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家归来,请大家尝尝我们陕西的小吃(一)
文章来源: 秋水篇2009-03-03 03:50:23

陕西有十大怪:面条像腰带、锅盔像锅盖、辣子是道菜、泡馍大碗卖、碗盆难分开、帕帕头上戴、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对外、不坐蹲起来、唱戏吼起来


第一大怪:面条像腰带

这里的面条就是扯面,扯面也叫“biang-biang”面,关中人吃面,喜欢将面和硬揉软、擀厚、切宽。这种面煮熟以后,捞在碗里,无论是浇臊子,还是泼油辣子,吃起来都很光滑、柔软、热火、有筋性。





第二大怪:锅盔像锅盖

相传在唐代修乾陵时,因服役的军人工匠人数过多,往往为吃饭而耽误施工进度,受到惩罚。于是,有一士兵在焦急之中便把面团放进头盔里,把头盔放到火中去烤,而烙成饼。现在算起来锅盔在陕西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

做锅盔,面要和得很硬,硬得用手都揉不动,要借用木杠来压揉,然后放在直径2尺以上的大锅中慢慢烤制而成。这样,烙成的锅盔外脆晨酥,清香可口,放上十天八天也不会变味。锅盔要数“乾州(今乾县)锅盔”好。

这张照片是我们正月初九去“法门寺”玩儿,在寺门前照的




第四大怪:泡馍大碗卖

牛羊肉泡馍可称上是“陕西第一泡”、“西安第一碗”。到西安不吃牛羊肉泡馍似乎是白来一趟。

关中人吃饭讲究实惠,肉是大块的肉,馍是硬梆梆的死面托托馍,碗是能盛6两8两的大老碗。刚端上来的羊肉泡馍很烫,呼呼地直冒热气,吃时用筷子从贴碗的四周往嘴边拨,边拨边吃。




黄桂稠酒

史载始于周,兴于秦,盛于唐。因其汁稠醇香,棉甜适口,故而称为“稠酒”,又因其中配有芳香的黄桂,又被称之为“黄桂稠酒”。相传李白酷爱饮酒,常常到京都长安长乐坊痛饮此酒,杜甫在【饮中八仙酒】中写到“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诗中所言的酒,正是当时的黄桂稠酒。还有,唐代“诗圣”白居易【答刘十九】中:“红泥小火炉,绿豆新醅酒。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否。”宋代诗人陆游【游山西村】中:“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郭沫若先生称其;“不是酒,胜是酒。”

我喜欢把稠酒烧开了喝,热热的,甜甜的,晕晕的,那滋味。。。




岐山哨子面

相传周文王斩杀蛟龙,用龙肉做哨子煮面给百姓吃,所以此面又被称为“蛟浇面”或“浇面”。传说只是传说,但做为陕西人,没有人不知道“岐山哨子面”的,那用岐山特有的柿子皮酿的“岐山醋”烧成的酸酸辣辣的汤汁,五彩斑斓有荤有素的哨子和用特制的大轧刀切出来的面条,一定会使你大快朵颐,流连忘返。




镜糕

西安著名小吃,有上百年历史。是以糯米粉为主料,用特殊木料雕刻成的蒸笼(一层层形似宝塔)蒸制而成的,形状似圆镜。蒸炉和蒸笼都小而精巧,一个小蒸笼里面就一个镜糕,可同时蒸几十个,一分钟左右就蒸熟了,糕熟时笛声长鸣,不用叫卖也可吸引人来。白色糕面点缀红、绿、黄糖粒,色泽看上去鲜嫩诱人,食用时蘸着黑色芝麻再刷点玫瑰酱,散发出莫名香气,远远的就可闻到。口味有草莓、蓝莓、哈密瓜、玫瑰等20余种,可满足不同人的口味。

特别鸣谢老爸为我的镜糕做幕后支持




甄糕

是陕西的地方风味小吃,相传有几百年的历史。甑是一种底部有小孔,可放置在锅上蒸食物的古老炊具。甄在原始社会后期已经产生,到了新石器时代又有了陶甄,商周时代发展为青铜铸成,铁器产生后,又变成了铁甄,近年也有用白铁叶子焊成的。甄糕的原料是江米和大枣。制作工艺有泡米、装甑、洒水与火功等,都有严格要求。甑糕特点是白里透红、米枣交融,枣香浓郁、软糯粘甜、味道醇厚营养丰富,实为冬春早点的佳品。





好了,今天先介绍这些,下面是娱乐时间,这是我这次回家买的一个小厨房用具,请大家猜猜是做什么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