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夏中国行——老百姓的日子:看病住院
文章来源: 金色的麦田2009-08-07 11:38:01

金色的麦田

以前回国我很少去医院,可是这回不一样了,医院成了我常跑的地方。

现在医院里的条件的确是比过去好了很多,我爸爸住的普通病房,一个房间
3个病人,每间房带一个卫生间,陪护的家属可以租一张能打开当床的单人椅子,一天的租金好像是10元?我记不清了。

住院部一天送一次开水,热水瓶由医院提供,愿意订饭的人一天只要交
12元钱,就可以吃到早中晚三餐,早晨是稀饭,中晚二顿的菜都不错,荤素搭配一周内不重复花色,价格便宜到让我惊讶,而且服务人员还给送到病房门口。

那些没有家属陪护的病人可以付一天
80元请医院里推荐的护工护理,估计那80元医院也是要提成的。护工们大多是些来自安徽的大嫂,她们很会见机行事,如果病人的身份高些或人厉害些,她们就会照顾得周到点儿,要不呢就会怠慢很多。如果病人很弱势,一个护工甚至会同时接好几单生意,这样一来当病人有事需要时往往叫不到人,看着病人的可怜样子常常是同病房病友的家属帮助照应一下,那样的护工在我看来不雇也罢,当然雇护工是病人没有办法的办法。

一个病房之内,也许是同病相怜,也许是需要相互多个照应,病友之间往往能建立起较深的友情。有意思的是当有人出院时大家都不会说“再见”,而是以“早日康复!”“不要再见了!”来告别。出院的人多半是喜悦的,他们的喜悦传递给还没出院的人,也传递了一份希望。

住院部里最辛苦的是护士,护士们一直很忙,有时候还需要一路小跑,一天下来的体能消耗很大。可能是这个原因,护士们好像都是
35岁之前的年轻人,我不知道等她们年纪大了都到哪里去工作了?

凭心而论护士的态度都很好,医生的态度也不错,这要比
18年前进步多了。

关于红包,我爸爸开刀之前我们送了红包,当时立刻就得到了特殊优待,手术提前好几天,术后那几位收过红包的医生都对我们关照有加,常常额外来看望我父亲,多做些体贴细致的安排。所以就我个人来说,我是很愿意送红包的。

如果我们从一个整体来观察医院,是比多年前进步了,也更人性化了,例如像座椅呀、空调呀等等的硬件设施都改善了许多。可是那些多年形成的排队挂号、划价、交费、取药等等,仍然使得病人难以单独去看病,所以中国的病人必定有家属相陪已经成了一道风俗。那些来来回回的繁复程序,连我们这样健康的家属都被折腾得疲惫不堪。

但是手续繁复还不是最可怕的,我认为最可怕的是医院为了增加利润,或者医生为了减少责任,动辄让病人去做各种检查,例如拍片、做
CT、做B超、做核磁共振,等等,这类的检查来回折腾病人,一次又一次的交费,其实并不需要反复做的医生也都是抱着能做就做的态度,那些多余的检查对于已经很虚弱的病人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另外可怕的是医生(特别是内科医生)为了从医药费中多得提成,故意给病人开昂贵却并不一定对症的药物,这事早在多年前我回国自己就遇到过,所以后来我不再回国看病了。

谈到医疗系统不能不谈医保这一块。我爸爸因为没有在定点医院开刀和后来的治疗,结果后来给我们报销医药费带来很多麻烦。工作人员的态度虽然已经不再恶劣刁难,但仍然很冷漠,遇到问题她们绝对不会帮助设法解决,一句话就把我们打发处理了让我们自己去跑。

最可恶的是报销医疗费的条条款款,一环扣一环,非得专业人士才会弄得清楚。我被拨拉得跟颗算盘珠子似的,没完没了,一会儿找医院拿原始证明,一会儿找医生签字,一会儿找父亲的原单位工会盖章。这些事岂止是很快就能跑下来的?一个环节连等候带办理能在半天搞好就谢天谢地了,光那个医保楼我一天就跑了三趟,在那样
38度气温、路面温度高达58度的酷暑杭州。

然而整个礼拜下来我什么结果也办不出,最后只好动用老关系了,找出一个现在混得不错、以前对我又很关心的男同学请他帮忙。上午给他打电话,中午他就来了,拿去所有的材料,一个下午便搞定了所有的麻烦。由他引出了后面的同学聚会那是后话。

在中国办事,如果没有人脉没有关系,那真是难似上青天,而有了人脉关系的话,效率又会远远高出欧美。

想想都同情那些底层无依无靠的草根阶层,更可怜那些孤寡老人,他们要是生病了可怎么办呢?!





原创文章,严禁剽窃,欢迎转载,注明出处,并请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