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童工在为我们的廉价玩具付出代价
文章来源: wxclcc2007-12-18 10:54:51

中国童工在为我们的廉价玩具付出代价
 

         对于中国南部广东省的一些童工来说,圣诞节假日是他们一年中最为艰辛的日子。

        那是因为他们是制造,而不是收到玩具的孩子。广东省是中国玩具制造业的中心,拥有 5,000 多个工厂和 150 万的工人。工厂制造各种玩具,像动物玩具、动画人物玩具等。玩具大部分出口到加拿大和美国。

        这些工人很多是童工。他们从贫困的农村地区而来。他们的父母多是在工厂招工人员的诱导下代签了大人自己都看不懂的用工合同,盲目地把他们这些孩子送到广东各个快速发展的工业城市里来。

        我们无从知道有多少童工在制造玩具,但是只要到工厂去看一眼,就会毫不怀疑问题的严重性。很多工厂里,一排又一排的童工,有些尚不足 10 岁,坐在矮小的桌子边组装玩具。他们住在像大仓库一样的建筑物里,通风不好,空气混浊。一旦有危险,他们很难逃脱。他们中多数是女孩。

        童工往往一周工作 80 小时,连续工作数周。他们一天只能赚得一美元,同时还需支付住宿费。如果工作不够快,可能还被体罚。

        圣诞节假日前几个月,订单从西方各国雪片飞来,许多工厂员工每周工作七天,连续几个月加班加点。工作量之大,难以承受。

         中国有法律法规明文规定禁止使用 16 岁以下童工,同时对加班也有严格限定。

        但是在严重依赖通过提供廉价商品去满足世界需求的快速膨胀的经济当中,这些法律法规往往被无视存在了。中国生产全世界 75% 的玩具—— 一年出口超过 150 亿美元。 美国儿童占全世界儿童总数的 4% , 消费着全世界 40% 的玩具。

        这是今日全球市场上一种滑稽的现象。

        太常见了,我们渴望新产品的物美价廉,却往往伴随着发展中国家的工人,尤其是童工的代价!

     随着节假日的来临,我们在忙于购买圣诞礼物的同时,是不是可以提醒自己:作为消费者,我们有能力采取行动来反对童工。

        一项最近的调查表明,近 2/3 的加拿大人将购买玩具作为今年的圣诞礼物。这股消费能量是巨大的。那么在购买玩具的时候,问一问它是不是正当和安全地生产出来的。

        假如商家不知道某产品的来历,那么它应该向生产厂家查询清楚。如果生产厂家含糊其词,那么我们就要问个为什么。生产厂家需要知道:消费者不能容忍使用童工。

        同时,我们为什么不努力促使政府、公司以及非政府组织联合起来对玩具和其它商品实施“无童工”标签制度呢?这类的标签在地毯编织业已经采用了。把这种标签制度推广开来会让我们广大消费者买得放心。

        也许到那时,圣诞节假日对于广东等地的一些儿童会有一种全新的含义。


译自 Children in China pay price for our cheap toys , TORONTO STAR, December 17, 2007 。作者: Craig 及 Marc Kielburger , 儿童权益问题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