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顺,爱,和尊敬 – 中国传统我之拙见
文章来源: janex2008-08-21 19:41:07
昨天我的一个好朋友在她自己的博客上登出下面这篇文章:

中国儒家以孝道为基础,儒家都明了‘本立而道生’,本忘掉了,这怎么得了?‘本’是什么?,本是孝顺父母、奉事师长,这是本。我们现在烦恼重,关键是忘了本,我们要提倡孝道,要提倡知恩报恩,不仅是口头说,我们要做到。现代人与人的关系只看利害,今天给我有利,我们做朋友,我恭敬你、巴结你;明天没有利了,就是路边人,不相识了。如果有利害上冲突,那是敌人。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太苦。中国人对孝特别重视,孝道很重要很重要。‘孝’这个字、这个符号就是代表我们真心本性。中国文字之完美是世界上罕见的,也是独一无二的。字的形象、样子是会意,叫你看到这个字,体会里面的意思。“孝”字上面一半是‘老’字,下面一半是‘子’,这两个集合起来称之为‘孝’;这是上一代跟下一代是一体,这孝字的本意在此地。上一代还有上一代,过去无始;下一代还有下一代,未来无终;无始无终是一体,要想子孙后代都能守孝道,那我们自己首先要做出榜样。

下面是我和她的一段小对话 (M是我的留言):

什么叫“孝”我不敢说,我也不认为子女一定要“孝”,我认为尊重是基础。尊重是互相的,父母也要尊重子女,这一点中国父母要大改进。M


首先要明确一点,做子女的是不可以要求父母如何如何的.做子女的是晚辈,父母给予我们生命,养育我们,这个恩情我们一生都报答不完.你要别人尊重你,你首先要尊重别人. 发布者 - 08-08-21 15:45

哈,这个话题有得讨论了,在我看来,父母选择生孩子,养育孩子成人是父母的责任,在西方国家如果父母失职还要负法律责任, 孩子不欠父母什么, 当然,如果父母养育得好, 孩子是会尊重父母, 但父母不可以"要求"子女报答, 有这种想法会给孩子心理负担, 总觉得欠着什么. 凡事是要自愿的, 而不是因为觉得欠了情才去做, 这是我个人的看发. 还有, 我觉得子女有权要求父母, 比如说,40岁的子女就可以要求父母不要管他/她的事. 嘿, 我们只能同意分歧了. M


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从有文字记载之今,一直奉行的东西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因为文革期间把很多优秀的文化都抹杀了,所以才让我们洋的没会学,自己祖宗的东西也丢掉了,太可惜了,现在许多西方国家来学习中国文化,因为她太神奇了,太伟大了,我们知道的少的可怜.从这次的开幕式就可见一斑,一个没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是做不出这样的气势的,也不是什么高科技所能表达的.每个人经历,环境不同便会有不同的看法。

每人只能根据自己所知来教育孩子。我看你是一个成功的例子,和孩子的关系很好,这是最重要的。把“孝”改为“爱”,我完全同意。M

为了不伤朋友之间的感情,我只好以和匆匆收场。但我是不同意她的看法的。正如我在留言中所说,父母选择生孩子,养育孩子成人便是他们不可逃脱的责任 (因此所有父母在生孩子以前必须考虑好,自己是否能承担这个责任,而不是孩子生下来就完事了,可以丢给父母带)。如果你觉得孩子会影响你自己的生活,那么父母可以推迟或者选择不生孩子。生孩子不是为了“养老”,做父母的不应该把这个责任硬放在孩子的头上。

“孝顺”是什么? 我的理解中国的“孝顺”是要孩子听父母的话,按父母的意愿行事(在孩子未有独立思想以前,大部分孩子都会情愿或不情愿地去做的),如果孩子牺牲自己的利益符合父母的愿望,那么这个孩子就被认为是孝顺的,否则就被认为“不肖子孙”,而这个罪名在中国人眼里可是巨大,会被“天打五雷轰,罪该万死”的。我认为,父母应该给孩子无条件的爱,所谓无条件就没有期望,不期望孩子报答你,不期望孩子给你养老,如果你给孩子无条件的爱,别担心,孩子会知道的,他们会以同样的爱来报答你,至于这个爱是以“听父母的话,照顾父母”,等等,那是他/她的选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