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移民怨愤难民
文章来源: 谢盛友2016-02-28 11:35:05

为何移民怨愤难民

 

作者: 谢盛友

 

8000万的德国人中五分之一都有移民背景,也就是说,他们自身、父母,或者祖父母都有可能是通过移民方式来到德国。2015年年底,由民意研究机构YouGov受《周日世界报》(Welt am Sonntag)委托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40%有移民背景的德国人认为不应该接受这么多数量的难民,没有移民背景的德国人中45%也这么认为;另一项对比差距就更小了:24%有移民背景的德国人认为根本不应该再继续接纳难民,持同样想法的没有移民背景的德国人比例为25%。

具有移民背景的德国公民对德国境内因战乱新涌入的难民、移民往往内心无名怨愤,虽然他们中许多原本就是难民出身。 为什么?

无名怨愤(Ressentiment)是尼采著作中的一个关键概念。来自一个法语词汇,指经济上处于低水平的阶层对经济上处于高水平的阶层普遍抱有的一种积怨。或因自卑、压抑而引起的一种愤慨。

班贝格大学的社会学家弗里德里希•黑克曼(Friedrich Heckmann)解释说,这种移民反难民的现象由来已久。移民带着自身的偏见来到这里,并将其保留并加以发展,这些偏见不但针对其他的移民团体,甚至还针对社会的多数群体。他还记得90年代来自前苏联的移民,带来非常根深蒂固的偏见,比如反对穆斯林。安定下来的移民往往仇视新来的移民。人们从美国这个典型移民国家就可以看出来,大多数移民往往反对接受更多移民。

比如上世纪90年代德国的土耳其裔移民总是异常激动地反对后来的400万东欧移民,这种群情激愤源于,在他们眼中这些新来的移民不需要像他们刚来时那样艰辛的挣生活,一切伸手即得:社会融入课程、实物救济、语言班、置房安家救助以及获取德国公民身份。

其实,人都是自私的。自私是一个人把自己的考虑或利益置于别人的利益之上。人都有嫉妒心,羡慕并意识到自己的身份、成就或财产等不及别人,并且渴望得到或希望其他人缺乏这类物质或享受。忌妒心重的人通常具有比较强的攻击性以及反社会的倾向,会去扭曲事实导向对自己有利的条件,也比较会参与暴力事件与欺凌变成加害者,因此经常出现“自我保护” 。人为了避免精神上的痛苦、紧张焦虑、尴尬、罪恶感等心理,有意无意间使用的各种心理上的调整。心理防御机制本身越原始,其效果越差;离意识的逻辑方法越远,则越近似于变态心理。在生理上,心理防卫机制被认为可以防止因各种心理打击而引起的生理疾病或心理障碍,过分或错误的应用心理防卫机制可能带来心理疾病。


“自我保护”不是蓄意使用的,是无意识的或至少是部分无意识的,防御机制藉支持自尊或通过自我美化(价值提高)而保护自己及防护自己免于受伤害。


黑克曼教授说,德国早前发生的移民危机和现在的可以相提并论。1992年来了150万移民,发生了针对难民的暴力事件,包括严重的纵火和谋杀。采取了更严厉的难民政策使移民减少后,情形才慢慢开始平复。危机的根源是一种对竞争的恐惧以及对失去现有所得的恐慌,认为新来的移民可能会对“老移民”的所占所得造成威胁。“老移民”和新移民在共同或相似的资源上具有竞争关系。这种敌对在社交网络上也随处可见。难民通常被贬称为“反社会的寄生虫”、“懒汉”或者“强奸犯”。

但是,YouGov的问卷调查显示,86%的德国人真正欣赏靠自己的本事在德国打拼出一片天地的外国人。真正有实力,有学识的人,德国人是很欢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