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深处 。端午情厚
文章来源: 红豆红2012-06-22 06:25:39



故乡的端午节,或许是因为融入了很多满族的文化与风俗,所以较其他地方有些不同。但儿时的这个节日,真是充满了快乐!那时,离它还大老远的时候,我就掰着指头盼了。

过节前一个月左右,妈妈就要叨咕着开始攒鸡蛋了。可能是由于当时的北方,糯米稀少的缘故,记忆中鸡蛋在端午节中的份量,远比粽子重的多。

节日的前几天,妈妈就要数鸡蛋,如果她认为不够的话,就要去集市再买一些回来。大嫂总是买回一些彩纸,同姐姐一起折成各种各样好看的葫芦,还要买五彩线,拧成绳。手巧的邻居或朋友,还会送些自己做的、玲珑精致的香包。总之,心灵深处的影像是:一切仿佛都在这初夏的色彩与馨香中,开怀着。。。

五月初五的早晨,每个人都会早早的起来,与约好的同伴一起去“百步走”,在希望把所有的疾病,都走掉了的同时,还要从野外采回艾蒿,插在家里的门上,以示去病、驱邪。

那天早晨,父母从来不会有时间,出去走,他们要在家里做很多的准备,因为当时,这个节日是不休息的。父亲会把院子打扫的干干净净,收拾得整整齐齐的。妈妈会和好面,剁好肉馅,并把这个季节还很贵的韭菜切好。

哥哥们要折回一些带着绿叶的树枝,把嫂子和姐姐叠好的葫芦拴在上面后,挂在屋里的棚顶,还有屋外的房檐下等各处可以看见的地方,祈福一年幸福平安。大嫂会把五彩线系在我的手腕上,用来让总是爱生病的我,壮实些,也让夏季活跃的蚊虫远离我;当然,有时还要戴上香包来佑护。
 


(这些香包是我刚出国的那年,端午节时,有朋友来,姐姐给我捎来的,虽然从未戴过,但每年的这个时候,我都要拿出来看看。)

大家都回来后,能帮上手的,就要帮妈妈包混沌了,面板放上后,才要把切好的韭菜与肉拌在一起,然后,大家围在一起,屋里就是一片的说笑声了。这时,妈妈则会先去准备一大锅的水,在水七成开的时候,她就把二十或三十个鸡蛋,一个个小心的打开,让它们一个个慢慢的滑进锅里,过一会儿,在确定它们成型了时,用铲子轻轻的把它们一个个的铲起,直到它们一个个完好的浮起来,再把它们捞出,放到盆里。下入混沌前,妈妈会把水调成很鲜的汤,混沌要好的时候,再把荷包蛋放进去。。。

妈妈主灶的时候,这一直是我们家不变的“五月节”的早餐,而且,也是后来,无论我怎么努力,都做不出来的、那种妈妈味道的“端午节”的韭菜馅混沌。。。

早餐后,上班、上学的都走了,妈妈就会按人数,煮上一大锅的鸡蛋,每个人可以分十个,当然,父母除外,当时,好像觉得他们不要煮鸡蛋是应该的,因为是大人吗,现在想起来,才体会到那后面的深意。

哥哥们会用撞鸡蛋的方式,家里家外的去“赌博”玩,有时也会因此发生纠纷,所以,我一直不喜欢赌博,嘿嘿。

“心眼”最多、大我三岁的三哥,常常会琢磨我的鸡蛋。记得他总是用“叫叫”做诱饵,“叫叫”就是用当时的嫩树枝做成的。把扬树枝截成段,去掉叶子,然后均匀的用力拧,力气一定要匀,过大,会将皮拧破了;用力不够,骨和皮不会脱开。当脱骨之后,把里面的枝抽出去,再将剩下的外皮剪齐整,然后用小刀,在一端的上方,齐齐的将外皮去掉一小块,露出嫩嫩的、微微泛绿的里面的皮,看着很像模像样了,用嘴巴一吹,声音也很好听。我不会做,又喜欢,每次跟在他屁股后要的结果,都是按照他的“条款”,拿鸡蛋去换。也许因为这,现在,我一回国,他就巴不得把所有好吃的,都让我吃上。。。


姐姐从小就爱美,什么漂亮的东西,她都要试试。那时,她经常与朋友们去野外,采回一种叫“芨芨草”的植物,到家后,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程序,然后,给我包上红指甲盖儿,相当于现在的指甲油吧。记得,那鲜亮亮的红指甲,常常要让我兴奋好多天,逮着谁,就给谁看,呵呵。。。

后来,粽子多起来了,至今,那淡淡清香的红枣粽子,仍是我的最爱。。。

日子过得真快,明天又是“端午节”了,虽然,现在盼节的心情渐行渐远了,可节日的味道,在心里却是越来越浓厚了,这也许是忆往情深吧!

祝福朋友们:端午节快快乐乐!夏日安安康康!!!

 

 注明:第一张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