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海外认识的一些中国人(六) ---变态同居(下)
文章来源: experience2007-05-30 14:12:02

       东北大哥抬起头对我说说:”咱们这么多人捐的这些钱,连个零头都不够。这收费咋这么贵哪?”

我问:“要多少钱?”

大哥说:“不算今天,已经两万多了。这个数在咱们国内,换心脏都用不了.是不是美国医院,看咱中国人,就照死了宰呀

我也傻了。这里的中国人已经都是进了他们最大的努力。为了省几块钱的午餐费,几乎每个人,都是把昨天晚上的剩饭带来作为中午饭。中国人来自五湖四海,口味不同。那饭菜一进微波炉热,各式各样的味道散出来,吓得美国人都不进餐厅吃饭了。

他们舍不得到外面的发廊去剪头发,都是老婆在家里剪的。许多人的头发,每个地方都长短不一。他们能出这些钱,为一个无亲无故的孩子,已经品德够高尚的了,何况他们谁也不认识这个孩子。

我说:“大哥,着急也没用。这的中国人都是学生,再号召也没有几个能多出钱的了”。

我转过头,问丽丽:“你和医院是怎么谈的?”

她说:“他们找我谈了几次,我什么也听不懂”。

我说:“那你为什么不找个这里的中国人来帮忙那?”

她委屈得说:“这里的中国人都不爱和我讲话,我能找谁呀”?

我对大哥说:“大哥,一会儿咱们找医院的财务去问问吧.”

丽丽这时,从口袋里拿出了旧信封,交给这位大哥.她说:”大哥,这里是二百块钱,你也凑在一起吧.”

这大哥的眼睛一下子登了起来.对着她说:“你他妈惹那么大的祸,才出二百块?”

丽丽又哭了:”大哥,我只在那个小餐馆做工,靠小费收入。那个店的生意不好,每天赚不了多少钱。我一周才有一天休息,我又找了一个工作。是给山上的一家人打扫房间。每周一次,我可以在我的休息日去做。这样我的休息日,就可以不闲着了。不过下月这份工作才开始。

大哥带着一种不信的口气:“别哭穷了.你在这里工作也不是一天了,你的钱哪?”

丽丽回答:”大哥,车报废了,我要去再买车.小强撞坏的路障,保险公司只赔大部分,我还要交五百块.”

她说的是对的.美国的保险花样繁多.保险中有保险公司赔偿的大部分,你自己也要赔一部分。汽车险,里面有$250一挡,$500一挡。你自己赔偿的比例越大,每月的保险费就越便宜。她选得一定是最便宜的那种。

丽丽继续说:“我的那个丈夫结婚了,新的老婆对我的女儿不好。我现在正在想办法给女儿办来这里的手续.。我到处都需要钱。”

我说:“你先生是做什么的?他能同意吗?”

丽丽说:“我先生来美国以前,是个副研究员。他回去以后,现在已经升成副院长了。他在上海,有车也有房子。他也很爱我们的女儿,他准备负担女儿来美国的费用。可是,我的女儿已经过二十一岁了,不符合移民的条件。不知道留学的这条路,是否能走得通”。

我惊奇得问:“你女儿都二十一岁了?”

她有点骄傲的回答:“是的。你不知道,我在出国前是个助理研究员,我也是大学毕业。”

人不可以貌取人,他的名声,她的各种做法,哪有一点像受过教育的人?

她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她解释对我们说:“我在这里没有任何朋友。好多人瞧不起我,还经常讽刺我。我不是不在乎,我没有办法。小强到餐馆里吃饭,认识了我。他晚上就在门口等我。我开始以为,他是国内大款的孩子,随便找我开开心。我反正也无所谓,就和他玩了一晚上。没想到,这孩子,每天都来等我,他当成真的了。我女儿都比他大,我怎么不懂?我几次躲开他,他还是每天来。我看这个孩子,不像纨绔子弟,心也很好。他和我讲了他的家境,我就把他接到我那里,可以照顾他,他也能省点钱。这孩子每天很努力,他会有大出息的。

我听完了这些话,火气也减了一半。我有点平静得说“:你也是个有文化的人。你知道有的话吗?那好说不好听。你何必要落这个名声。”

她说:“名声能解决得了吃饭吗?我在最难的时候谁来帮过我?我要的那个好名声有什么用?你看看我穿的衣服,好像是多高档,其实那都是Yard sale 买的。每件也不过五分钱,最贵的才两毛钱。要名声哪有钱哪”?

在美国的中国人,都知道Yard sale。那是一种美国传统的家庭卖旧货的方式。在美国周末,许多美国人家把自家的用过的旧货摆在门口,在路边插上牌子,吸引过路的人来买走。电视机,微波炉,衣服,家具,应有尽有。可以讨价还价,可东西不包质量,不退不换。老一辈的留学生,很多都在这里买过东西。我买过一个微波炉,只花了五块钱,用了好几年。但是,按我们中国的传统来说,中国人一般不买别人穿过的衣服和鞋子。可能是担心死人穿过的,带来不吉利。或是怕传上什么病。

丽丽继续说:“我那先生和我结婚二十多年,一翻脸把我扔在了这里。我开始考虑留下还是回去时,死的心都有。我对他太信任了,是他让我和那个美国人结的婚。我一办离婚手续,他就在那里找好了女的。我如果是要这个脸,今天命都没了”。

我看看那位大哥,他也静静地听着。我们这些海外留学生和移居海外的人,哪个人不是有一段辛酸的创业史?每个人都会有一个不同的故事。像丽丽这样的人,如果不出国,处境比现在不知要强多少倍。可是,反过来说,大部分的中国人在海外,成功的比失败要多得多。中国人的聪明,勤奋,已经得到了世界的承认。中国人在海外进入中产阶层,就更说明问题。一篇报道上说,来到美国超过六年的人,98%都买了房子和汽车。这就是美国所谓的中产阶级。而地地道道的美国人,到今天还买不起房子的家庭,到处都有。他们生在这里,是美国公民。环境一直比我们优越,起步比我们要高得多。但我们留学生用如此短的时间,就实现了他们几十年梦寐以求的梦。看来,我们只能盼望这位现在不得志的丽丽,能早日走到大多数人的行列中了。

这时,一个护士走过来,提醒我们不要在这里说话,会影响其它的病人。我们都是第一次进美国医院,所以没注意这里的规则。而且,我们一直在讲中文,肯定是那个病人报告给护士了。我和大哥一再向那个护士道歉,并让她提供财务处的地址。那个护士客气的说:“这里常常有看病人的人在这里说话,因为有的许多人是从很远的地方来的,一见面总是谈好多事情。如果没有人抱怨,我们一般也不管。”她热情的领着我们去了财务部门。我们松了口气,真怕人家说句:中国人不懂规矩。

        负责财务的人是个年老的白人。他很认真地听完了我们的所有解释,也仔细看了小强的病例和新填的表格。他要求我们给他提供小强的护照,签证,这些丽丽都带来了。最后,他和我们谈了一下,如何对这样的事情的处理方法。

        美国的医院只是负责治病救人,你有钱和没钱是另一回事,医院总能把钱收回来。所以,不管你是美国人还是外国人,救人是医院的第一原则。小强的这个手术,是在救护车送来之后,在当天下午就做完了,他唯一的证明就是一张驾驶证。治疗后,医院根据病人提供的信息,如果有保险的话,找保险公司要。没有的话,会给病人的家里邮寄账单。关于小强的这种情况,他只有学校提供一份证明,证明他是那里的全职学生,医院就有办法从政府拿钱了 

看来,他没有想到小强偷偷打过工。我们谁也没敢提这个事。我们知道,美国人太认真,提供的信息越多,会增加这个事情的复杂性。

他最后拿出一张打印好的文件,解释了这里的规定。大意是,小强的手续齐全后,医院会把帐单寄给州政府。请我们不必担心。

他笑着对我们说:“你们的捐款,留给那个孩子回去养病吧。他明天就要出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