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Sight》是部烂片?
文章来源: GoBucks!2024-06-05 14:24:02

这些天,网上有不少影评,基本是两边倒,要不就是好得不得了,让人感动流泪,要不就是电影里漏洞百出,属于烂片级别的。到底是咋回事?

首先,这部电影中,王先生毕业的两个美国学校都跟我家关系密切,比如我家老大就是马里兰大学工程本科,约翰斯霍普金斯的博士。最近马里兰大学被评为公校中的藤校。另一个大学就不多说了,国内外的老中都知道,要进去非常难。

现在看电影非常容易,连电影院都不需要去,只要有互联网,在哪都可以看。在文革期间,能看电影的算是奢侈品。城里人看电影的机会比较多些。我家的大院,每星期都有电影看,还记得单位大门外面有不少人,都想进去看电影。对于小孩来说,翻墙就可以了。在农村情况就大不一样,一年恐怕看不到几次。除了看电影难以外,电影的种类也少的可怜。文革前拍了不少电影,都成了毒草了,只有极少数比如《地道战》,《地雷战》,《英雄儿女》还没被禁。剩下的有样板戏,还有一些从社会主义国家进口的电影。亲吻,裸体绝对没有,就连《列宁在1918》里的《天鹅湖》大腿舞片段,放映员都要用书遮住镜头,当时我就坐在附近,印象很深刻。

某位名人说过,电影是不完美的艺术。也就是说电影因为受到场地,时间,财政等等限制,要拍得十全十美是非常困难的,错误漏洞很多,就是发现也没有过多的时间财力去更正。我不知道演员是否会看他们拍的电影,电视剧。据说有的是不会去看的,因为太假,漏洞太多。

故事片不是纪录片,里面的内容都进行过艺术加工,比如加入戏剧部分,让电影更加精彩,更加吸引人。世界上很多事情都很平淡,没有什么戏剧性。如果拍成故事片,恐怕会没人看,因为没有故事,没有戏剧情节。一些故事片在片头都会提到,本片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这个改编就是增加精彩内容。其实看多了,基本都会知道套路和结果。电影院经常能遇到多嘴的,边看电影,边评论,还预测结果,令人讨厌。不显摆会死啊?

故事片里不真实的地方是比较多的。我印象最深的是改革开放初期的港台片,里面都是粗制滥造的场景,情节。不过,当时在大陆没有什么影视片可选择,这些粗制滥造的港台片也居然成了热门的东西了。要想高质量,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这样才能找到好的演员,尤其是名演员。好的场景,服装等也都需要钱才行。

前几天看了一部关于华盛顿大学划船队如何经过艰苦训练,击败了其它大学队,代表美国参加了1936年在德国柏林举行的奥利匹克比赛。电影中有一段关于俄亥俄州州立大学的著名运动员,杰西欧文斯,的片段。电影居然把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说成了The University of Ohio,这简直是胡闹!但能否因此否决了这部努力奋斗,积极向上的电影?答案是否定的。

电影《Sight》有毛病,但不等于这部片是个烂片。要看到王医生积极向上,为民服务的精神面貌。中国人有个很大的毛病,嫉妒心强,就是看不惯同胞比自己活得好。说到头,就是自己没有安全感。国内历来斗争不断,从土改,反右,文革,六四,到现在的维稳,信息封锁,你说谁会有安全感?就是到了国外,说话也有顾虑,搞不好给你秋后算账。这部电影据说也因此改动了不少文革的片段。

美国关于华人的电影太少了。我记得,过去好莱坞对华人的描述基本都是负面的,甚至要找洋人来扮演华人,弄得不三不四的。王医生成功的经历应该能够产生更多的华人的电影,比如电脑大王王安,著名导演李安等等。总之,我认为《Sight》是部好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