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联鉴赏(3)再谈黄鹤楼楹联
文章来源: 曲未平2013-12-04 02:32:42

最近说了黄鹤楼上古人的楹联,顺便上网查了下现在楼上的对联,感到下面三副很堪鉴赏(见图)。一是当代书法家钱君匋先生写的:

万古河山  胜迹常留  叹百年时运维艰 三楚名楼曾付火;

千秋邦国  韶华永驻  看一代英雄谋略  九霄仙鹤又乘风。

此联叹古赞今,写得很有气势,且古韵浓郁。看那书法,钱先生用了几个古体或繁体字,如僊(仙),寉(鹤)等。

第二副是书法家张仃所书:

对江楼阁参天立;

全楚山河缩地来。

楹联上联写楼的外观,楼对江天,高阁入云,壮也!下联为登楼所见,楚国山河,奔来眼底。阔也!参天缩地,天然工对。

再一副是刘炳森先生所书的:

泽国秋高红叶少;

乡关天远白云深。

此联特点是景情交融。从泽国气暖,秋红疏淡,勾起游子乡情。奈天远云深,遥望不及也。此联来自清人吴炯的诗句,原诗为:

黄鹤楼头秋日阴,客中扶病强登临。

东南野色分吴楚;江汉涛声自古今。

泽国秋高红叶少;乡关天远白云深。

仙人玉笛无消息,但听萧萧万户砧。 

此诗第二句强为勉强的强,当读仄声。扶病之故。全诗苍劲悲凉,却又风骨挺拔,颔颈联犹佳。 

走笔到此,想到“笔经搁后更无诗”那句,看来后来人登楼还是写诗的。本坛阿方兄不是最近也有登楼佳作吗。此外毛泽东1957年也有菩萨蛮“茫茫九派流中国”词一首,题为登黄鹤楼。其实他登的应只是楼的旧址。因此楼毁于光绪年间后,只剩一个铜顶,直到八十年代才易址重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