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对抗与华人(十)发展模式
文章来源: 大号蚂蚁2018-03-26 11:16:01

有一种中国说法,就是中国模式。就是只发展经济,不发展政治,经济发展依然成功。过去几十年,中国的确沿着这个模式并取得成果。而且只要继续,必将有一天成功超过美国,完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首先,这不是什么中国模式。中国在三四十年内,完成了资本主义国家一百五十年才完成的进步。这话乍一听很气派,仔细一推敲就没意思了。现在三四十年,和三四百年前的一百五十年,和三四千年前的一千年,比起来也没什么神奇的。更主要的是,一个是开创,一个是学习。现代一个中学生也知道牛顿定律,可是能跟牛顿比吗?更何况,以强力政权来快速工业化,也不是中国的首创。彼得大帝,明治维新,斯大林,朴正熙,蒋经国,等等早都干过。

简单来说,社会的发展,就是从第一产业到第二产业到第三产业的过程。第一产业到第二产业就是初级工业化。第二产业到第三产业就是高级工业化。初级工业化就是由发展中国家到中等国家,高级工业化就是由中等国家到发达国家。初级工业化要依靠相当程度的强权,包括英国当年都是有过圈地羊吃人的黑历史。因为初级工业化对于整个社会的生产率来说是一大进步,但是对于农民到工人而言,初期的生活水平未必有实质性的提高。所以有很多时候就是要用黑手段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印度不能快速工业化的主因之一。但是高级工业化则强权统治反而是一大障碍,必须是民主自由才有可能突破中等收入陷阱。

这是因为经济发展是由两大要素决定的。一个是生产要素。一个是分配要素。实现一个初级工业化社会,是从物质贫乏走向物质丰富,主要注重的是生产要素,生产技术和生产率。而实现高级工业化社会,物质已经极大丰富,甚至产能过剩,主要注重的是分配要素,注重的是经济流通性。百分之一的人口就可以提供所有人的第一产业需求,五分之一的人口就可以提供所有人的第二产业需求。必须有效地快速地分配交换出去,才能让五分之四的第三产业人口,得到基本生活需要的第一第二产业的成果,并且能够用自己第三产业的劳动去交换和回报。这就要求市场化高度发达,财富分配相当均衡。否则就不能形成有效的消费市场,生产会被窒息,消费却有不得满足。

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初,第一产业占百分之九十以上,还包括大比例的由于生产资料(土地)不足的闲散人口。得到美国的扩散技术和市场以后,加之强力政府的有效组织,很快把大量人口挪移到第二产业上。有效劳动人口和生产率都大幅度提高,于是造就了中国经济的三十年大发展。但是成败萧何。这些初级资本主义的优势条件,现在反而成为发展高级资本主义的障碍条件。

目前中国的第一产业约一万亿,第二产业约五万亿,第三产业约六万亿。合计十二万亿。假如中国全面发展成发达国家,总产值可达五十万到六十万亿。以百分之六七的发展速度,三十年后可以达到。绝对超越美国,可以成为和欧美文明体系分庭抗礼的超级领袖。也就的确完成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再次成为和地中海文明分庭抗礼的主体文明之一。要达到这一点,第一产业一万亿,第二产业十万亿,第三产业要达到四十万亿。换而言之,第一产业不得发展,技术加强,规模减低。第二产业年增长最多百分之二。第三产业是年增百分之十的发展方向。也就是说,减少分配不公,减少基建投资,同时大幅度增加内需才行。经济分配流通的改革是关键。然而这几年来的中国政治趋势和经济政策完全是反其道而行之。

伟大的理想看来是没戏。但是中国是否还是可以继续进步呢?按照目前的第二产业规模,哪怕以较好的中等国家水平配置来说,起码应该有十万亿的第三产业。如果把这缺口的四万亿发展出来,也起码能再发展若干年,起码能极大地逼近或者略微超出美国的经济总量。但是同样要进行政治经济方面的民主化改革才行,希望也不是很高。那么唯一能够继续发展经济的也就是现有的模式。也就是按照这近乎一比一的二三产业模式继续加大而已。

那么现有模式是怎么维持的呢?六万亿的第三产业以中等国家标准也只能消化三万亿的第二产业。那多余的两万亿是怎么消化的呢?一个是外贸,一个是外援。外贸换白条,外援换口碑。总之白给人干还不落好。一个说你破坏贸易经济,抢夺工作机会。一个说你干扰内政,颠覆政权。这两万亿如果分配给劳工去消费,带动三五万亿第三产业是完全可能的。但是强力政府,权贵瓜分,消耗在没有回报的面子工程,外贸工程等上面,基本被贪污浪费掉了。这种以强权搜刮来的财富,当然可以贱卖,这就是外贸顺差五千亿的由来。也就是每年五千亿送人了还挨骂。

不要说什么欧盟日离不开便宜货。五千亿对于五十万亿的发达国家而言,动摇不了什么。而五千亿对五万亿的中国制造业就难说了。尤其,前者作为消费方,是有可替代性的,最多是价格的微动。而后者作为生产方,有可能是断裂性的,造成大面积停产,失业并由此影响相关第三产业就后果严重了。所以,政治经济结构的根本失衡,才使得贸易战不得不爆发,也使得贸易战的后果如此严重。如果按照现有中国经济模式继续发展,比如达到赶超美国的十八万亿。那么第二产业就要有七万五千亿。相应外贸顺差七千五百亿。怎么可能?反之如果贸易战失败,比如顺差压缩到两千五百亿。就意味着一万亿的第二产业产能必须内部消化,停业?那么至少带动另外一万亿第三产业陪葬。一路一带大撒币?政治改革?哪条路都不好走。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十年前是有一次机会软着陆的。但是一个政策不能公开透明讨论的“效率“,一步步走向了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