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零后的知青群vs八零后的独生子女族 ZT
文章来源: 纳兰2011-03-02 11:10:40

 


 


五零后的知青群vs八零后的独生子女族



 


 


说起来真是,不管你是哪年生人,什么零后,你都不得不承认这么一个事实:当前在中国,五零后和八零后像一个跷跷板社会的两头,维持着我们社会的平衡。虽然此时此刻五零后有渐渐淡出,沉沉的压着跷跷板的一头要沉入地平线的迹象,但八零后冉冉上升的趋势还是牢牢的被拖着拉着,困难重重。历史留给五零后的一切优势劣势,优点缺点,如吃苦耐劳,自强不息,自学成才,教育缺乏,焦虑不安,信任危机,安全感缺失,理想主义幻灭等等,无一不在八零后一代年轻人身上以畸变的形式显现。八零后的独生子女真的是问题的一代吗?




五十年代出生的孩子正碰上政权更替,新中国成立。他们的父母要么是刚从腥风血雨中安定下来的革命军人干部,要么是被专政革命的地主富农资本家;再不就是等待要被改造洗脑的大多数社会各阶层的形形色色的老百姓。他们随着一个接着一个的运动,三反五反,公私合营,反右,大跃进,四清,直到文化大革命,几乎人人都是身不由己,稀里糊涂,闹革命没商量地裹挟到投入到革命洪流之中。五零后的老爸老妈很少有时间管孩子,更不要说带着东奔西跑学钢琴学奥数的了。五零后的孩子学什么?大点儿的,五一,五二年出生的学刘文学,学邱少云董存瑞,小点儿的,五四五五年出生的,学雷锋,学龙梅玉荣,学欧阳海。学来学去其实主要就是要学会党叫干啥就干啥,学会做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安在哪都发光,无条件地为革命为无产阶级事业献身。后来五零后的这一代人也差不多都做到了,该献身的都献身了,该下乡的也就都下乡了,没有人有怨言。在他们最需要学习受教育的青春少年时期,他们却是学习没处学,念书没书念。十年动乱,一代文盲就这样炼成了。到了,终于让他们喊出了人生的路怎么越走越窄的疑问!


虽然邓小平力挽狂澜,把本来要用来印毛选的纸,在七七年的那个寒冬,给几百万的五零后,(当然也有个别的六零后四零后)印成了让他们步入知识殿堂的通行证,从而也抓住了挽回中国各行各业后继无人青黄不接的最后的机会。但是尽管如此,还是让大多数五零后与之失之交臂。


五零后的这帮人呐,真是前所未有的三教九流充斥在社会的各个层次。自学成才成大腕的有,自甘堕落苟且偷生的也有;自强不息大红大紫担当国家栋梁的有,无声无息无奈下岗苟延残喘的也有;从小本生意做起,做到腰缠万贯的富翁有,返城后一直找不到合适工作,打零工挣钱,挣扎在生存线上的人也有……。但是不管你是学富五车的教授还是普通民工,不管你是胡润排行榜上的富翁还是一贫如洗的贫民,到了八十年代该生儿育女时,无一都是碰上了“只生一个好”的独生子女政策。


当五零后们生下了八零后,不管他们的职业,社会地位,经济状况有多大的不同,但他们有一点一定是共同的:那就是坚决不能让他们的孩子再受自己受的罪,再吃自己吃得苦!再学他们学得榜样。但是至于怎样才能做到却茫然不知。因为五零后的自己也正和全国人民一样正在摸着石头过河呢。马克思,叔本华,列宁,萨特,苏维埃解体,中国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计划经济,保护民族产业,加入WTO,无私奉献,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性郁闷,看“动物世界”。如果说五零后的父辈们至少还有一个相对完整地的价值观世界观的体系,五零后们可以说脑子里的一切都支离破碎不成方圆了。他们拿什么来教育他们的孩子?!


是的,他们爱孩子,他们恨不得把孩子捧在手心里,揣在怀里。他们生怕自己的孩子输在所谓的起跑线上,他们削尖了脑壳送孩子去最好的幼儿园,最好的学校,不吃不喝省下钱给孩子买钢琴,买画板涂料,交各种各样的学费学英语学奥数,然后是砸锅买铁送孩子出国留学。五零后们从来不知道该问问他们的孩子喜欢什么,想做什么。他们一方面对孩子呵护备至,恨不得什么都为孩子做,一方面又残忍无比,每时每刻都拿着鞭子逼着孩子奔波于各种学习班之间……,他们一边心痛着他们的孩子,一边又给他们无穷的压力,指望着他们出人头地,光宗耀祖。如果孩子们真成了龙成了凤他们在亲戚朋友面前就有了面子,所有他们自己没有实现的梦想就算是有了补偿,为此吃的所有的苦便有了回报,因此死而无憾了。


就这样,八零后们在五零后的“教育”下如今长大成人了。就是八九年出生的也快大学毕业了。应该承认他们是生在了好时候,没有战乱没有饥荒没有文化革命没有上山下乡;他们拥有的是上大学,读硕士博士,是出国留学深造。而且此时此刻他们大多数也都学有所成该毕业了。无论当初他们的画画的多好,钢琴弹的多棒,当他们面对社会时,没有人会在乎你是独生子女,是妈妈爸爸跟前的No1,所有的用人单位只找他们需要的,有时候你的特长在他们眼里却什么都不是,生存竞争就是这么残酷。于是,这些天之骄子们不能适应了,他们高不上低不就,普通的工作瞧不上眼,高端的位置又能力有限,他们宁愿漂着,自由地北漂(在北京),或潇洒地南漂(在上海或广州);他们个个聪明,时尚,很酷很潮,个个都是家里的独一无二的宝贝,他们就是相信,不,他们坚信,一定会有一个自己满意的,为他们量身制作的职位在等着他们。


那些所谓成功的父母们,则宁愿把他们的孩子护在他们羽翼之下。二十六七岁,哪怕结了婚也让他们住在家里,心情愉快地心甘情愿地让他们“啃老”。可是有时候觉得自己的孩子啃也就罢了,如果再加上一个女婿或儿媳妇一块来啃,有些婆婆岳母就不乐意了。对儿媳妇横挑鼻子竖挑眼的有,对女婿苛刻要求订条款写字据的有;说来说去这隐藏在五零后人心灵深处的的信任危机和安全感缺失的毛病在这时就悄然而至了。有一位大款岳母就说了,我可以给女儿女婿买房子买车,可以将来把产业都给他们,但是,她要求女婿与她签约说,有孩子以后,姓女方的姓。她说她不能不防着女婿有一天会喜新厌旧,离婚分财产使女儿受损。女婿当然受不了当即欲与妻子离婚。而另一位事业上非常成功因而也非常强势的婆婆更有意思,她认为她那二十八岁的儿子还小,不能交给儿媳妇糟蹋。结婚后不但非得让他们住在家里,而且还规定不准同住,只能像中国的皇帝一样,按时临幸他的老婆。她的这位儿子非常孝顺,不敢违命,只敢天天偷偷“临幸”色情网站。


至于那些普通的望子成龙的父母,他们的孩子往往深知他们父母的不容易,虽说在外“漂”着,心里却从来不能轻松。父母对他们的期望值越高,他们的恐归症就越严重,不混出个人样无脸见江东父老的心事就越重,最终混成个恐归族。


当然我这里都是在说一些比较极端和比较普通的例子。五零后在各行各业都有极出色的代表,一抓一大把;八零后当然还没到火候,但像韩寒这样聪明有头脑多才多艺的年轻人正是八零后一代人的象征。他们虽然此刻还被五零后的父母拉扯着,困惑着,但终究有一天他们会破茧而出,把脚深深地扎进大地,然后伸出头亮出肩,承受起他们该承受的担当。


虽然八零后历史性地成为了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群,确实会存在这一代人所特有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是青出于蓝胜于蓝,后浪推前浪的历史规律不会在这一代人身上发生改变,这毕竟是历史发展颠扑不破的真理。 


五零后们不必惭愧,我们已经为历史付出了代价,五零后们不必太操心,儿孙自有儿孙福,未来必定属于我们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