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去图留图
文章来源: 网上无名2011-08-09 21:29:15

0.

字母同学配了一副新眼镜,几个月戴下来,我常常面对面同她说话,硬是没瞧得出。一来不戴眼镜的我对这个物件没什么直观概念,二来就是字母同学所说的,每个人的观察点不同,我大概对于某些方面极其敏锐,比如事件,而在另外一些方面就特别迟钝,甚至视而不见,比如画面。


1.

贾平凹出过一本小集子,名为《小石头记》。皆因爱石头的缘故,结识了同好李饶。两下一商量,就出了这么一册藏石书,选96块石头,李提供照片,贾作小品文,并谦虚自序曰:“石头是上帝的,它让李饶发现而李饶不敢私存,多一块奇石多一份天真,多看一个人多洗一双尘眼。这是李饶的心愿,我写小文只是辅助他,这如书生赶考,后边跟一个背文房四宝的书僮。”

我有的这本书,却不是《小石头记》,而是《造一座房子住梦》,“小石头记”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没有配图。

读图时代的我们,又是在读一本理当配图的书,本能地感觉有缺憾,责怪编者怎么这么不体恤读者的心情?

读了一些之后我却发觉,自己并不十分需要配图。大概是因为天生眼拙吧,观察力本来就不行,又不懂石头,看也就看个热闹,图一时眼目的愉悦。而当无图可赏,反倒专心在贾平凹的文字描写上,多出想象中的意境。

比如他写的三叶虫化石,有这么一段:

“三叶虫化石虽然十分珍贵,毕竟在地质博物馆和一些收藏家那里能见到,但这块化石长二十公分,宽十五公分,如此之大,却使所有观赏者叹为观止。有趣的是,这块石板上,为了衬托大三叶虫之大,旁边竟有一只小三叶虫,活该是虫的父子。虫父或许是老了,喜欢沉静,沉静一肥而大身躯无处不表现着世故、自满和雍容,虫子却掉头往石板边沿去游,是那么地轻盈和顽皮,我们似乎听到虫父在嘟囔:游吧,游吧,看你怎么游出石板去!”

你看,死的一块石头,就这么被作家写活了。如果真配着照片来读,我这等浊人,可能反倒被局限到读不出这番情趣来了呢。

再比如他写了一块葫芦形状的石头,如果看照片,我大概就是一串感叹,好像啊,太像了,像极了一个葫芦!但是贾平凹是对石头有感情的人,将我这种外行看不出的感情,放进了他的世俗描述里边。讲了孙思邈在长安大肠泡馍馆给人家独家秘方的故事,就因为那葫芦是个标志,并且写道:“李饶的这个葫芦,形状古朴,颜色深沉,会不会是唐时哪一家饭馆门口悬挂过的?问李饶,李饶笑,只说明他是在泾河滩上发现的响葫芦,葫芦没嘴。葫芦里到底还装着没装着药,装的又是什么药,就更不知道了。”

可能我是个对于文字更为敏感的人吧,所以在我这里,如此活泼富有生活气的文字最好,影像图片全在其次,因为给我的留白不够。如果将来,我的各种感官与能力要依次丢失的话,我最不吝惜的可能会是视力,最舍不得的则是想象的能力。什么都看不见的时候,我自信依然可以靠着想像,欣赏外界的活色声香。但是如果头脑混沌了,即便眼睛窗明几净视野清晰,怕对我都无济于事。

 

2.

名家引用完了,再引用一下我们身边的邻家小妹明亮。那天看她的博客,觉得她虽然小资依旧,但毕竟还是长大了,文字稳阵不少。她笔下的春天是这样的:

“这几天天气非常正,就是那种分寸拿捏得很好的正。不往左歪不往右斜,浩荡之气满乾坤地正方圆。在这样的阳光里,不会躁不会热,不辗转不缠绵,欣欣然的有生机。白天是碧蓝天空有白云,夜晚是宝石般星星撒天穹,透亮芳香像刚洗好的白被单。我们中午吃了饭都会出去走走,这样接了这些阳光的浩然气,接着回来干活时候,也能安稳一些。头发微微发热,衣服上都隐约有草木香。再怎样,春天还是极其可爱的一季。地上树上,老茧结实的心上,都能冒出嫩芽。一到这时候,我就想起小时候我写得毛绒绒小鸡破壳而出,黄色的一团,咬破黑暗外面就是青青绿草野花芬芳。春天总是童话般美丽,总是干净清新充满希望。”

读着这样的文字我心想,还好这丫头当时这篇是写给自己,没有费事配一大摞的照片讨我们满意。她拍出来的风景,不及她笔下的风景。相机肯定是好相机,手艺嘛,或许潮了点儿,但还不至于坏事。关键在于,这些风景再怎么好,都是咱司空见惯了的,哪能就让咱心动?必须得要明小亮四维神笔一挥舞,才能打造出色香味俱全的这么一股小清新。

 

3.

07年我们全家去大峡谷,回来之后我写了游记贴去“世界风情”(http://bbs.wenxuecity.com/travel/77195.html),其中有这么一段话:

“在大峡谷从始至终,我们都抓牢了孩子,生怕他们走丢了,或者一脚踏空摔下山去。这就是大峡谷的气势。

“站在上面,多数人发出的第一个声音就是‘WOW’,或者‘我KAO’。同样是红石头,Sedona俏丽,大峡谷雄伟,无边的雄伟,令人无言的巍峨。

“我抓着孩子们,想起‘超人’第一集里有个情节就是在大峡谷,一个小男孩不小心掉了下去,超人飞身而起,潇洒地把小男孩救了上来。在超人身上,我们赋予了人类征服自然的梦想,但是人类征服不了自然。当年最初发现大峡谷的人们,他们为了探险和研究,在峡谷下面湍急的河流中沉浮,死了一位又一位的英雄。现在我们已经可以像鸟儿一样自由地飞翔,在峡谷的各个角落轻盈地起落,可是人类仍然渺小而羸弱,努力的终点不过是要能够亲近地欣赏自然的伟岸,了解它巨大奥秘中的片断,却远远不是与之拥有同等的力量,更不是与之抗衡。

“所以我虽然没有说出来,心里却一直在对孩子们讲:‘小心不要掉下去啊,妈妈可救不了你们。世界上没有Superman,Superman只是一个故事,是一个梦,一个无能为力的英雄主义幻想。’

“在家里,我坐在电脑前边,要为我的游记选几张照片,于是屏幕上出现了两组天蓝山红的照片,一组是Sedona,一组是大峡谷,混在一起,对照之下,大峡谷显得风尘仆仆,色彩灰暗,而Sedona的红,绝对配得上它Red Rock的别名。

“大侠在我身后看见了,问要不要帮我把它们PS处理一下,至少色彩明艳一些,我摇摇头说不用了吧。再怎么处理,也不会有身临其境的那种感觉。看了那么多大峡谷的照片,还没有看到过一张真正完完全全拍出了它的气势。只有站在它之间,被它所环绕:巨幅的山川,高远的天空,石间的冰雪,微寒的气流,亙古不变的沉默世界,每一样,都带有我们人类不能体察的灵魂。人类尚且不能体察,只能慨叹它冷俊的威仪,更何况是一部相机,和一些处理图片的软件了。

“‘真可惜,人站在那里看它,满怀的是敬畏之心。可是没见过什么照片,能把那种多方位的体会表现得淋漓尽致’,我叹一口气说。‘那当然。人的眼睛才是最好的镜头。’大侠说了这句,掉头去忙自己的事情了,留下我继续挑选照片。”

这篇游记贴出之后,Quinster贴了一篇回应文章(http://bbs.wenxuecity.com/travel/77294.html),忆及他的大峡谷之旅,并以QQH赠我几幅美图。他在文章中写:

 “清楚地记得那天大雪纷飞,峡谷躲在浓雾之中。站在观望台上,真有一种漂浮在云雾中的幻觉。浓雾慢慢散去,大峡谷渐入眼中。一束阳光从天而降,将峡谷之间的一平台照得异常明亮。我立即被它的壮观所震撼。‘网上无名’所言的‘敬畏之心’也许最为恰切。当时就有想拿起画笔的冲动。但弃画多年,早已有心无力。便萌起了学摄影的愿望。这壮美的大峡谷也重新唤醒了我对大自然的热爱。我想这也许是我钟爱西南的缘故吧。

 “就像老美所说:The rest is history。

 “大家说得很对,只有身临其境才能真正体会到大峡谷的宏伟和壮丽,以及感触到它的灵魂。”

此事两年之后,我在中国,惊闻Quinster英年辞世,扼腕叹息。他就是城中很多人如今都在怀念的谢尤勤老师,他的作品美得撼人,就凭我对色彩构图的一无所知都看得出来。我想那是因为,他用镜头,我用文字,不同的方式,分享了共同的存在于文字和图画之外的人类共通的情感。如今谢老师已走,再不会拍出更新的作品,正如他的引用——the rest is history。我们每个人都会逐一死去沉入历史,人为产物全部都是限量版。然而美好的情感,壮丽的想像,则会跨越文字和图画和音符所有这些载体,跨越我们有限的躯壳,历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