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袁隆平鸣不平:比一比政协常委袁隆平与政协副主席王志珍
文章来源: 祝上权2008-03-20 14:33:39
为袁隆平鸣不平:比一比政协常委袁隆平与政协副主席王志珍

祝上权

政协最近选出了新主席、副主席和常委, 我国最知名的科学家袁隆平当选为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三月十四日做客人民网,回答问题时说:袁隆平以前落选院士只不过是一个历史上的误会(3月15日人民网),他在承认过去错误的同时似乎有点轻描淡写。如果说以前评院士有错误,那现在让袁隆平当政协常委,而不知名的王志珍却成了政协副主席,这摆的平吗?作为科学家当上政协副主席的,以前只记得钱学森。我们要为袁隆平鸣不平。生物物理所的王志珍能与钱、袁相比吗?

说起袁隆平,我们就想到那饱经风霜、黝黑的面孔,站在稻田边;而王志珍是光鲜亮丽英文流利的美人。
袁隆平不善言谈,淡薄名利,只想让他的杂交水稻提高产 量多养活造福中国人,让亚非贫穷人民能吃饱。名利上没有奢求。王志珍有多大贡献能与钱学森相比?政协公布的王志珍简历,她1993年是加拿大一大学的研究助理(Research Associate), 这是低与讲师的职位。前后加上几条“访问学者” 、“访问科学家”的头衔。而在国外大学工作过的科研人员都知道,这种头衔完全是虚衔,可大可小,不说明任何学术评价,列在报纸上似乎是没什么可写而凑数。2001年她当选为科学院院士,此后各种报道都大写她两大学术成就:(1)提出"胰岛素A、B链已经含有足够的结构信息而能相互识别和相互作用,并形成结构最稳定的天然胰岛素分子"的观点并证实;(2) 提出“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既是酶又是分子伴侣”的假说。其实这两条都是鄒承魯的贡献。鄒承魯作为李四光女婿,在五十年代放弃英国优厚待遇毅然回国,受人尊敬。数十年来他在国内酶动力学、蛋白质折叠、胰岛素合成及相关的二硫键异构酶 (PDI) 方面作出了许多贡献。他在生物物理所组建生物大分子开放实验室,培养人才,带出不少研究生。王志珍是鄒先生最精心培养的一个。但上面两大学术观点和相应成就,都是鄒先生的。最早写明这两项命题的一篇文章是The insulin A and B chains contain sufficient structural information to form the native molecule. Trends Biochem Sci. (1991) 16:279-81. 作者名为王志珍、鄒承魯。鄒是通讯作者,主要思想源出与他,王显然是合作者。鄒承魯五六十年代,在上海生化所与杜雨苍、钮经义、龚岳亭等人及上海有机所汪猷一起搞胰岛素A、B链人工合成;八十年代研究胰岛素A、B链相互作用,随后提出这一重要观点。王志珍决不说成是她的功劳。另一篇是Protein disulfide isomerase is both an enzyme and a chaperone. FASEB J. (1993) 7:1515-7. (或可见: http://www.fasebj.org/cgi/reprint/7/15/1515)作者名也是王志珍、鄒承魯。鄒是通讯作者,作为国内外公认的酶学专家,提出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既是酶又是分子伴侣这一重要命题也不足为怪。相反,归功于王志珍就太牵强了。判断科学家优劣最重要的是学术思想,诺贝尔奖主要给学术思想带头人,而不是具体工作者。如1953年Watson & Crick的DNA双螺旋结构设想就能得诺贝尔奖。 当然这并不抹杀具体工作者的贡献,但主从是明显的。还要注意的是唐建国的文章:Formation of native insulin from the scrambled molecule by protein disulphide-isomerase. Biochem J.(1988)255:451-5. 文章是第一篇证实PDI可帮助胰岛素从杂乱分子成为活性分子,作者为唐建国、王志珍、鄒承魯。而唐建国(现北大教授)从来没有把学术思想归于自己,为什么王志珍可以侵占鄒先生成果呢?北京生物物理所同事都知道,王志珍任何时候都可以找鄒先生,连中午吃饭都在当时鄒先生办公室(动物所五楼)一起吃饭,直到下午上班。虽然PDI后期的工作是王志珍做的,但学术思想一旦形成,开了路子,又有鄒先生如此调教,下面当然好做。王志珍在2000年前,并不是独立研究的科学家。凡有鄒、王两人署名的文章,都是鄒先生在后(通讯作者)。王志珍至今似乎从未有CNS文章(即Cell, Nature, Science), 而这是判断生物学家成就(基础理论研究)的标志。但愿作为科学家的政协副主席王志珍今后能在CNS上一展她的风采。

袁隆平贡献有多大?声望有多高?不用细说,世界上都承认他是对人类有贡献的杰出科学 家。袁隆平成名后多少年没有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却获得了条件更为严格的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的称号。1979年就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国内有那位科学家能和他比,更不用说王女士了。以前听人说我国当官有“四字经”门道,要符合“无知少女”,即无党派民主人士、知识份子、少数民族、女性。我不大信,但对照王志珍,占了3/4。虽然袁隆平也是无党派人士,只占2/4,看来是否女性太重要了。

巧合的是袁隆平、王志珍评不评得上院士,都与鄒承魯有关。鄒先生作为李四光女婿,在五十年代放弃英国优厚待遇毅然回国,绝对受人尊敬。几十年来他在国内酶动力学、蛋白质折叠、胰岛素合成及相关的二硫键异构酶 (PDI) 方面作出了许多贡献,是国内数一数二的分子生物学专家权威。他长期担任科学院生物学部主任,即使卸任后仍是权威。鄒承魯是个爱憎分明的人,许多问题上他是对的,不过也不是事事都对。他打压袁隆平似乎完全不对。十几年前袁隆平没能当选院士,正是鄒先生在生物学部主事之时。路甬祥说:当时院士群体当中,有一定局限和偏 颇,主要要求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来考察。他证实了鄒先生当时的作用,但没有点名。鄒先生培养分子生物学人才固然没有错,但身为生物学部主任,只注重“嫡系”,未免“近亲繁殖”。对比他打压袁隆平,与尽力推荐王志珍为院士,似乎两者都太过分了。据北京生物物理所朋友(高层人士)告知,2001年的前两年,物物理研究所评不出院士,是因为鄒先生力荐的王志珍推不出生物物理所,其他人就也要陪绑。两年后大家明白了鄒先生的“潜规则”,王志珍评上了院士,其他人才能开绿灯。但2006年鄒先生住院病危时,上海生化所有位院士专程去北京探视鄒先生,却一直看不见王志珍探视,让他气愤而难以理解。或许她忙于找新门路吧。攻关交际不能滥,只要找对一两个关键人物。可惜啊,袁隆平不善攻关,不屑交际,没找门路,错失当时。

上海有位市政协委员,对我说笑:他在政协是“三手” 委员:开会前握手,听讲时拍手,表决时举手。
虽然是玩笑话,而且最近几年政协作用大大加强,但大家都知道政协委员的荣誉大过职责。王志珍一当院士,马上成‘九三“学社副主席,全国十女杰,现在政协副主席。赶上院士追捧热,连连高升。而十几年前,袁隆平被打压,没当成院士,就一路步步落后。如果说以前错了,现在就没错吗?政协委员是虚头衔,为什么不给袁隆平政协副主席?要说袁隆平在国内世界的声望影响,远远在王志珍之上。如果说袁隆平年纪大,前几届他正当年,为什么不给他?即使今年破例给他政协副主席, 相信没人反对。政协委员副主席的挑选,既要统战部组织部,也必须通过主管部门负责人。路甬祥是科技界最高位的,他没有新的偏 颇吗?三月二十日袁隆平回应说,“历史误会”的说法十分幽默。我不管这么多,我只管自己搞研究。我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也是人家推选的,我的目 的不在于院士不院士。作为政治家,王志珍完全不够格,作为科学家当选政协副主席,能让人伏众吗?

如果袁隆平能美容面孔,学会公关,怕早就是与钱学森齐名的政协副主席了。不过那也就不是人人敬仰的袁隆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