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与思的对话 (续二)
文章来源: 拈花微笑2009-12-27 19:07:32

6.

人是语言的存在。人与语言结伴而行,或者说,人与语言在世界中相遇。诗,是人与语言的对话。语言本身就是诗,如果它以一种领悟,纯粹和澄明的方式,呈现和言说存在。当语言在思的引导下,穿越人的际遇,诗便生发了。这也许是它的结束;也许是它的开端。因为语言具有思的本体性。语言不是诗载体而是诗本身。

诗,若不探询人与世界的本质,不探询生存的意义,不探询生命的归宿,诗又有何益?离开了人的存在,离开了思,语言就成了文字游戏。海德格尔说,只有思的语言才是诗。很有道理。试图通过能指的漂移,陌生化,将语词无端地组合在一起,只会有语言的狂欢,而诗意却会退场。不具敞亮性,言说失效。所指的缺席直接导致理解和解释的不可能。

语言是存在之屋。但仅如此说,还是不够的。语言并不能庇得存在之寒士尽欢颜。在生命的观照中,语言常常很无奈,所谓言不尽意。中国古代诗者,对语言的局限独具洞察。他们极少停留在语言层面,而是倾听言外之音。如王夫之评李白的《采莲曲》曰诗文至此,只存一片神光,更无形迹矣。他们所称的诗之神韵,是一种高于“形质”的东西,它基于语言,但又超乎语言之上。大音稀声。得意忘象,得意忘言。

我无意卷入语言的现代之争。我更愿意用以物观物的方式,悠游其中:

我忘记手中的鱼竿
领会了那条鱼离去时的悠然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