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在马英九的身上寄托两岸统一的理想
文章来源: 雕塑佛2008-02-01 13:04:06

  中国国民党台湾总统候选人马英九表示,如果当选,八年之内不与大陆谈统一议题。所以,把统一的希望寄托在马英九身上是不现实的。也有人说,这是马英九的选举语言。其实不然,分析马英九以前的言行,就会发现,他根本就不想与大陆统一。

  马英九在1995年曾表示,两岸未来如要统一,最起码应在两岸都是民主社会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如果大陆不民主,两岸就很难谈统一。

  马英九接受日本《读卖新闻》、NHK电视台和共同社3家日本媒体专访,马英九说,他反“法理上的台独”,亦即将中华民国改名为“台湾国”,或将中华民国领土缩减至“台澎金马地区”,因为这些都不符宪法的规定。

  他也反对大陆的“一国两制”,因为宪法明文规定,中国人应统一在一个制度下,而非两个不同制度下。

  此外,马英九接受美联社专访时认为,胡锦涛对台政策,表现的是“硬的更硬,软的更软”,“硬”是指他将不惜使用武力来对付“台独”;在“软”的方面,取消台湾水果销往大陆的关税;调降台湾学生在大陆就读的学费等政策。

  马英九也认为,上次台湾“国会”选举时,北京方面态度低调、中立,表现出不介入台湾选举和内政的态度,由此种种可见胡锦涛比前任大陆领导人“精明多了”。

  他指出,大陆方面反“台独”立场坚定,但也并未意图使两岸立即统一。他说,他希望能证明自己,有能力把1949年分裂的台湾和大陆带向和解的道路。

  马英九接受东森亚洲新闻台“全球大聚焦”节目专访时,指出中国历史上的分合,都免不了要打一仗,才能解决,但这次他相信两岸的人民都有足够的智慧可以避免战争,就可解决问题,但他强调,他不会放弃立场

  马英九强调,将来他的政策,一定清楚不反复,他不会放弃自由、民主、法治、人权的理想。

  马英九提出了三通的时间表,他表示,只要国民党赢回政权,相信在2年内应该可以三通,因为这样能使台湾成为台商的“全球营运中心”以及外商的“亚太营运中心”,对台湾相当有利。

  别在马英九身上寄托两岸很快统一的理想

  从2005年7月16日当选国民党主席以后,马英九所展现的领袖型魅力,在台湾社会已经实质性地造成一股“马英九旋风”,或者说是一种“马英九现象”,这股旋风也给民进党的执政者带来一种“下马威”的震撼性效果。

  让执政的陈水扁感到可能被马英九提前“跛脚”(失去权威),而不是因为民进党的接班人之争,让他可能提前“跛脚化”的效应。

  在马英九接受媒体访问的有限素材中,他所说过的话,不外乎有“反共不反中”、“大陆不民主不谈统一”。他“反对台独,反对法理上的台独”、“反对一国两制”。他主张国民党应该提出“台湾论述”,并声称“先连结台湾才有中国”。

  对于两岸的发展他说:“国民党取得政权,两年内可以进行两岸三通”。他赞扬“胡锦涛比前任大陆领导人精明多了”,对于台湾主权的问题,他说到“主权问题只能被处理,不能被解决”等。

  从他所说过的这些话语之中,似乎存在着既怕统,也怕独;既想三通,又不愿意跟大陆共同“解决”台湾主权问题的矛盾心态,这些个矛盾心态,其实是显现出马英九以一个“外省族群”的身份,想要在台湾政坛立足的困难性,使得他所表现出来的政治思维,多了一层顾忌与如履薄冰的心情。

  马英九在竞选中甚至提出要与中共签订和平条约,维持现状100年!这不就是一种变相的“独”论吗?反独只是一种手段来吸引蓝军。

  当然,如果要从这些话语中来解析“马英九现象”也有它的一些蛛丝马迹存在,这个现象可以把它归纳为“新保守主义的理念”、“新本土精神”以及“开明专制的崇拜”等三种思考。

  “温和、理性”的复兴让台湾人民重回过去光荣的记忆

  首先就以“新保守主义的理念”来看,所谓“新保守主义”是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总统里根时代所出现的一种意识型态,在政治上重视温和、理性的改革;经济上重视中产阶级的价值,希望从减税中帮助中产阶级开创更多利润,以发展经济,繁荣社会;在国际关系上则是采取反苏、反共的立场,却不跟敌人直接对抗的战略。

  这种意识型比较符合国民党蒋经国以来在台湾的统治模式,马英九代表这条路线的复兴。观察马英九过去的作为,大体可以把它简化为“温和、理性、保守、追求繁荣、反共而不反中”的路线。马英九采取这条路线,对抗民进党采取激进改革,快速进行国营企业民营化让台湾经济陷入停滞、负增长、以及失业率高涨的现象。马英九重新找回国民党执政时期那种“新保守主义”的精神,让台湾人民在经济的泥淖中找到过去光荣的记忆。

  新台湾人精神

  其次是“新本土精神”。马英九在政治上的启蒙期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蒋经国主政时期。当时台湾处在经济高增长期,使得一股中产阶级的新兴力量开始触动国民党威权体制的底层。80年代以后,台湾内部的反抗运动就从市民社会推展开来。台湾借着社会的急遽变化,由中产阶级逐步推动威权体制向民主体制的转化。

  因80年代台湾社会的转型是以新兴中产阶级为主体,跟海外势力支持民进党的“台独”运动,建立一个独立的国家没有必然的关系。民进党成立以后,体察到新兴的中产阶级并不是扶持“台独”的海外势力,因后来所追求的“住民自决理论”中也体现出台独不是惟一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