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 not a plastic bag”
文章来源: 陈默2008-11-23 16:32:05
先从那个著名的“I am not a plastic bag ” 说起吧。相信很多同学,尤其是女同学,对去年那个炒得热火朝天的帆布包记忆犹新。

先贴一张照片复习一下(美国卖的是蓝字的。这个咖啡字的可能是伦敦原版吧?)


再来一篇Wik来的历史背景(我稍微改动了一下):

In 2007 designer Anya Hindmarch, 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global social change movement “We Are What We Do”,designed the global sell out tote bag I’m Not A Plastic Bag, using her influence in a positive way to make it fashionable not to use plastic bags.

The limited edition canvas totes sold for £5, launching in four limited edition colors around the world, and were selected by Vanity Fair to be included in their “Oscars” goodie bags.

100,000 customers registered online to try to buy I’m Not A Plastic Bag, while 30 people in Beijing China were treated in hospital after being caught in what was described as a scrum.

我也才知道那个劳什子的布包让我30个北京同胞住进了医院。不过也不奇怪,国内因为看花灯、看焰火、看球赛、抢购东西而挤伤人是常有的事。

美国这里的盛况我是记得的,因为,我生平第一次参与了抢购(好笑吧,大家鄙视我吧!哈哈)。当时一包难求,eBay上卖到$250+。我得知邻镇的Wholefood有卖,$15一个,每人限购三个。我打上小算盘了:去买!一个自己用、一个送好朋友、还有一个在eBay上卖掉,用卖得的钱买个喜欢的钱包。7AM开始卖,我7:15AM到,长长的队伍绕了商店一大圈,警察也出动了。据说有人是连夜排队的。不过货源还算充足,队伍挪动得也挺快的。

不一会儿,突降瓢泼大雨,大多数人没有雨具,只能挨浇,好在是夏天。终于,浑身透湿的我排到屋檐下了,长吁一口气啊。这时里面说货不多了,让后面的人回家吧。又过了一会儿,警察让队伍里的本镇居民先进去,我们剩下的十几个人捏了一把汗啊。不过,警察说,你们应该都能买到。

终于排到了柜台前面,终于看到白底蓝字的包包了,我激动地“嘴唇干干地粘在牙床上”(张前辈语)。但是……让人心痛的但是啊……在我前面的第四个人买到了最后三个!我前面是个年轻姑娘,再前面是个中年男人(可能是老婆派来的,搞不好回去要跪搓板),再前面是个老太太……我后面还有十个人左右。我们大家捶胸顿足啊,就差抱头痛哭了。

打电话请了一小时假,气急败坏地回家,换下透湿的衣服再去上班。不好意思告诉同事为什么迟到了。

2007年7月18日。唉,心里痛啊,一年多才有勇气说出来。哈哈。

再说一个一直不好意思说的事。你们认为什么是酷呢?我在来美国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里,觉得电影里看到的老美女人去shopping,手里抱着个棕色纸袋,里面是纸盒的牛奶、小罐的奶油、鲜亮鲜亮的蔬菜水果;纸袋口上露着法国长棍面包、一束美丽的鲜花……我觉得真是酷啊,用港台小报的话说,简直是“酷到爆!”对照我自己:常常在泥泞的农贸市场讨价还价,脏兮兮的菜和肉装在同样脏兮兮的塑料袋里,再挂在脏兮兮的自行车龙头上骑回家去……你说:我的羡慕是不是情有可原?

来了美国,第一次去shopping,收银员问:”Paper,or plastic?”我一头雾水。师姐说:你要纸袋还是塑料袋?我想到电影里的女人们,于是大声说:Paper!Paper bags!

这十来年,每次去买菜都是用纸袋。当然早就不觉得是什么酷的事情了,只是觉得纸袋比较环保一些。

最近,各商店都提倡使用reusable的购物袋,有的商店还会每次给五毛钱的折扣。我觉得这是个好办法,有助环保;而且,有回到父母一代提菜篮子的怀旧感觉。

我的reusable的购物袋,看看酷不酷?


大家周末愉快!

(Nov. 24,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