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航千里11 飞过太平洋上的奇迹
文章来源: 老哥XD2011-07-12 08:37:38

  
  一片积雨云层,一阵俯冲,一段爬升,一时意乱神迷……醒来,发现被抛在了俄勒冈的海湾。州名听起来显穷,又是西北,可州地看上去却绝无西域关中那番散不尽的鳖怪土气,人也比其北方的憨邻还要NICE,更有一片水肥草美的河谷型绿洲让心生感动,两侧如扇而展的山丘物态白媚千娇,中间的直径有一百迈长,绿洲往西靠海一列水气豪情的海滩,恰是茫茫九滩流海狸,沉沉一线穿南北,其间不开阔的温切斯特湾成了我在3·11东日本大地震后一百天里到访过的太平洋两岸四地第六港湾。
  
  这天,温切斯特湾风狠浪高,冲礁石掌脸,往北,河车塔一盏航灯在滔天海浪卷起的湿气中忽闪,灯光投向西行的航道,我远眺那失忆的海洋,感慨它冲击那些记忆的港湾,从三亚湾到温切斯特湾像遥远,又像恍然的一晃儿,十几小时前的我,还踟蹰在海洋那边的东京湾。
  当晚,在波特兰以南两百迈的小镇点点滴滴消磨时差带来的辛劳之时,JA西东京农协义工部一份熟人发来的电邮悄然进入我的邮箱,问我可否和来自多国的志愿者一道帮忙弄弄灾区与信事务的外围处理,那个处理流程偶尔需要英文的沟通,以及一些中日英的资料索引也需要有人去协力。
  早在90年代,逢周末常去东京轻轨京王相模线最西端终点站的桥本车站,地主家出身的伊藤老头开车把我接去相模湖畔山林边宽大的老宅里喝酒吃饭,让我和他奥様(老婆)、他息子(儿子)、他娘(女儿)一起听他倾诉他就职农协后树立起来的集体主义理想。他特喜忆苦思甜,为留住我们这些听众,每次提前买好2万円的食材酒水,我开了句他家和式厕所蹲坑会否不小心把人闪下去的玩笑,下月再去时,厕间就被他改装成了电控温水洗浄便座系统。他说战后的农协不与右倾主义思潮结缘,搞土改买收地主的土地分与佃农,从包产到户到合作经济,给农民建了社保系统,除路边明渠以外差不多消除了城乡差别。我也略知国内很多学者著文热议农协给中国农村30年改革带来的启示一二三四五,也假装内行地琢磨过国内农业政策在分权集权度的把握上以诗兴大发代替理性哲学思考,从公社大食堂忽悠到城里人啃榆树皮,贫协疲软,农协不举,农业税稀里糊涂收过了千禧……西东京农协的熟人大哥又发来第五份电邮让我少说这些废话大道理,能过去赶紧过去,于是,我在时差疲乏未消的状态下被召回了原地。

  
  48小时即时抓票,推着被波特兰机场行李工摔折了拉杆儿的旅行箱,登上了途经成田飞往北京的达美617联运航班。来时的航班机翼扑腾,机身振颤,回飞的机舱也不消停,不知从哪儿临时借调的这架767-300,舱内还有JAL的特征,连影视指南也是日文的。不满百人的舱内因为显得相对宽松,颤得也相对凝重,椅背上配置了手触菜单式大尺寸宽屏,控制器也从以往硌臂蹩手的座椅扶手处改到屏幕下方,其实这IDEA早在10年前就被我琢磨出来过,只是忘了卖给波音。
  机身在空气的涡流中保持兴奋的状态,窗外的洋面被云层盖住,徜恍的神志被大气层中空的蓝调音乐推出机舱,穿过云隙,坠向机翼下方那座盘踞在马里亚纳海域上的小岛。
  
  
  这张照片是乘塞班美军基地4人座小飞机环岛游时拍的,退了役的二战空军飞行员老头一边左右平衡操纵杆一边手指岛端一处悬崖大喊:SUICIDE!SUICIDE!那是太平洋战争末期日军胁迫平民负隅顽抗跳崖自杀的地方,同盟国称“自杀崖(Suicide Cliff)”,轴心国称“万歳裤里扶(ばんざいクリフ)”。
  90年代相隔一年多两次登上那岛,在岛上听酒店菲保跟我侃阿基诺她奶奶的中华血统,听中餐馆的日籍老板跟我聊60年代的日本安保学运和89天安门风波,跟来自旧金山的中学女教师学英会话。不知这位教师姐儿如今是否做了校长或进了SCHOOL BOARD。她开口说话很风趣,不说来自USA只说来自The States,不说来自旧金山只说来自湾区。她纠正我的元音,说旧金山有很多中国北方人把英语单元音发成双元音,[o:][au]不分,[æ][ai]不分,沤大利亚发成澳大利亚,Access发成爱可塞私……她还扯了些有风趣无深度的教学话题,留今后回顾虚度的青春时再记。比她扯得无风趣但有深度的是那个开中餐馆的日本老头。

  

  那家伙真TM能聊,挽留我站在椰树下足有俩小时不能下海,听他白话他当年在东京念大学时参加过的“全学联”的一个共产主义者同盟,后来被简称为“全共斗”。他们当年扎白头箍,彻夜围坐在永田町国会议事堂前唱国际歌,后来发展成扔东西,从扔饮料瓶发展到投掷燃烧瓶,再后来,安保斗争失败,80来个各大院校的学运领袖在羽田机场被警察一窝端,一帮学生逃到海外去坚持反帝斗争,还有一帮毕业生不时地在代代木和日比谷公园集会演讲,搞地下组织,直到70年代初在浅间山庄进行内部“肃反整风”时被警察来了个一勺烩。他最后总结如果89风波如若发生在他的国家的话,国家机器会反应得更加情绪化。我揣摸他一准儿也是在当年安保斗争被镇压后才逃到这岛上开了饭馆儿的。
  我的脱机的神志被耳机里响了好一段的提琴乐声唤了回来,那是80后美人小提琴手Emiri Miyamoto的演奏,这时,椅背屏幕在放的影片出现了配乐英文字幕。
  
  这是东宝今年推出的日英双语新片《太平洋の奇跡》里的曲子。片子改编自美国海军军人唐•琼斯的书,以双方视点但主要还是以忽视加害意识突出被害意识的视点把1945年塞班岛上最后47个日本兵向4万5千名美军投降的故事夸张在屏幕上。椅袋里特意配备的日航提供的日文影视指南写道:本片可能存有违普世认定的人性价值之处,为忠实于原著而未删减。
  
  从3·11震后至今的大洋两岸四地六湾之旅,感觉苦短人生的赏味期限略有延长。人生的节点就像漂在三亚湾的浮标,一个接一个,越多,越起伏,越波动,越好。老崔说人在几个国家长期生活就等于体验了几辈子。尤其在不同地域物质精神文明概念差异还比较大的时代,每换到一个另类的社会,不得不从衣食住行和文化风俗习惯包括言谈举止方面重新适应与学习,重新体验一个体系。除了按年算的长期生活,短期的变化环境哪怕走马观花也有按月按周相对延长时光之效,很多人都有体会,在一个3连休走到遥远的地方呆两晚回来,相形于周一到周五常记不得当天礼拜几的坐班,会感觉经历的更久。人生说白了就是体验,对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体验,最终决定成种种情绪的体验,这便是追求人生过程而不重视结果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不以举出未来的时点作为开脱现在的惰性的借口。一个朋友跟我说,将喜悦和烦恼的记忆留在不同的地方,好比在旅途上体验动态过程的千变万化的感觉,就等于相对延长了有限的生命。人生注重过程和情绪体验的理论好像是我原创的,也许有人创得更早我不知道,文学城里最近有几个网友开始津津乐道复述我的这一观点,也算让哥欣慰。
  
  几小时后,飞机落在梅雨打湿的跑道上。6月的梅雨季节淅淅沥沥进入尾声,转眼将迎来炎热的7月盛夏。在这盛夏伊始,当昼间的节电成为行政命令时,不加氟制冷的空调会让农协办公室里的男男女女们脱掉多少,会不会少到袒胸露背的程度呢。每天能看见什么,能听到什么,能吃到什么,能去到哪些地方呢。接下的热闹,可能有约“八景島”,有约”南房総”,也可能有约再探星路的传奇,都得等忙过了“海之日”再逐一续写。

1 登机前到降机后
2 浪漫的代价是余震
3 玳瑁的西岛
4 四月的三亚,五月的湾
5 和谐的交通消失在东京&广州
6 东京降落,从夏日飞回春天
7 富士山上的星路传奇
8 观震后土地液化,看雕塑,逛公园儿
9 大地震后100天,体验女技师搓澡的乐趣(14+)
10 男女混浴,温泉男部里的女职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