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何三十六岁来美国
文章来源: 群思2014-12-21 18:27:43

刚刚从youtube上看完这次台湾柯文哲大夫胜选台北市长的新闻片。心情非常激动。看到台湾民主社会的不断发展,为中华文明有了新标灯感到由衷的高兴!

片中在柯P胜选后有一位孕妇说, “我对他的期许就是为小孩示范一个更好的价值观”。说的情真意切,这又何曾不是每一位华夏家长的心声呢?也让我想起当年为何三十六岁来美国。

在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到八,九十年代变得愈来愈火的出国潮中,有很多人来到了美国。来的人都各有各的目标和原因, 为讨好生活的,为科学事业的,为学有所成回报国朝的,还有为后代找个好前程的。我是属于最后一种,那时的中国,官本位式社会环境很是压抑,为了办成一件事儿,像调动,看病,上学,就业,升职,甚至买些生活上的东西,都要除了有后门外,还要能八面玲珑会做人。当然,如今可能方便了些,有钱就能使鬼推磨了。 在我心中,社会就像一个封了顶的“一线天”窄缝,一个模子,不管你是多高,多胖,多大块的人,要想过去,就得把自己挤矮,挤扁,挤小,否则就没路可行。

我十六岁去了农垦兵团,两年后,调离兵团是靠在军中的姑姑找了在兵团司令部的关系。父母1969年下放大西北, 7年后调回北京,是父亲的学生托叶办的关系办成的。1982我大学毕业回到了北京,花了两年的时间,才找到门路将夫人从天津对调到北京。1985年我从设计院调到部里又是有父母的朋友帮忙。说起来好像挺容易,其实件件都是相当耗时,耗心,耗力的活计。幸好家中还能找到门路,比那些提着猪头找不到“庙门“的还强一些。几十年过去了,现在回想起来,像是”天方夜谭“,但当时很多大好时光都枉耗在那里。

1988 年,夫人公派到美国公司做劳务。来信说美国的生活环境好,特别是社会生活相对省心的多。希望我能考出国。其实,1984年我已经考上了部里公派留学,但单位几次三番的给我拖办。我一赌气调到了部里,放弃了出国的名额。这次为了能让女儿有一个合理的成长环境,一个光明的前途,我又不得不淌过自费留学的这条河。感谢上苍,像77年考大学一样,都是一次顺利通过考试,学校申请,拿到了奖学金,于1990年元月踏上了美国的土地。来时正好是夜里,从飞机上看到了下面芝加哥的万家灯火,宛如天上的灿烂星空,心情极好!

虽然美国也不是个完美的社会,但毕竟不必每天为人事关系,走门路而焦心了!我的女儿五岁来美,现在已是一名医生。跟她说什么走门子,送礼,八面玲珑地做人,她根本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儿。我来美的目标达到了,感到十分的宽慰!

嘿!无巧不成书,刚刚收笔,就有朋友介绍看“岁月”这个电视剧,扫了第一集,立马就把我带回了,我文中说到的国朝的那种“社会”环境。 好熟悉呀!! 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