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大半生
文章来源: womaninhome2007-10-29 22:33:20

父亲节快来了,把这篇老文章翻新,献给自己的父亲和所有像他一样的老父亲们,祝父亲节快乐,健康长寿。

我的父亲是长沙市郊的农村里出生的,他命很苦,在他出生不久,村子里流行痢泻,当时太穷,我的爷爷奶奶看不起郎中,爷爷先病死,奶奶也不堪疾病折磨,跳塘自尽。他三岁多他就丧夫丧母,由比他大

12岁的哥哥和嫂子养大,哥哥对他很好 但是因为家穷,嫂子嫌弃他,不给他吃饭,哥哥不在家时,父亲就没有饭吃。所以,为了吃饱一碗饭,他12岁就做了放牛娃,接着做长工,离家独立了,15岁时是1950年,新政府招兵,他就义无反顾地加入抗美援朝的志愿军,当时当兵的人大约十个只有一人生还,大家都劝他别去送死,说什么"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父亲没有听,他和他的嫂子常吵架,他不愿留在不太温暖的家乡。离开了家乡,他一去就是多年,他机灵勤快,苦大仇深,思想觉悟高,从小通讯兵做起,做过排长,参谋,营教导员,师医院政委。在部队里干了26年,在和平年代也立了很多的功,奖状奖章一大堆,那年代,精神的奖励最重要。后来转业到地方工作,也是做政治思想工作和人事工作,也多次立功受奖。他这一生唯一的遗憾是,他虽然加入人民解放军,却一辈子也没上过战场,他的部队没有去朝鲜,而留在国内驻军,他只是在湘西一带剿匪而已,从来没有用枪打过任何人(只打过靶演过习)。父亲没有上过学,部队给他们上文化速成班,他很认真,他的文化课还拿过奖,我想他当时有很强烈的学习欲望,所以学得很快,后来,我小学毕业时数学没及格(惭愧),他着急了,当时也没有家教,所以他充当了我的补习老师。每天大清早,他把爱睡懒觉的我从床上揪起来,给我补习算术,别看他才速成班毕业,教我还成,天天这样补习,虽然我头脑还没清醒,但是灌输多了,也多多少少知道了一些,经过一个暑假的"父亲补习班",我总算补考及格,才上了初中。虽然文化不高,爸爸很爱看书和报纸来弥补自己,还在看报时边看边做笔记。他的书柜里最多的是毛选,喜欢引经据典来教育说服别人,用得最多的是毛选,经常段章取义,这里一段,那里一句,凑成一篇文章,我看过他的文章,引用了毛主席的语录多条,基本上把语录连接成一篇文章,那时的文章都是 很枯燥无味的,他最爱用的词是:第一,,,,第二,,,,第三,,,,企图用堆砌的理由来说服人。他的自专里说多亏了共产党和毛主席,他才有今天。如果问父亲一个问他题:你最崇拜的人,他一定答毛主席。他的热爱是虔诚的,他至今还收藏了不少毛主席的像章,如果谁说毛主席一句,他会翻脸吵架,拍桌子骂人,在美国探亲时,他曾读一本书"毛泽东的一生",这是一本毛的医生写的书,爸爸看了之后,骂写书的人是忘恩付义的人。他的脾气特急躁,说话很武断,蛮不讲理,我们什么都要听他的,对孩子严厉有余,慈爱不够,我们小时候,他告诫说,如果在外面打了架,不管我们对错,首先要挨一顿打,所以,我们从小到大都是乖乖的,从不和人争执,别说打架,吵都没有。还好,他吃东西不太挑剔,妈妈做饭他从不埋怨,他有句老话"就是不好吃也不要说,因为你没有劳动,你不喜欢就自己做饭"。这话老被二姐反驳,"不好吃就是不好吃,如果不告诉妈妈,那她怎么改进?"他听了脸一沉,把碗朝桌子一顿,大吼一声说"你就别吃了。"有一次,我大约才6岁吧,我们还住在部队里,他的同事中有一个胖胖的事务长,我听大人叫他王胖子,我也跟着叫了一句,原本笑嘻嘻的他突然一耳光就打下来,痛得我当时哭了,他却说这样才能教育好孩子,你以后不可以这样没有礼貌了。刚改革开放时,我们三姐妹很爱好跳舞,烫发,爸爸开始坚决反对,说我们是小资产阶级意识,可是妈妈同意,在妈妈帮助下,我们还是在夜幕下偷偷溜出去跳舞,当时他的教育方法就是这样简单武断,小孩子能不怕他吗?我们大了一些,父亲脾气变了好一些,父亲开始变得有一点耐心和脾气了,把生气次数控制在最低范围之内。等我的两个姐姐的两个孩子们出生后,爸爸的耐心变得比妈妈还好,送他们上学,放学,陪他们玩,孩子都爱外公。姐姐们的解释是:爸爸年轻时没带过孩子,这是在重温做父亲的味道。现在,爸爸脾气好得不得了,我们女儿说什么,他都笑嘻嘻,,比较年青时期的爸爸,他换了一个人,也许老了,什么都经历之后,发觉没有什么好生气的。。

          父亲有几个爱好,一个是拍照片,每到一个地方,他就去照相照相,每年新年,一定和妈妈合影一张,我们出生后,每年我们都要拍全家照,也感谢他的执着,我们从小到大小的样子,全都给他记录下来了。也感谢他的仔细保存,我们从他收集的照片里学到中国的一些历史,那时,他头戴大盖帽,妈妈烫了头发,两人非常光彩照人,虽然是黑白照,但是比彩照更好看,妈妈美丽而时髦,爸爸很英气,我觉得当时的军服比后来解放军军装要好看,仿苏联的吧,他的照片按年份编排很好,有几十本。他说等他去世,要把照片送给他的外孙们做纪念。 :第二个爱好是录像带(录电视节目),不管是党的十七大还是五十大,他会全录下来,还喜欢录历史节目,春节晚会,各省文艺晚会,大型歌舞晚会,有时,为了路一段午夜的节目,他晚上深夜爬起来录像。迄今为止,他总共录了两千七百个录像带,他把它们分类编号,用一本目录表记录所有录相带,家里有一楼梯间,全是给他放录像带的。录像带之多, 连电视台都来采访过他,说他是咱们市的一个传奇人物,XX市之最,在采访过程中,他告诉记者,他收集录相的原因有四个(他最爱用的说服方式):第一,教育自己,充实自己晚年的生活,第二,收集宝贵资料,第三,用来教育后代,第四,收集的资料,将来百年之后,可以捐给政府和电视台。1997年,我们第一次回国时,我送了他老人家一个V8摄像机,从此,他的爱好添了一个---摄像,他摄像的对方是家人,朋友,亲戚,路人,见什么录什么,我妈妈成了他上镜最多的模特,除了妈妈洗澡上厕所不拍,其他他什么都拍,连妈妈去年去医院做手术,被推进急救室,然后,整个治疗过程,他也拍下来的。没人敢说他,怕碰了他的钉子。朋友的红白喜事,他也要义务拍摄,这些个爱好没有让他闲着,晚年生活十分忙碌。用父亲自传的话":最美不过夕阳红,在夕阳温馨的映照下,我不会虚度年华,我要利用这个优越的条件为社会做好我应该做的事情,做出我应有的贡献,最后,在我翻开人生最后一页时,我可以聊以自慰,同时给后人留作纪念。"

父亲很爱整洁,他的房子总是摆的整齐,被子折得好好的,可能是部队养成的习惯吧,常常说,周总理讲

"人靠衣装马靠鞍",年纪轻时,不论什么衣服,他总是保证衣服干净,扣子扣得整齐,皮鞋刷得雪亮, 特爱美,他年纪大了,肚子开始停出来,他老是穿一马甲,即是夏天也是不脱的,就想用来掩试他的大肚子,妈妈说他是臭美。父亲的心地很好。和他有矛盾的嫂子后来得了癌症,我父亲回来送了一笔钱给她治疗,没有计较以前的过节,他嫂子后来对他很好,流泪送他出了村子。爸爸说看人不能老看她的缺点,要多看优点,做人要宽容,如果嫂子没有做衣服给我,做鞋子给我,养育我,我也没有办法长大。妈妈告诉我们,爸爸最尊重老人,由于他没有父母,他对岳母很孝顺,每次回家看外婆,他都是帮外婆把米缸买满,水缸填满,象对自己妈妈一样对外婆,外婆很喜欢这个半子。 

父亲的善良还在于他的慷慨,对比自己穷的战友,他总借钱,接济比自己穷的战友,借钱给人不要他们还的,弄得老妈有时不太高兴了。他劝妈妈,我比人家条件好,帮帮人家有什么不好。所以,他总被评为"活雷锋"。四川大地震,爸爸是个七十老几的老人,看到电视里播放的灾情时,他也难过的泪下,马上去捐钱,献血,还想去四川当自愿工作者,人家看他太年长,不要他献血和做自愿工作者,他还难受老半天。妈妈告诉我,其实他也身体不太好,老逞能。2005年妈妈病危时生病住医院,爸爸天天守着妈妈,寸步不离,没有爸爸的及时发现和精心护理,妈妈可能已经走了,也许也没有办法好得那么快。他是一个很自尊的老人,妈妈生病时,他学着天天做不同的饭菜给妈妈吃, 不肯麻烦自己女儿做饭,虽然他极不爱做饭。所以,妈妈对他对他有两点很满意:他的善良不重男轻女,妈妈讲,当时的人特别重轻女,妈妈一连生仨闺女,他不但不生气,反而很开心,他说孩子只要健康,男女都一样。所以,妈妈一直念叨爸爸这两个优点,其他方面,就让了爸爸几分。比如父亲的几个痴迷的爱好。


今年,父亲73岁了,70岁那年,他已经写过自传了,他的自传是以录像的方式进行的,他用朗诵似的声音讲述自己的故事,加上他的一大堆照片做补充,生动地讲诉他的一生。虽然爸爸不是文化程度高的人,可是经过三四十年的自学,他还可以写一长篇大论,是一篇通顺流畅的自传。他把自己的一生总结为坎坷但美好的一生,我认为他写得不错。对他的一生他的总结是:"苦难的童年,得意的青年,潇洒的中年,幸福的晚年。"

爸爸的一生是中国社会现代史一部分人的缩影,他的一生都是一场战役,一场保持自己信仰和观念的战役,无论时代如何变化,他永远坚持自己的信仰和观念,同时调整自己,和时代接轨。其实他不是食古不化的人,他也随时代的前进而改变. 在我心里,他即是一个普通而平凡的父亲,也是一个善良的固执得可爱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