借文下雨-随笔014-忆苦思甜的饮食-by 麦片
文章来源: 歌儿2008-10-02 22:17:02


“过去什么东西都好吃”。老公这句话是经典,精辟。 现在的菜,鸡啊,鱼啊,肉啊,怎么做,都不香,和二十多年前的口味相比,差老鼻子了。他有时说,现在没有什么东西让他觉得想吃了。但我看他鱼啊肉啊,还是一见甚欢,吃个不亦乐乎。而我呢,比素食者爱吃肉,比肉食者爱吃素。

“你家过去吃不吃这个?”在饭桌上,有时候无聊,我就翻来复去地问老公他家以前吃什么,会做什么。例如我问他家以前晚上炒不炒菜(二,三十年前的生活水平,一般人家晚上就是稀饭,馒头,咸菜),会不会蒸馒头,会不会腌咸菜,会不会包粽子。如果他们家不会做什么,或是没有吃过什么,我就挺得意的。我也问他最喜欢吃什么,还有草鱼是叫草鱼还是叫鲫鱼,等等。总之我把我以前在家乡几乎所有吃过的东西都回忆一下,过个相思瘾,也跟他讨论。

“你以为就你家能,。。。”老公说。往往,我们两家的伙食也差不多,而我在嘴皮上也总是占不了上风。例如他家不吃羊肉,我家吃。他家不包粽子,我家包,但我们家不会做酸白菜,我老公家会,据他说,酸白菜炖肉,酸白菜饺子,那个香啊。有一次他说过去冬天里没有什么菜,就是吃大白菜了,我说,我觉得我家冬天里也有别的菜的。他说“你家真能,你家发明了大棚种植技术。” 呵呵。我也觉得好笑。

在那个小城,我们两家都是在70年代初开始住在那里,几十年了,两家距离不远,走路也就10分钟,我们两人初中,高中都是同学,同校,同级,不同班,还是同年同月生(我不才,小一些),但血型,星座都不同,呵呵。大学也在同一个城市。 (真是有缘啊)。不过,两家人的籍贯也不同, 两家的饮食习惯也是大有不同,同一种菜,烧法就是不同,味道也不同。我妈妈做饭那是香甜可口,味道适中,主要是家常口味;而他妈妈做饭也好吃,也更有饭店特点。记得有一年中秋节,他妈妈加上他爸爸的帮忙,一口气做了26个菜,花团锦簇地摆在一个大大的圆桌子上,我看了都诧舌。谈对象那几年,我工作了,他在外地上研究生,寒暑假我就去他家蹭饭,我每次都吃得多,一点也不淑女,他妈妈说“你还挺能吃的。”

说得太远了,其实就是昨晚上我做饭,做了一个毛豆炒鸡蛋,一个芹菜炒肉丝。让我回忆起了从前。虽然是今天看了明大亮的超级腐败,呵呵,吃不到么,我也不怎么动心。我昨晚烧饭的时候,回想起过去我们家饭桌上飘香的菜,例如芹菜炒肉丝,那碧绿的细细的新鲜的芹菜丝,吃起来又脆又嫩;红色的细细的肉丝,吃起来又香又美。肉丝可以配任何蔬菜,例如高级一点的就是山药炒肉丝,以前那山药,吃到嘴里甜甜的,粘粘的,现在那山药,有一次我老公花了4刀了一磅,呵呵,回家做好了一吃,他就摇头说,上当了。还有过去的绿绿的蒜苔炒肉丝,那个美啊。

我小的时候曾说过一句话,“肉比菜好吃,鱼比肉好吃,鸡比鱼好吃”。那时候的辣椒炒小公鸡,那个嫩啊,那个香啊,绕梁三日都不止。吃一口比一口香。 而平时我最喜欢吃我妈妈做的土豆丝和茄子炖肉饼。 我妈妈的刀工好,土豆丝切的又细又整齐,炒出来,白嫩嫩的,在嘴里吃起来很美味,不干,不粘,韧而不硬,软而不烂。但有一年我家天津的亲戚来,他切出来的土豆丝很细,象头发丝,如果说我家的土豆是“细挂面”,那他那个就是“龙须面”了。我跟妈妈说,堂姐夫做的土豆丝很好吃,我妈妈说那也很容易,切慢一点,就可以了。她后来也把土豆切得更象龙须了,我就享受了。呵呵。我很笨,到现在自己做饭都多少年了,那土豆还切得不好,用老公的话来说,“你那不是土豆丝,是土豆块。”呵呵,他也太夸张了。我那一盘子里面有土豆条,也有土豆丝,粗细不等,呵呵。 还有我妈妈做的茄子炖肉饼,就是先把两面两面的茄子中间加肉馅,先用油煎了,再用酱油,糖,盐等调料把茄子炖烂。吃到嘴里,每一口茄子就有肉的香味了。红楼梦的茄子做法太繁琐,还是这个好。我小时候,每星期都至少吃一次土豆丝,一次茄子炖肉饼。

我留恋小时候的家里的饭。小时候,晚上,一家人围着桌子,静静地吃饭,热腾腾的稀饭,白胖胖的大馒头,可口的咸菜(萝卜干或雪里红),饭菜的热气弥漫着,香气飘散着,晕染了四处,把灯光都搞得朦朦胧胧了。

******************
歌儿按: 这篇是加塞的,今天早上刚收到。不过因为提到了明大亮的腐败,为了应‘季’,所以今天就贴出来了。这夫妻俩真有意思,很羡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