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式的母女关系
文章来源: 美丽的人生2020-02-10 00:18:20

刚刚,周日的中午,冬天的太阳半阴半晴。门口稀稀拉拉几辆车,都是往隔壁HR报税去的。

空旷的广场,给这个平时喧嚷的商城增添了几分静谧。

我坐下来,坐在柜台后面,静静地刷手机。

门铃一响,进来一个人。一个女人。

我站起来扫视她,只见她穿一套脏旧的棉袄,手里拎一个破损的塑料袋儿,头发稍微蓬乱。四十多岁的样子吧!

不像正常的客人。

正这么想着,女人开口了。

借您电话用用行吗?

不等我回答,她急急解释说,是要跟女儿通话,让女儿知道她在哪儿。

好吧!

通常生意上的电话,东主是不愿外借的。因为随时有客人来电。但是近些日子,我不再喜欢打电话来要餐的方法,电话单骤减。这会儿正好闲着,能帮她就帮一下吧!

我问女人号码,她一字字说,我一字字记下来。

然后拨号。通了。竟然有人接听。

往常也帮过路的人拨打电话,多半是无家可归的人,借电话给家人通信息,或者是要钱要物要收留。却是从不记得有一个是有人说话的。大概他们的家人也知道,自己家里有在外流浪的人,并不愿收留,所以不随意接听陌生电话。

是个女声。我赶紧将话筒递给她。

女人迫切的样子,像是捞到救命稻草一样的喜悦与盼望。

我的心忽然疼了一下。

女人就站在那里和她女儿说话。我本想躲开,回避。但是,又不能离开柜台。柜台上有银盒子,有我的私人物品。

而且,我也要随时恭候她,等她结束,拿回话筒。

我听不到对方在说什么。只听女人谦恭地祈求,祈求见女儿一面。那说话的语气,不像我们想象中的妈妈和女儿的对话,而是像一个被抛弃的人,对仍然牵挂的人的说话。有些茫然,有些迫切,有些等待。一股复杂的情绪,流淌在线上。

我作为旁听者,都替她紧张了。希望线那头的孩子,慈善开恩,给妈妈一个机会,一个喜悦,一线希望。

可是最终,也没有我期待的场面出现。女儿肯定是没有答应来接她,甚至没问她身在何处。

女人脸上并没有特别的落寞,但是我却感到了她的失望。对话始终是平静的,不起波澜。最后她还不忘客气地对着电话说谢谢,谢谢你的时间。

当她把话筒交还给我,我都些抱歉了。没帮上她。多希望她女儿能给她一个温暖的拥抱啊!

她似乎还好,不是挤出来的笑容,甚至有几分潇洒地挥挥手,给我再见。我想,这样的结局,不知发生过多少次了,也许她早已不抱任何希望,只是随意地一试再试而已吧!

和女儿的关系,何以沦落至这种地步呢?

有女儿的人,相信心底深处,永远都有一块最柔软的净土,是属于女儿和妈妈的。当然,我这是从母亲的感受出发。换做女儿,可能就另当别论。但是,如果母女一直相处甚好,怎么可能见死不救呢?

想起自己和宝贝女儿的关系,无论如何不敢想象,假如这么冷淡,假如这么梳离,假如这么无情。……这样的母女关系,在我们,是不可能的。

昨天,要整修的公寓里,有个玻璃橱柜门需要帮手才能重新装上。我给孩子微信,看她们是否可以来搭把手。孩子们二话不说,今儿一早就来了。如约按时,他们出门的时候,我还没起床。

把妈妈的事情看得重要,是孩子的心意。看到我还在做公寓的清洁,直说要出钱请人打扫。因为看到妈妈又工作,又要额外做事,生怕累到我。

很多美国妈妈过分要求孩子独立,在该给孩子更多爱的时候,将更多的爱给了自己。也许是原因?当然亲密的老美母女我也见过,只是这一例,让人生出许多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