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上海石库门叙事之:培德里的神经病
文章来源: 壁上观2020-03-01 22:01:44

全是真事真名。

从记事起到9岁,大约是6年时间,我是在上海大通路565弄178号,是弄口第一家。这条路现在叫大田路。如果是从形成直角的新闸路进来,那么是394弄。我父母家是43号客堂,父母是吴泾化工厂双职工,平时住在吴泾一村的职工宿舍,只是星期六下班后坐厂车回市区来,我平时是在178号的后客堂外公外婆带我,到星期天去43号和父母团聚。后客堂是说得好听,其实是楼梯间,没有明窗,应该是储物室,6平方。而后客堂的上面还有一个夹层,叫“二(读ni)层阁”,只半人高,也住一家。

大通路弄口对面,是糖业烟酒公司的老酒仓库,常有卡车送来陶瓮装的黄酒,总有一两次会摔碎一两个,于是空气里弥漫着酒香。酒库南侧,是老虎灶,再南挨着,是烟纸店。

老虎灶前面冲开水,里面有几张桌子,老客们在里面吃茶,天好的时候,茶桌摆到外面的上街沿来。

这178号里面有七户人家,家家都有长篇故事。178号里以忻家为大,早先客堂间挂着他们先人的像,我听大人说,忻家以前是二房东,就是房客都是向他们租房的。所以忻家占了最好的前厢房,后厢房。最好的前楼由忻家先生夫妇自住,房里有暖炉,别家用不起的。他家和后前厢房的忻家同宗。前厢房的老头会镶牙,我叫他公公,有个小诊所,一台牙科转椅。公公很神秘的样子,会捏个骨。我小时候常常手臂脱臼,便请他来接上。听大人讲,以前他做过“包打听”。他们家有二女一子,两个女儿分别昵称大宝宝,小宝宝。儿子叫忻延良。小宝宝开朗,上了学堂当了老师,嫁了老公生了儿子,一家来访很有体面。忻延良中学毕业时文革还没开始,却在学校鼓励下自愿支援山西太原,离家远行那一天仍历历在目,众邻居送行,他出门时与大家告别,一付壮志远行的豪情。其实我母亲和他们同辈,结婚前也差点被动员去新疆。后来忻延良带着在太原娶的外地老婆及及孩子,经常回上海的。

故事的主角是大宝宝,漂亮聪明活泼。我是5岁左右的小屁孩,她是大阿姨,喜欢带我唱歌跳舞,十分阳光。她妹妹嫁人了,她却迟迟没有对象,隐约听说她爹有时给她捏骨什么的。再后来她开始神情恍惚,有时外出不归,就听大人说她去人家的男人家门口站着不走,又听说要跳河自杀被人救起。于是大家就说她得了神经病,这是上海话精神病的意思,而且是“花痴”。在我眼里变得可疑可怕又好奇。她变神经病的事情周围里弄都知道了,就更难找对象了。

就在不久后,对面茶馆里来了一位常客,穿一身退伍绿军装,每天坐着往她家里望,并传告茶友,要找大宝宝作对象。忻家打听出来这位退伍军人姓金,无业,又是外地人,好象是海门的,不允。当时上海女儿象是死也不嫁外地人的,传话过去坚决不同意。但是金男坚持坐馆不走。不知不觉中,大宝宝出得门来,表示愿意,要是不让她嫁,她又要去跳苏州河!那个金男也不管人家家里不同意,竟然在茶馆店里发起喜糖来,这事传开,忻家有点下不来台,再说女儿决意,也就十二分不情愿地招了这个女婿进门。当时在上海,男人要有个好工作,才受人尊敬的。可这上门女婿,本身无业,又不大理睬一众老邻居,于是178号里的人,以忻肇明一家为首,联合各户人家,一致排斥,处处刁难,不让用水龙头,说这男的也是神经病。这人长得一脸凶相,为用水龙头,几次与邻居相骂,嘴里骂骂咧咧。有一次忻肇明的大儿子,叫祖德,联合邻居将其压在客堂里制服。从此不再开口。

前面说了,这个男的无业,有一点白铁手艺,起初在家打打白铁用具,也没看他以此为业赚钱,然后争取本地户口,申请救济金,记得每月八块,他还抽烟。街道里弄安排工作,一概不去,把人家赶出去,声称我就是吃救济的,却极其另类地订阅一份《人民日报》。这些举动就更让邻居位视为异类了,一致认同他也是神经病。他家本来很穷,老太在里弄生产组拿着最低工资。老头的镶牙业务文革开始后也不让做了。见他喝老酒,是拿着两粒五香豆,即便当时,我看了也觉得可怜。

大宝宝自从结婚以后,被这男的关在屋里,好象再也没有出来过。常听吵驾打骂声,没过两年,生得个儿子,大约是1968年。大宝宝又开始发病,寻死觅活。有一次慢慢走到弄堂中段的水井边就要往里跳,被我外婆喊人拦住。又有一次趁人不备,赤身出门往外走,被她弟弟看见,飞奔过去拉回家。又没过多久,大宝宝还是找机会跳入苏州河自杀了。从此爷俩就靠救济金过活,好象与世隔绝,邻里背地叫他们老神经,小神经。其实客观看,可能心理有点问题,应该不是精神病患者。但从后面发生的事看,脑筋是绝对另类的。

这小神经也读了书,上了技校,分配在上海牙膏厂,谁料想老神经不让小神经上班。劝不听就天天叫骂,拗不过只好回家,单位领导上门来劝导,也被骂走:我们家是吃救济的,不用上班。从此把小神经关在屋里,外人再也没有见过他。只有一两次大神经开门倒夜壶时,外人偷偷看到小神经坐在屋里。小神经的外婆活得很长,可能接济一点。到2014年房子动迁,小神经大约46岁了吧,还一直关在里面,各方安排,让父子去了养老院,估计以动迁款作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