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管理下的中国!!!
文章来源: jiahe2008-06-03 18:05:23





现在很多人都在说中国共产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很多人都在提到腐败、官僚和对国家管理不到位。但是有多多少人想到作为一个管理1300000000人口的大国的党,作为一个拥有9600000平方公里国土面积大国的党,要承受着怎么样的责任和压力!!!

   一个小小的3口之家,一个3口之家的家庭主妇,每天就会为了衣、食、住、行而劳神烦恼,反之这样的一个泱泱大国又会怎么样呢?我给大家算一笔帐:

1,粮食:我们的国家有人口1300000000,每天每人半斤粮食就是650000000斤粮食等于325000吨粮食/天(还有各种蔬菜和副食)

2,供水:每天每人喝3瓶矿泉水的量来计算(已经到了人体最低的限量),每瓶水安500毫升算就是1.5升/人/天,中国每天消耗1950000000升水/天

3,电力:按照5口之家每天消耗1度电来计算,中国有260000000个家庭,也就是说要消耗260000000度电/天(电在我们生活中多么的至关重要)

   还有很多,就不用我去一一计算了吧,我相信很多的人看了我的这组数字后会很有感慨,以前一个朋友说,温家宝的位置换了我一样可以干好,现在呢?还有这种想法吗?

   据非官方的数据,中国的粮食储备可以吃60天,很多人嗤之以鼻,但是这60天代表什么?您有想过吗?我没有可以强调回避贪污和腐败的问题,我想说,给他们给共产党更多的理解宽容还有时间吧!!!

 

美国出现“抢米”潮

全球粮食危机已波及美国。随着粮价飙升,美国人开始大量购买大米。为应对这一局面,大零售商们开始设置大米购买上限。这在二战以来尚属首次。美国《洛杉矶时报》4月24日报道,由于担心大米和面粉等粮食价格上涨和供应短缺,全国消费者把诸如沃尔玛百货公司下属的山姆会员商店和好事多仓储超市公司等大零售商店的粮食抢购一空。

美国竟然出现“抢米潮”,似乎令人难以置信。美国作为世界经济最为发达的国家,国力雄厚,人民富裕;美国作为世界经济的领头羊,触角遍布全世界,市场在全世界,彻底融入在世界经济的发展之中。这样高度开放、发达的国家也会出现“抢米潮”,确实让人深思,令人震惊。曾经有一个时期,在中国内地出现一股思潮,认为只要开放程度高、只要彻底融入世界经济大循环,像粮食这些价值低的产品可以不必生产,只要有经济实力,想吃泰国米、菲律宾米以及任何国家的大米都可以。

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我们曾经一度对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重视程度不那么高了。而现在,连美国这样高度发达、开放、经济实力强的国家,都不能想吃世界哪个地方的大米就吃哪里的大米,都出现了抢购大米风潮。这一方面说明,粮食安全对于每一个国家都是重要的,粮食是人民的生命线,把这个“生命线”交给其他国家,依靠其他国家,最终是靠不住的,是相当危险的。另一方面说明,当前世界粮食危机程度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地步。美国经济是世界经济的晴雨表和风向标,美国出现大米“抢购潮”,预示着世界粮食危机真正到来。

美国出现“抢米潮”,给世界粮食安全发出了警告。世界粮食危机的直接原因是城市化过快,大量耕地被占用,种植面积大量减少;间接原因是由于世界石油价格直线上升,导致生物燃料大肆生产,对粮食需求加大。

对于13亿人口的中国来说,作为生命线的粮食决不能依靠世界其他国家解决,世界市场也解决不了中国的粮食问题。虽然我国粮食库存充足,当前养活中国人没有问题,但潜在的问题不少。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正如火如荼,对耕地的压力很大,守住18亿亩耕地的红线难度很大。18亿亩红线守不住,人均这一亩三分多耕地不能保住,养活中国人就是一个大问题。另一个大问题是,当前种粮不赚钱甚至赔本,农民没有积极性,从事农业劳动力与进城务工劳动力比价差距太大。导致农民不愿意种粮,农村劳动力都进城务工。出现了粮食价格上涨,粮食出现危机苗头,而在粮食价格上涨中农民反而获益不大,种粮者反而不愿意种粮;一方面耕地紧张,18亿亩红线难守,另一方面却出现了耕地荒置的现象。我国粮食问题虽然没有近忧,但有远虑。政府应该采取一切手段,让种粮者在粮食涨价中获得到最大利益。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调动种粮者积极性,才能保证粮食生产的稳定。
有关资料

粮荒引发的危机席卷全球,先进国家亦不能幸免。澳洲部分超市米价加幅达五成,连美国亦出现抢购食米现象,有老妇甚至一次买下一百二十磅食米,英、法、德、意和日本亦备受食品价格急升困扰。

在澳洲,当地部分餐馆和超级市场,纷纷调高米价三至五成。慈善组织亦受牵连,求助的人增加,但捐米的公司却锐减,被迫买贵米之馀,分给受助者的米粮亦要配给。

在澳洲阿德莱德唐人街泰国餐馆工作的李小姐表示,由下星期开始,白饭每碗售价将由原来的一点五澳元(约十一港元),加至两澳元(约十四点六港元)。超市的加幅更为显着,部分增幅逾五成。唐人街的一间超市表示,他们向订米的供应商原本订了十个货柜的米,但却只收到两个货柜,一包五公斤的泰国米,价钱由八点五澳元(约六十二港元),加至十二澳元(约八十七港元)。

俄州日裔妇一口气买120磅

美国俄勒冈州的波特兰市亦出现抢购大米现象,当地一名日本裔老妇因担心米价继续上升,在超级市场一口气买下一百二十磅食米,约相等於本港十包五公斤装大米。大型批发超市Costco位於当地的各分店,亦有出现食米被抢购一空的情况。

加州屋仑市的超市同样有大米短缺问题,Berkeley Bowl超市一名买手表示,连批发商也不能买到大米。当地米价亦非常贵,一包二十磅的短粒米,售价由上周约六十六港元,升至约一百一十八港元,升幅达七成六。

除食米外,其他粮食产品同样有升无跌。由於国际小麦价格继续上扬,日本决定提高小麦官方定价,当地面食及面包价格上涨;英国食品价格今年来已攀升一成五;德、法亦因食品及燃料价格上升,导致通胀创新高。

from so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