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女儿的婚事(3)结婚出国两茫茫
文章来源: 平凡往事2012-11-10 12:03:42

 

此文属于虚构!


题记:

谨以此文献给那些在异国的天空下挣扎过,迷茫过,失去过,更收获了的人们。也以此文激励那些正在挣扎和奋斗的人们。让我们共勉!



[诉衷情 ]

满园老树初经霜,
枯叶试新妆。
柴门应锁离恨,
不思启,
月影长。
翻记忆,
惹情伤,
无芬芳。
晓梅含雪,
暮烟朝云,
难尽衷肠。

生活是什么? 就是一些无序待解的数学命题,因此现实永远不会如理想那样美好!

虽然洁决定和康结婚,有赌气的成分,但既然感情上不能完美,现实的日子就必需上个台阶。而出国,就是洁能想到的最光明的未来了。这一点倒恰恰是康的强项,也是康这么多年来孜孜以求的理想和努力的方向。就在康再次提出结婚的想法时,洁告诉他,他出国梦实现的那天就是她嫁给他之时。康原以为洁会像从前那样拒绝他,如果那样的话他就准备放弃这场让他精神上疲惫不堪,迟迟未决的感情马拉松了。凭他身上的博士光环,找个各方面条件都不错的女人结婚还是不成问题的。没想到这次,洁这么轻易就答应了他的请求。正好下半年博士答辩完他计划同时申请出国事宜,这和他对自己的人生设计十分合拍。康欣喜若狂,当晚就把这一喜讯告诉了远在农村的父母。父母都是朴实的农民,听到这一消息自然也非常高兴,儿子的婚事总算有个着落了,而且又是省城的所谓大户人家的女儿。


元宵节那天两家终于坐在一起吃了顿饭,算是订亲饭。当看到洁的父母通情达理,热情周到,洁本人又美丽端庄,康的父母自然乐不可支。洁毕竟是大家闺秀,大方得体的言行举止让康的父母很快就打消了原来对她的成见。席间善良的老两口对未来的儿媳妇始终赞不绝口,对儿子的婚姻更是十分满意。


康不负重望,很快就在美国一所世界著名大学里找到了一个博士后的工作。在国内的博士答辩一结束,他们就在洁父母的帮助下开始着手准备举办婚礼。由于康在城里没有房子,所以新房只能暂时安在身为导师的岳父家。而在洁的父亲眼里,康早已是他的半个儿子,入赘更是他们求之不得的美事,老两口就这么一个宝贝女儿,婚后还能天天看到自己的女儿,天下还有比这更称心如意的事吗?!再说这桩婚事又是他们夫妻俩一手张罗成的,因此一切都来得顺理成章。



眼看婚期临近,洁开始后悔当初自己草率的决定。但形式比人强,看到白发苍苍的父母紧锣密鼓为她张罗婚事的劲头和同事,姐妹们一天三问,打破砂锅问到底般的包打听,洁意识到一切都既成事实。此刻,洁有一肚子的话和委屈不知向谁倾诉。现实就好像是一只巨大无形的手推着她,向与她的理想背道的方向疾驰。而最让她难以忍受的是,她总会在心里暗自把康和于做比较,并把于的优点和康的缺点同时放大数倍,康的狭隘,邋遢,长的不够高大,帅气,缺乏生活情趣和说话没有技巧等不足此刻都成了她心里面一道道迈不过去的坎。而于简直就是她心中唯一不二的白马王子。她也试图说服自己,康的问题多是他的出身背景和成长的环境造成的,如果她能在这方面多体谅他,帮助他,一起生活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但由于洁心中始终还有些疙瘩没有解开,感情世界里大部分都是于的影子,还心存对完美婚姻的幻想和憧憬。


就在婚礼的前两天,洁找过于,在她浪漫的心里,甚至打算把自己的处女之身交给她的初恋。那天晚上,他们在于的住处喝了许多酒,说了许多话,后来都醉得不省人事。虽然同处一室,却什么也没发生。


初恋如果那么容易忘记就不算是初恋了。也正因为洁的结婚对象并非她的初恋,可想而知他们的蜜月有多么失败,更别说甜蜜。洁甚至有些抗拒,抵触,并找各种理由拒绝康想和她做爱的言行,但最后还是在康的软磨硬泡下生米煮成了熟饭,成了事实上的康太太。



蜜月刚结束,康就踌躇满志的踏上了出国之路。倒是洁对新婚夫婿并没有太多的依恋,康的离去反倒让她轻松了许多。除了一日夫妻百日恩的人之常情外,一种难以排解,萦绕于怀的惆怅和追悔莫及的怨气,也从此植根于洁那颗骄傲惯了的心中。康一周至少有两三次电话给洁,言语中多了份牵挂,这却是洁以前做梦都想不到的事。就这样过了大半年,康给洁办好了一切出国手续。洁是以探亲的理由向单位请的假。由于洁是现役军人,出国需要上级主管部门逐级审批,手续繁琐复杂,多亏于动用他父亲的关系,又亲历亲为地多方奔走,洁出国的事才很快有了着落。



等一切尘埃落定,洁专门请于在当时最好的饭店吃了顿饭,表面上是答谢于的热情相助,事实上,在洁的内心深处也有和于之间的感情做个了结的想法,并借此和过去那个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自己彻底告别。那晚,洁把自己灌的酩酊大醉。在于送她回家的路上,洁突然扑在于的身上,当众嚎啕大哭起来。于有些意外,一时间手忙脚乱,十分尴尬。但要分手时,醉眼朦胧的洁竟然发现月光下于夺眶而出的两行晶莹的泪水,刀刻一样闪亮在他英俊的脸上。许是酒精作用抑或是情丝未了,如果说洁先前的行为还是一种混沌状态下的自然反应,此刻却是一种真情流露。洁冲动地重新抱住于并在他的脸上,唇上狂吻起来。于浑身战栗,却没有回吻她,只是机械僵硬的站在原地像根柱子一样岿然不动。但洁还是从于发热的身体和激烈的心跳中感觉到于对她的感情,甚至也很爱她,而决非像他表现出来那样对她无动于衷。他是那种把感情隐藏的很深的男人,而且非常理智和讲原则。造好弄人,这就是她和于两个有情人之间这辈子最近的距离。回到家,洁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一直这样想着,几乎哭了一整夜,直到天蒙蒙亮时才昏昏沉沉地睡了过去。


由于人的社会属性,每个人的身上都或多或少带有时代的烙印。于也不例外,他是他那个年代的产物,这是那一代人的宿命。他们具有几乎同样的特质,责任感极强,有信仰,有担当,有孝心,委曲求全,相对传统和善良,却不善于追求自己要的东西。洁结婚的事实让他彻底打消了对她仅存的幻想。多年后在他们一次偶遇中,于才告诉洁他当时也很喜欢她,只是不忍心和相处多年,有着父一辈,子一辈两代渊源的女友断绝关系。这也是为什么,他一直拖到洁出国后一年多才和他现在的太太结婚的原因。这是后话,且按下不提。


洁终于要走了,在机场的送行人群中,洁最想看到的就是于,但她还是带着遗憾上了飞机。在和父母,朋友们告别时洁还曾出现过幻觉,眼前的人就是于。


十多个小时的飞行,洁时不时就能想起于昨天和她说过的话:



“放心的走吧,我会想办法帮你处理好所里的一切。到了国外不要太任性,要多体谅康的难处。对了,把我的电话给你父母,如果他们有什么事就打电话给我,告诉他们不用客气。”


正所谓:

雨疾云深月影迟,风沉雁阵涨秋池。
窗前芳菲知何处? 枕上莺歌惹梦痴。






秋天之挽歌


我心澎湃
却早没有了激扬文字的情怀
夏日的暑热
也只留给我片刻的温暖
苟延的生命早已如星光隐约
月淡云稀
生息寥寥
这世界还有什么值得眷恋

我心澎湃
却早没有了激扬文字的情怀
夜雨集合了忧愁
摧毁我最后的向往
风干的芳华
唯在记忆中斑驳
每当我遥望天际
唯有感慨和惆怅


我心澎湃
却早没有了激扬文字的情怀
没有什么可以让我涅盘重生
羽化成蝶
我像朽木一样枯萎
在你寻爱的迷茫中
孤独地看
求生的魂灵舞蹈


我心澎湃
却早没有了激扬文字的情怀
弥留之际
我杨起双手
去触摸被寂寞画出的弧线
却在阳光下夭折
就是这最后的残忍
把我葬送在漫天纷飞的谎言里
掩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