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培养什么样的孩子?
文章来源: janex2009-03-16 18:28:42

昨天学校开大会,新任校长就本校的发展方向作了一席讲话,他说,最近学校为了培养重点问题在师生家长中做了调查,居然有百分之九十的人提议学校成为 Academic School ,  目标在于尽量培养学生进大学,以升学率为标准!

我所在的这所中学,七年前亚裔孩子还不是很多,最近几年,华人的孩子越来越多,全校近两千人的学生,亚裔几乎占了百分之三十,这几年因为学校升学率逐年升高,吸引越来越多的华裔家庭,我相信这个调查是符合大部分中国家庭的期望,中国的“唯有读书高”的思想根深蒂固,有不同想法的父母真是少数,不信在文学成的网友扪心自问一下,你是不是希望自己的孩子上大学? 我相信百分之九十九的人会说“是”。

我本人不反对培养孩子上大学,我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多读几年书,上大学对我来说是给孩子更多一些机会,孩子可以学会如何寻求更多的知识的一种本领,倒不是完全因为将来饭碗问题,学会如何求知是一生受益的。

但是,把培养孩子升入大学作为学校的一个主要方向我认为是太狭窄了,至少在文字上这样清清楚楚写下来是有点不妥,学校应该教学生生存的各种本领,这包括如何做人,待人,学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品德和才能才会从容地面对社会,面对生活带来的各种经历,孩子要有充分的体力和心理准备,只有学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我个人一直对如何培养孩子这个问题感兴趣,作为家长,老师,或社会工作者,到底怎样教育孩子,给孩子教些什么,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

我在以前的一篇文章里谈到过,《情商和智商,哪一个更重要?》我认为,培养孩子良好的情商更重要(为什么,请看博克里的文章),因为有成熟的“情商”,孩子在哪儿生活,干什么都快乐,但是如果心理有缺陷,就是坐在总公司椅子上他/她仍然不满足,不一定幸福。

作为我们华人,受“读书破万卷,方为人上人“的传统教育影响,父母顾及孩子的读书成绩,经常忽略了对孩子整个Well-being (翻译成全面吧)的培养,或者说我们当中的很多人根本没有意识到,孩子在学校读书的同时,个性和情感方面也要成长,完善,而个性和情感方面的成长,在目前来说,在各学校还没有开设这方面的基本课程时 (我本人极力主张学校应该开设情感和relationship教育课程),主要还是要靠父母引导。

大家都知道在学业上如何给孩子补习,送孩子去补习学校,给孩子请家教,每天督促孩子做作业等,这些我们华裔家长很会做,而且非常自觉地每天去做,但是,对孩子个性和情感方面的发展,我相信很多人不知道该怎么去引导,更多的是以为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而然地会成熟了,其实不然,孩子的个性和情感发展是从经历来的,和年龄不成正比。我们当中很多人都承认,西人的孩子独立性比较强,中国孩子自立比较差,,这是普遍现象,我在学校干了十几年,接触的孩子有成千上万,我可以这么说,就是生在本地的中国孩子,个性情感方面也还是幼稚,遇到事情不知该如何处理,没有自信,拿不定主意(我说的是普遍现象,不是绝对的)。为什么会这样?根据我多年的观察,我来谈谈我的看法。

中西方教育子女,很多不同方面归根为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那就是对孩子的尊重,西方人对待孩子,从刚生下来的婴儿开始就把他们当一个有个性有主意的个体对待,从小就尊重和培养他们独立的性格。具体举个例子吧,比如说,从孩子一生下来,在孩子吃饱睡足的情况下,这里的 maternity  nurse 都会建议,把孩子放在地下,旁边放些玩具,让孩子自己看,等到孩子会翻身时,自己玩,父母可以在旁边看或跟孩子玩,但在孩子不哭的情况下建议不要抱太多。晚上睡觉,也是让孩子自己睡,而且特别强调在孩子醒的时候放在床上,让婴儿学会自己睡觉。这也是培养独立性的例子之一。

再举一个例子,孩子两岁时,很多孩子都会要求自己穿衣服,穿鞋子,西方家长都会耐心地让孩子去试,自己站在一旁看着,在孩子试过无数次不成功时才问:“要我帮忙吗?”   我看到很多情况下即使是让孩子光着脚,他们也不强迫孩子硬要把鞋穿上,不要小看这么小的一个例子,从这一件小事就可以看出西方家长对孩子的尊重,孩子再小,也是有自己的主意的,如果他的愿望得到尊重,他的个性就会慢慢发展。我这样说,不是说凡事都依了孩子,不是的,要看事情的重要性,象穿鞋子这样问题不大的依以了孩子没有什么关系。再比如,陪孩子去买东西,比如买衣服,给孩子在你挑选的几件中选择,不要你替他决定,给孩子选择机会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要做选择,作决定,给孩子越多的选择(决定)机会,孩子慢慢会知道哪一个选择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开始认识因果关系, 开始区别好的或不合适的选择,这都是学习的机会,从小这样的选择就会影响到将来上中学课程的选择,大学的选择,男朋友/女朋友的选择,那些我见到经常不知所措的孩子,我的感觉就是这些孩子一定是在家里一切都父母包办了,孩子没有经历过需要选择和作决定的机会,因此在生活中真正需要他自己做决定时,他无法作出选择。不给孩子选择机会,孩子也就不会有自信,自信是在经过自己的努力(选择)有好的结果时慢慢产生的,如果他看到自己的决定很多情况下有好的结果,那么慢慢地他就会对自己有信心,下一次他就有可能作更好的决定,如果父母一切都包办了,他也就没有经历自信的过程,也就不知道什么是自信。

尊重孩子,给孩子自己做主的机会,并不是放任自流,什么都不管,而是有条件的,在你许可的范围内把决定权交给他,让他 exercise decision making,  从小时候选什么颜色画太阳,周末穿什么衣服,到大的时候选择科目,大学,等等,是一步一步来的,你给他的范围可以一点一点扩大,要注意孩子做出决定后如果不是很重要就不要干涉他,不要再把你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他,干涉太多会让孩子变得缩头缩尾的,同样是不敢做决定(不自信)。

下面引用一点统计,与本文想说明的有点的关系(谢泉水)。

“据世界精神卫生组织对北京、上海抽样的《世界精神卫生调查》研究,中国包括焦虑障碍、心境障碍、酒精、药物使用所致精神障碍和冲动控制障碍在内的常见精神障碍患者,年患病率7%,总计至少有6300万人。

据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统计显示,中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超过一亿人,但民众对精神疾病的知晓率不足五成,就诊率更低。在这一亿多患者中大多数是焦虑障碍和以抑郁症为主的心境障碍。”

多数患心理障碍的人,除先天基因的除外,多数与小时后成长环境有关,个性被压抑,父母忽略,虐待等都会引起孩子各种心理障碍。中国自49年以来,前面三十年把精力放在“闹革命”,后三十年人们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如何发家致富,忽略了对孩子的关心,因此患有精神障碍者这么多,这是不奇怪的。

最后想说的是,我们华人家长,要注意多花一些时间给孩子,多和他们玩,多尊重他们的意愿,多关心他们,注意他们学校的各种活动,多听,少教训,还有就是以身作则,如果你想让孩子做的,首先自己要带头,英文中有一句话:“kids may not listen to you, but they never failed to imitate.”  孩子可以不听你的话,但他们从来不会失败于模仿你。

当年希特勒如果他夫亲同意让他去学建筑,也不至于给世界造成如此大之损失啊。

此乃后话也。谢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