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藤帅扬声想到诗朗诵
文章来源: 曲未平2007-07-13 12:26:17

在诗词欣赏栏里听了几次藤帅的诗朗诵,因喜欢,又走访了他的博客,听了其他的,结论是一个字:好。诗朗诵得好不容易,不仅发音要准,更重要的是把握每个词句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而这又取决于朗诵者对诗作的体会。只有领会得准确,才能表达准确,展现出诗的精髓和风骨。在这一点上,藤帅难能可贵。

我自幼爱听诗朗诵。记得在小学时,家贫买不起电子管收音机,全家仅一个矿石收音机,凑着耳朵听,不时还得要用针去挑拨矿石。就是在这样的收音机上,我第一次听到朗诵光未然的长诗<屈原>,立刻就如痴如醉。“每回回我打开屈原的诗篇,魂魄儿就飞到二千二百年前。我仿佛和屈大夫一同放牧,眼见他披发高歌在大江边......"多少年了,这诗句至今都记得。再一个例子大概是文革前一年,正号召知识青年到新疆去屯垦戍边,贺敬之写了首长诗 <西去列车的窗口>,开头几句记得是“在九曲黄河的上游,在西去列车的窗口。是大西北一个平静的夏夜,是高原上月在中天的时候”这头起得舒缓开阔,如一首雄壮的交响乐的序章。那朗诵者更诵得深沉浑厚,我接连几天听了好多遍,直到把全诗都背了下来。可惜这些都没有录音留下来,现在是无法重温了。

以前诗朗诵常有,无论班级和学校开联欢会,诗朗诵几乎是必有的节目,电台中也常有播出,现在是几乎绝迹了。谁记得年年春晚有谁朗诵过诗吗?我想原因之一是没有引入注目的好诗。政治风云的变化导致了中国这一诗国诗的贫瘠。诗似乎正处于一个不知写什么不知如何写的迷惘时代。其二是没有好的朗诵者。以前朗诵诗的如孙道临,赵丹,乔奇,郑振瑶,张瑞芳,都是有深厚的文化根基的演员。现在那些靠脸蛋,靠诽闻,靠扭怩作态,靠走光露点而走红的“著名”演员,跟他们是无法比拟的。

听藤帅朗诵,给我一种“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感觉。但诗朗诵是否会重新兴起来,不得而知。因此能在文学城里听到藤帅扬声,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至少对我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