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海馄饨阳春面 1
文章来源: 心无2008-06-27 06:30:36

岳老太对上海有些看法,是因为年轻时去上海出过差,留下一些不愉快记忆。最让她耿耿于怀的是上海的在上海吃饭的经历。没来上海时,老听岳老大说上海小吃好吃。岳老大在上海呆过几年,回来就向岳老太吹嘘这上海点心怎么怎么好吃。所以岳老太这次来上海多少也有些冲着这点心来着。

那天岳老太,噢,不对,那时老太太还年轻。就叫小岳老太吧。小岳老太和几个同事走进一家点心店想吃点什么。吃什么呢?她们几个都头一次来南方,不知吃什么为好,怕点了什么乱七八糟没法吃。一看牌子上有馄饨卖。那就吃馄饨吧。北京也有馄饨,那估计错不了。小岳老太就对卖筹子的服务员说:“同志,来碗馄饨。”

服务员问:“大的小的?”

小岳老太糊涂了。什么大的小的,馄饨还有大的小的。那么大的是什么样,小的是什么样呢?老太太脸皮薄,还不好意思问。心想南方人小里小气,小的还不定有多小,就说:“要大的。”

“几碗?”

“怎么卖啊?”

“半两一角五一碗。”

小岳老太吃惊了,嗯,没听错把?还有半两的,这半两有多少东西。那一顿中饭还不得吃二两?就要了二碗馄饨。

“还要什么?”服务员又问,

是啊,光吃馄饨不成,这哪能吃饱。再看看牌子,有小笼包。老太太不知什么是小笼包,不过这个包还是认识。猜想那一定是什么和北京差不多的肉包子。

就说了:“来半斤小笼。”

服务员一愣,问:“你一人的?”

“对,我一人的。”

服务员看她半天没吱声,就开了票了。

老太太后来坦白说,当时心里挺得意的。心想让你们上海人看不起我们。同来的几个同事也依样买了馄饨和小笼。

我可以想象当时那个服务员一定吃惊的眼珠子差点没掉出来。什么女人那。这么厉害。一人要吃半斤小笼,外加两碗大馄饨。其实这服务员没去过北京。去了就不会吃惊了。我头一次在西四一家包子铺吃包子时,也被那里的淑女吓一跳,开口都是半斤一斤的。弄得我都不好意思去买。

不过小岳老太这次也有些过,所以她们高兴没多一会就笑不出来了。你想,一屜小笼是一两,里面有八个,半斤就是五屉,四十个。她们四个女子,还不得二十屉小笼,再加八碗大馄饨。结果可想而知的,那一定是大眼瞪小眼的了。

不过让老太太生气的是,这服务员也不建议建议说少买些。再者,这大馄饨也太大了,跟饺子似的。一碗就饱了。那还叫馄饨吗?这小笼包也太小了。一口一个,那能叫包子吗?老太太的评语是,上海点心是,该大的不大,该小的不小。没说好吃不好吃,我估计是气饱了。

后来老太太还去吃了“著名的”阳春面,那意见就更大了。

老太太老听南方人说阳春面,老爷子也时不时提起当年在上海时三天两头要吃上一碗阳春面。所以这次去上海怎么也得尝一尝不是?结果尝是尝了,回来大呼上当。所以每次吃炸酱面,打卤面,看我大口大口吃的唏哩嗦啰不亦乐乎时,老太太忘不了要敲打我几句。“瞧瞧你们上海的阳春面。什么呀,不就是光面吗。清水咣当的,漂几丝葱花。还叫得那么好听,阳春面。”

呵呵,老太太其实说的没错。这些上海小吃说穿了就那么简单平凡。因为它是老百姓日常生活的东西。复杂行吗?贵了行吗?可就是这些简简单单的东西,却让我,也可能很多人,终身难忘。不仅难忘,吃不上还长相思。特别是今天,经历了大鱼大肉的洗礼,人们又开始返璞归真,思念起那些简单清淡的东西来。阳春面就是其中之一。虽然简单,但做好不容易,因为大家对它太熟系了。换句话说,它带给我们太多的记忆。

南方人一般不太爱吃面食,但面条可能是个例外。如果做得不好吃,恐怕早就绝迹了。现在条件好了花样也越来越多,价格自然越来越贵。可说好吃,恐怕与花样价格没有关系。很多店,即使很有名,象杭州的“奎元面馆”,上海“王家沙”,苏州“苏州面馆”等,尽管有着几十年的经营历史,做面的品种不下几十种。可做的好实在谈不上。因为没有一个可以让人吃了后能念念不忘的。倒是这阳春面,倒是能让几代人记住了它。

这阳春面,看似简单,可自己做出来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今天你到上海去,很多店都做不出地道的阳春面。我呢,还就好这一口。所以每次回家一定要想方设法吃上比较地道的阳春面。那不容易,得一家一家地去找,去试吃。后来总于有一家让我过了瘾。好象是叫“吴越人家”,门面不大,还算干净。专做面条。说是吴越人家,但只是苏州风味,有吴而无越。各种面条做法罗列了有好几十种。有很贵的,据说当年给西哈努克吃的。也有便说模?畋阋说木褪茄舸好妗6?畹氐赖囊簿褪钦庋舸好妗1鸬亩际青逋罚?H说模?薹鞘切┙酵贰K?砸?胫?勒饧颐婀菝孀龊貌缓茫?瘸砸煌胙舸好妗Q舸好娑甲霾缓茫?潜鸬囊部上攵??恕?/span>

阳春面做的地道,关键在面汤和面条。这家面馆做的阳春面,不仅面汤香溢可口,就是这面条也十分劲道,而且粗细合宜。阳春面的汤要鸡鸭猪骨用小火熬出来的高汤,这样才油而不腻,浓而不膻;面条要劲道。下面很重要,不能煮过了,过一分都不行。过了就没那劲了。但也不能生,生了没法吃。我是很佩服那些做的好的师傅,火候能拿捏得那么准;吃阳春面,还得趁热,撒上葱花,胡椒面,趁热吃下。这热流顿时从胃弥散到全身毛孔,透心的舒畅。同时也再次体会了当年的感觉。那时虽然到处有阳春面卖,说来也不贵。好象是八分还是一毛一碗。可也难得吃一次,那也算是一种奢侈,特别是寒冷的冬天。记得有一次和几个小伙伴打完球一起去吃,那天太冷了,狠劲地往里加胡椒粉。结果那辣的哟,鼻涕眼泪的,吃完了走出来时还在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