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布雷长孙陈师孟为何成了台独大将
文章来源: 2007-09-20 00:36:23

在当今国民党、共产党、民进党的三角战中,蒋介石当年的「文胆」陈布雷竟没有被任何一党恶评,对于那个时代的政治人物来说,实在罕见。

国民党推崇陈布雷有其原因,因陈跟随老蒋逾二十年,是蒋介石主要文稿的撰写人,直到四八年自杀。共产党方面,近年中国大陆出版多本陈布雷传记,有很多正面评价。像根据陈布雷的二十九本日记写就、去年出版的《陈布雷大传》就是其中之一。该传记指出﹕陈布雷不贪婪权势,不谋求高官厚禄,是一个品行端正的知识分子。而民进党方面,或因陈布雷的长孙陈师孟成了台独大将,不便置评,或因陈布雷和民进党隔世隔代,没有任何交集。

在台湾的蓝、绿政治分野中,当年撤到台湾的国民党高官显贵的后代,几乎 清一色支持国民党。而陈布雷的孙子陈师孟却选择了支持民进党、赞成台独,并且出任过民进党中央秘书长、总统府秘书长等要职,其独特性,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

几年前就在台北结识了颇有陈布雷温文尔雅之风的陈师孟先生,但一直没机会就他的身世长谈。最近他和夫人到美国度假,邀朋友们到他们位于新泽西的住宅聚餐畅谈,而我则把这次聚会变成了一个专题采访。

●「当代完人」不许子女从政

陈布雷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确实是个独特的人物,曾任蒋介石侍从室二处主任、中央政治委员会秘书长。虽处权力中心,但他却不争名逐利,始终谦恭、低调,一直保持着传统中国文人的淡泊、清高之风。在抗战胜利之际,很多国民党大员争相中饱私囊,他却两袖清风,甚至在物价飞涨、国库严重吃紧、人人争储黄金之际,把家里的金银兑换成国家的金圆券,以助国家解决危难。他死时床下只有七百金圆券,当时只够买两袋米。虽然他的自杀使正处于败境中的蒋介石难堪,但蒋仍亲写挽联「当代完人」,并办隆重葬礼。

陈布雷有七子二女。虽然陈卷入中国时代巨变的政治漩涡,但他却不许孩子们从政,要他们学务实的专业。所以,他的七子全部听从父训,均学医农理工。只有二女陈琏,其母因生她过世,被起小名「怜儿」而受骄宠(「琏」是怜的谐音,古之祭器,陈布雷要女儿不忘生母),中学时代遇到共产党老师,再加上丈夫是中共学运领袖,因此她很早就加入共产党,中共建政后曾任团中央少儿部长(其夫任清华大学党委书记)。文革中陈琏被迫离婚,并不堪批斗羞辱而跳楼自杀,年仅四十八岁(和其父自杀相差19年零6天)。

陈布雷的九名子女,只有长子陈迟(陈师孟父亲)到了台湾,还是偶然所致﹕国共内战之际,陈迟在美国攻读农业硕士。在他毕业后乘船返回上海、途径日本之际,听到共军占领上海的消息,当时中共广播要船直开上海,不要改航。但船长却当机立断,把船开向了基隆,由此改变了陈迟一家的命运。而陈布雷留在大陆的子女,则都在政治运动中受冲击。

●祖孙选择有异曲同「理」

1948年秋,陈师孟在美国出生整整一百天时,他的祖父陈布雷在南京自杀。但对于这个长孙,陈布雷还相当有感情,亲自为其起名「斯孟」。后来在台湾注册户籍时,被写成了「师孟」。陈师孟很有其祖父之儒风和内秀。他以法商组「状元」的成绩考入台大,后来留学美国,获俄亥俄州大学经济学博士。

陈师孟十八岁就加入了国民党,父母自然也是倾向国民党。五十年代初,蒋介石曾「召见」陈迟,问了两个问题,一是对目前的工作是否满意,二是有无困难,需不需要帮助?当时在一家糖厂工作的陈迟回答说「没有」。召见虽简短,并只有一次,但它说明蒋仍记得陈家后人,想予帮助。以这样的政治背景,以及他本人的资历,陈师孟如果像祖父一样跟随国民党,在两蒋时代会很有政治前景。但陈师孟却走了另一条艰难的人生之路﹕支持台独。

在这一点上,陈师孟似乎继承了祖父的一种气质。陈布雷并不喜欢政治,去世前还说,不懂政治。陈布雷能进入权力中心,是因写得一手好文章而被蒋介石器重礼聘。蒋的主要文告等,均出自陈布雷手笔。像抗战周年时蒋发布的著名《告全国军民书》,写得颇有古代《出师表》之磅礡气势。连中国当时另一个政论文高手、《大公报》主笔张季鸾也深为折服,赞为「琳漓酣畅,气势旺盛,是抗战前途光明之象征也。」

在当年国共两党的选择中,陈布雷选择了国民党,这在当时是一种真正的智慧,因为国民党起码保护私有财产、遵守基本的社会秩序;而共产党以暴力和欺骗起家,后来建立了邪恶帝国。而国民党撤到台湾后,则实行欺压台湾人的专制殖民统治,相比之下,民进党代表的是民主进步的力量,因此陈师孟今天选择民进党,和当年陈布雷选择国民党,本质上有异曲同「理」之处。

●走出「大中国」的迷障

国民党在台湾的专制统治,任何有基本自由主义思想的文化人都会反对。当年在反国民党独裁中,有很多外省知识分子,像李敖、柏杨等等。但他们始终没有走出「大中国」的迷障,都反对台湾独立,其实就是反对台湾人民自由选择的权利。但陈师孟为什么不同?

首先,由于父亲在台湾南部的糖厂工作,所以陈师孟的青少年时代不是住在台北国民党的「眷村」,而是在南部和台湾孩子们一起长大。所以他不仅能说一口地道的台语,而且他的朋友也多是台湾人。因此在心理上他视自己为台湾人,而不像那些眷村长大的外省子弟那样,有一种自身优越感,也和本地人有心理距离。这种和台湾人的亲近感,使他日后没有多大障碍和「转折点」就走向了尊重台湾人民自决权的道路。

一件他亲身经历的事件,使他对国民党专制的恐怖有了切身体验。七十年代初,他从台大毕业、也服完了军役,正考虑何时出国留学。突然有一天,他被「警总」约谈,劈头就是一顿谩骂般的训斥。后来他才明白,原来是母亲从海外寄信来,希望他尽快到美国深造,主要的考虑是,学业最好是不间断地一气念完。当时所有的海外信件都被警总拆开检查。母亲劝儿子尽快出国留学,就被视为「不爱国」,「想逃跑」,并被痛斥。这事实在让陈师孟震惊不小。当时蒋介石政府刚被驱逐出联合国,政治气氛更是紧绷。

许多台湾人都是到美国留学后,对民主有了直接感受,对台湾问题开始从新的角度审视,也更无法忍受蒋家的专制。陈师孟在美国期间,更接受和信奉了自由主义、民有民治民享等人民自决的思想。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后,作为在美国出生的美国公民,他没有「不爱中华民国」,而是回到了台湾,到台大教书。当时正值卡特政府和中共建交,许多台湾人往美国大逃亡,而陈师孟却率全家回台湾定居。他去中华民国驻美领馆办理手续时,领事非常吃惊,特地出来向他表示敬意。

回到台湾后,陈师孟则受到了曾和雷震合办《自由中国》杂志的外省知识分子傅正的影响。人所共知,雷震当年主张建立「中华台湾国」;而傅正则写过「中止一党专政」、「国库不是国民党的党库」等文章,进而跨越反专制,主张民族自决,并成为民进党创党「十人小组」成员。陈师孟认同傅正的思想理念,钦佩他的道德勇气,也追随了他的选择,退出了国民党,进而加入了民进党。九十年代初傅正去世之际,陈师孟陪伴在他身边。

●蒋带到台湾的黄金成「古董」

由于学经济出身,陈师孟对中共对台湾的经济统战和打压感受强烈,他认为台湾要健康、繁荣地生存下去,必须摆脱中国。不少反台独的中国人强调,台湾的经济腾飞,主要靠当年蒋介石带到台湾的黄金;台湾要独立,先得把那些黄金还给中国。对于国民党带到台湾的那些「神秘黄金」到底用在了哪里,担任过中央银行副总裁的陈师孟,曾去过位于新店山洞的「金库」查看。他说当年蒋介石带去的黄金,估计只有三百多万两,迄今仍有不少储放在架子上,它们形状不一(因多是当时用金圆券从民间换来),且成色不足(很多只有九二),根本达不到九九.九九的可用标准。如果说那些金条对台湾最初的经济稳定起到了作用,那也多半是心理上的,而并不是在实际经济活动中。陈师孟曾建议把那些黄金运到瑞士等地成色加工,但被高层否决,担心泛蓝炒作,演变成政治风暴。

身为外省人而支持台独,在国民党天下,不仅处境艰难,更会被外省人视为「叛徒」而遭责骂,甚至仇视。台湾人主张台独还「有情可原」,而外省人支持台独则「天理不容」。陈师孟曾收到过二百多封黑函,有侮辱恐吓,有破口大骂,甚至还有威胁要杀掉他全家。很多黑函中还塞有诅咒的冥纸等。陈师孟说,黑函绝大多数来自外省人。就连他家的邮箱都遭殃,被人灌进剩饭剩菜,还有用过的保险套等。他父母也反对他的选择,母亲辞世前还不谅解,劝他「赶快退出民进党吧!」

●不是血缘和种族的「台独」

但陈师孟对民进党的支持却更进了一步。他不仅进入民进党高层,而且在1994年陈水扁选上台北市长,邀他做副手时,毅然放弃了美国公民身份,可谓「舍命陪君子」。在陈水扁二千年当选总统后,陈师孟再次应陈水扁之邀,做了总统府秘书长。但由于他在立法院表示国号、国旗都是可以改的,遭到泛蓝攻击,同时由于内部政策意见相左而离开总统府。

民进党执政后,由于权力分肥难以均衡,无数台独前辈、大老、各路曾流血、牺牲、坐牢的英雄等等,都等着分享胜利之后的一杯羹;一不满足,有人就反戈一击。诸如民进党内出现了许信良、陈文茜、施明德等一波又一波的脱党、倒戈者。但陈师孟失去权力位置之后,却没有那种失意和逆反心理,反而仍热情、执着地为台湾人仗义执言。在施明德领红衫军倒扁时,陈师孟不仅没有应和,反在台湾发行量最大的《自由时报》发表痛斥施明德的长文,指出蓝军红军要用街头运动推翻民选总统,就是摧毁台湾的民主。该文写得逻辑缜密、论理透彻,文字也有气势,颇有陈布雷之风。

陈师孟的「台独」,不是出于血缘、种族,而是一种理念认同。因此他显得比台湾人还要「台独」,还要坚定。

从陈布雷到陈师孟,祖孙选择了不同的政党,走了不同的人生之路。但如果陈布雷九泉有知,以他的正直个性,以及对理想的追求,也没准儿会赞成长孙的选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