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妈妈 我的家
文章来源: 温馨秋月2009-11-13 18:08:41

-- 读关于母亲文章后的随笔

因为自己的母亲,我从来没有想过世上还有不同的母性,我以为几乎所有的母亲都是一样:细心得面面俱到,严格得一丝不苟,关爱到无微不至,奉献到倾其所有 ……

妈妈身体不是很好,从小记得她总是胃痛,可是我就不记得她曾经为了自己,搞点精细的东西补养过。七十年代还很艰苦,粗茶淡饭,有的粗粮吃下去会让她半夜无眠,可是好不容易搞到的细粮总是先到孩子们的嘴里。

妈妈很节俭,攒了好多她喜欢的小东西和家庭用品,可是她几乎从不舍得用,但当我们大了,出门上学,直至结婚,那些她舍不得用的,曾经抚摸过无数遍的她的宝物们就都流窜到我们手里我们家里了,似乎在她眼里,她自己用了就糟蹋了,她的孩子用了才不可惜。

妈妈是个推妈,当时也没有别的可推,她只是认定要推孩子们好好学习。我是个不让推的,曾经一味反抗,青春期时更是刘胡兰般倔强不屈,不知道妈妈的心脏病是不是那时我给气出来的。电话里喜欢和妈妈一道回忆往事,回忆中也不忘“声讨”一下妈妈的严厉,但更多是抱怨中的嬉笑甜蜜。

终于被推上大学,不怎么听管教的我突然觉得,离开自己并不富裕的家其实是有点可怕的事,尽管和同学有玩有笑,可是夜晚却打发不掉想家的酸楚。当时的我,最盼望的,不是同学帅哥的信,而是妈妈几乎每周一封的长信,那些唠叨家常,伴我熬过了初离家门的艰难无奈的 17 岁。

儿子出生,妈妈工作很忙,但那一个月中的每个傍晚,妈妈都会准时出现在我和儿子的床头,虽然满眼疲惫。直到儿子出了满月,我才知道还正当年的妈妈为什么一月之间便如此憔悴:她一边工作,一边疲于奔波在我的月子和妹妹车祸的病床之间。一边是受伤病重昏迷的女儿,一边是怕受刺激刚生产的女儿,她和爸爸两人独自分担吞咽着恐惧忧虑和疲惫,对我却只字未提 ……

爸妈帮我和妹妹带孩子,说任劳任怨不求回报毫不夸张过分。儿子一天天长大,有一年我突然意识到我眼里我那永远的爸爸妈妈竟然也会苍老衰弱,无论我怎样不愿意面对这个人生规律。

我盼望回家,又不希望回家。愿意回到妈妈身边,帮她染黑满头白发,却又不愿看到更不愿承认母亲日渐羸弱。

每每夜深,盯着黑黑的天花板,无望地接受这个事实的同时,愧疚于不能陪伴膝前,实在是心的折磨,次次含泪入眠。

从来没有想过妈妈是不是世上最好的母亲,在我的意识里,妈妈是我的,有她才有我,有她我就永远有一个可以随意而安稳停靠自己身心的驿站,无论我漂泊何处,无论我落魄几许。

有妈妈,我才拥有那个 ---- 虽几十岁进了门仍然可以作回孩子的,我此生此世无以替代的 ---- 家。



(和有好妈妈的姐妹分享,为缺少母爱的姐妹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