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通草画-- 仕女风俗图及背后的故事"
文章来源: 群思2018-04-17 19:17:36

 

不久前参加了一个遗产拍卖,收得一套清代的仕女风俗通草画。

通草又称通脱木、木通树、天麻子。五加科(Araliaceae)灌木或小乔木。原产华南和台湾,是制宣纸的原料。将茎的中心组织取出,可制外科敷料和水彩画纸。19世纪兴起于广州,主要用于出口,题材以反映清末的社会生活场景和各种形色人物为主,诸如官员像、兵勇像、杂耍图、纺织图、演奏图等。作品造型生动,色彩浓艳,人物刻画惟妙惟肖。由于采用西方绘画原理,又反映中国本土风情,所以深受当时西方人的喜爱。仔细观察画作,它具有立体感。有的地方高,有的地方低,这来源于通草纸的特性,它即能像宣纸那样上色后有些晕散,又不像宣纸那样透水,而是保持颜色,可以一层层叠上;同样,它能像油画布一样保住颜料,但还能有晕散。这种特征使通草画成为独特!不过由于通草纸很容易破裂,所以很少有大尺寸的作品,加上难以保存,目前国内传世不多。近年来,通草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对研究中国早期的西画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一付画的背后还带着一封发黄的信。美国的一些收藏之人特别注重藏品流传有序的信息。

信的内容是:

"尊敬的奥托布先生,请你把这个精美的日本古老手绘彩绘作品组合起来 - 这是我所有老宝物之中的一件。我想玛利莲(可能是布的夫人)一定会喜欢。我仍然期待看到你们在墨西哥的照片。"

 

信写于1946 - 1950 年之间。

 

哈哈哈 美国人把很多中国的东西认成日本的 就像认人一样,可惜日本没有通草。

"通草画"制作流程大致如下:

1 过稿:先用薄拷贝纸覆盖画上,以铅笔轻轻描下轮廓,然后在拷贝纸背面平涂上铅笔痕,把拷贝纸覆在另 一张相对较厚的纸上面用力勾勒线条,线条背面的铅笔痕自然会印在厚纸板上,待轮廓勾完,再用小毛笔钩 勒一次,一幅完整的画稿就呈现出来了,按上述方式多勾几张,就形成多幅母版,供多人作画。

2 勾铅笔稿:可以把通草纸覆盖在母版上面,用铅笔轻轻把轮廓勾下,就可以交由下一位画工勾墨线稿。

3 勾墨稿:这一步是关键,这道工序一般都会挑些经验丰富、有相当功底的人去担当,勾线讲专心,更讲腕力。

4 上颜色:这是装裱绘制的重头戏,除了"母版"由技术高超画家独自完成外,其余均交由流水线画工分别绘制。画"通草水彩画"的颜色多采用不透明的石色,即矿物质颜料,碾成粉末装再调上胶。通草画对毛笔的要求较高,通常分勾线笔、点染笔及晕化笔;点染讲精度;晕化讲均匀。有些画为了突出正面颜色的丰富性,还在画面背后染色,这叫"背染"

5 整体统领:这一步需要一个熟练及有经验的画工完成,有被颜色遮盖的线还要重新勾勒一遍,行家叫" "线;最后,画面还要薄薄地染上矾胶,以保持颜色的光亮如新。

6 装裱及装订成册:把装订成册与单独装框的画区分开,分别完成。

通草画的价格从几百到几万元一张不等。如果画的内容好,保存也好的,价格就很贵。在英国嘉德或者宝龙拍卖行,画的品相和内容都较好,每张都在万元以上。如果画面上有文字的,价格会更高,这些文字大多是广州话,或者是广州话音译英语,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