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养不如散养,少养不如多养。
文章来源: 大号蚂蚁2024-02-29 18:39:54

中产做题家的基本信仰想要一代要比一代强,质量是胜过数量的。所以要从小抓起,培养出藤才,才能出人头地,才能幸存。否则就会沦落到要饭扫大街,至少是没有人愿意嫁娶,甚至没有朋友,最终断子绝孙的下场。

 

然后恐怖的历史事实是,做题家才是断子绝孙最快的。从李白的曾孙辈就论为两脚羊,到今天都市白左高喊改变世界,却没有一个能有愚公移山的豪气。从儒家的同化蛮夷的阿Q精神,到彩虹主义的精神胜利。都体现了某种文化的传承,而不是生物的传承。现实和理论完全相反。

 

按照优生优育的理论,优秀的藤生强强联合,门当户对。一代又一代地传奇下去。而底层的不聪明不努力的自然淘汰。那么人类的普遍智商应该迅速提高。这个和基因选种是一个道理。哪怕在基因改造技术以前,仅仅靠杂交,几代之内就会有重大变化。比如狼到狗的变化就十分显著。而人在同时期的本身生理结构的变化却小得多,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在美国挽救世界之前,世界是非常残酷的。大规模的淘汰是常态。尤其在东亚大规模人口灭绝周期性发生。如果智力在生存斗争中起决定性作用。那么人类现在的平均智商应该是古人的几倍。但是事实上不能说现代人的智商比古人更高。至少不比早期文明的人高。

 

人类智力化或者说脱离猿人大约在十万年前,即所谓人类走出非洲。到两万年前大体扩散到了全世界。东地中海于六千到一万年前率先进入文明期。该文明一度发展到不次于近代水准的阶段。但在四千年前原因不明地大幅度衰败扩散。于是在三四千年前,欧亚大陆普遍进入了文明时代。可以说是文明走出新月沃地。之后直到大航海,文明才走向世界。而二战以后,现代文明才全面走出美国。

 

那么从欧亚大陆的文明扩散到世界文明的全球化运动,有至少三千年的时间。或者一百五十到两百代人。如果每一代人的下端10%被生活淘汰,提升一个点的平均智商的话,今天人类的平均智商应该至少有200。显然这不是事实。实际上即便在科举大国,阶级固化阶级淘汰最厉害的东亚大一统的平均智商,并没有明显优势。甚至如果可以真正全面取样的话,恐怕要明显低于美国人的平均智商。不争论高点低点,反正差不太多。或者说三千年前的人的平均智商是50。这个也显然不可能,尤其在言必称国学的东亚。

 

所以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智商不能有效遗传,智商在生存斗争中起不到决定性作用。

 

所以归根结底,人类的智慧就合人工智能的智慧一样。靠得是走量,试错。

 

当然这个量,不仅仅是人口数量,而是尝试方向的数量。必须有一定的基数才有资本去尝试去损失。为了避免损失,就减少数量,实际上是自宫,自杀,自己先损失了。反过来,有了数量,也不去多方面的尝试,坐吃等死,那么和没有也是一样的。所以数量的根本意义是可以敢于尝试的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