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博物馆一天建一座,缺少管理人才
文章来源: crn20052011-12-06 18:19:45

9月30日,北京国家博物馆,观众欣赏辽金时期的玉器饰品


  中评社香港12月7日电/羊城晚报报道,中华大地,博物馆忽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数据显示,短短一年,中国的博物馆增加了395座,超过一天一座。上月16日,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在“博物馆免费开放与公民文化权益”亚太地区馆长高层论坛上用“惊人”一词来形容这种速度。

  “大跃进”式的博物馆建设,隐忧重重。

  一天一座博物馆

  广东省博物馆新馆落成,南越王宫博物馆开馆,辛亥革命纪念馆迎客,广州博物馆新馆拟立项,农民工博物馆正在选址……

  短短两年,广州市内重量级博物馆建设高潮迭起。

  不仅仅是广州。省内其他地方,也掀起了博物馆建设的热潮,如东莞、珠海等地方,均规划打造“博物馆之城”。

  国内其他地方也是如火如荼。西安提出要建“博物馆之都”,计划在3年内使全市博物馆数量从目前的47所增加到100所以上。昆明也提出要打造“博物馆之城”。

  11月16日,单霁翔在“博物馆免费开放与公民文化权益”亚太地区馆长高层论坛上说:“在年初的报告中,我们说三天有一座博物馆,今年我们不敢说我们一天就有一座博物馆,但是这种速度是惊人的。”

  羊城晚报记者在国家文物局网站看到了具体数据:经过汇总审核,截至2009年底全国共有3020个博物馆。其中,根据博物馆举办主体,文物行政部门所属的国有博物馆2193个,非文物行政部门所属的行业性国有博物馆499个,民办博物馆328个。2009年全国年检合格的博物馆2601个。2010年底博物馆数量增加到3415个。其中,文物行政部门所属的国有博物馆2384个,非文物行政部门所属的行业性国有博物馆575个,民办博物馆456个。2010年全国年检合格的博物馆共有3252个。

  数据显示,短短一年,中国的博物馆增加了395座,超过一天一座。

  活化旧城?复兴旧城?

  广州博物馆馆长程存洁对羊城晚报记者表示,实际上,3000多座博物馆对拥有14亿人口的中国来说,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他认为单霁翔的这一说法,是想提醒各地在建设博物馆的时候要克服种种不健康的攀比心理。

  北京亚泰都会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三所所长、高级规划师吴志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目前各地兴起的博物馆建设热潮,从城市规划和发展的角度看,有其必然性。吴志勇分析,一是寄望于博物馆建设带动,活化旧城,复兴旧城。西班牙Basque政府建立的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就是一个把毕尔巴鄂变成主要大都会的长远计划的一部分。当时毕尔巴鄂已经成为一座衰落的城市,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的建立,让这座城市一夜之间名扬国际,城市因此得到复兴。“这对中国的城市管理者触动很大。”其次,是希望通过博物馆建设带动新区发展,“广州的珠江新城和白云新城就是典型例子。”

  “你觉得建‘博物馆之城’面临哪些问题?”某网站的一项调查显示:选择“距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还有很大差距”的人占30.7%;认为“博物馆文物缺乏,‘名不副实的占28.5%;认为“大兴土木,浪费资金”的占26.1%,认为“耗资严重,没有修建必要”的占14.8%。

  建得起,养不起?

  中国大运河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办公室综合处刘处长对羊城晚报记者表示,博物馆的增多实际上是补上多年来各地社会经济与公共事业发展不平衡的欠账,短期内要补上几十年的欠账,就显得多了。博物馆建设,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无疑是个巨大的福音,提升了文化遗产的影响力,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中国文物保护能力和水平有了显着的进步。但一哄而上的建设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重硬件建设,轻管理服务,成了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设计贪大求洋,不切实际,利用率低。

  史晋燕、周景波、王雷等人在《首都博物馆新馆建设工程后评价报告》中不无忧虑地说,从总体上看,新建的博物馆建设项目既有佳作也有败笔,有些存在着程度不同的问题和不足,甚至留有遗憾。他们举例说:例如有的博物馆建筑成覆斗状或陈列展厅呈扇形,既不利展陈布置,又浪费空间面积;有的博物馆建筑设计不能满足展陈的要求,其主题意境全部破坏,整体方案失败,结果推倒重来,耗费人力、财力、时间;还有些博物馆因门口小、通道窄、展品无法进去,只好弃电梯而动用吊车从窗户解决等教训。

  数据显示,短短一年,中国的博物馆增加了395座,超过一天一座。

  一哄而上的建设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重硬件建设,轻管理服务;设计贪大求洋,不切实际,利用率低。

  参观者糊里糊涂推门,糊里糊涂参观,“僵尸服务”是文博领域的一个通病。

  广东省文物局副局长魏峻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坦言,目前各地对建新博物馆有非常高的热情,但后期投入不足,“而博物馆和其他场馆不一样,后期的投入和维护特别重要,由于后期投入不足,导致了很多需要保护的文物得不到保护”。魏峻表示,许多新建博物馆都是免费开放的,按照中央、省、地方各出1/3资金的做法,中央一年给予广东5000万元,但省财政对全省其他非省属博物馆的财政支持一直没有落实,而各地方也存在着投入不足的问题,“各地的情况不一样,但总体是不足的,没有达到国家对免费开放的财政支持的要求”。

  据介绍,省财政给予省博一年的运营经费是2400万。够吗?广东省博物馆馆长肖洽龙对羊城晚报记者说,“经费相当紧张”,今年缺口估计会达到800万-1000万,只能靠国家和省里对免费开放的财政支持“缓和一下”,但他表示,中央和省财政对免费开放的财政支持是根据以前十几二十万观众量而定的,而省博现在一年的观众量却是两百万,这笔投入解决不了问题。

  辉煌的博物馆建起来了那只是外观。2002年至2005年,国家文物局委托中国文物研究所组织开展了全国馆藏文物腐蚀损失调查。经专家组调研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全国共有50.66%的馆藏文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腐蚀损害。初步估算:如不采取有效措施,有可能造成数以亿元计的损失。

  据报道,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在“博物馆免费开放与公民文化权益”亚太地区馆长高层论坛上说,“博物馆文物藏品家底不清、保管环境质量不佳、安全保护状况不利、保护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管理二流,人才三流

  有人用“建筑一流,管理二流,人才三流”来形容今天某些博物馆的现状。

  北京的文化学者裴钰刚刚参观了武昌的“辛亥革命博物馆”。裴钰对羊城晚报记者说,该博物馆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僵尸服务”,“接待人员的服务意识薄弱,接待态度冷淡,让参观者进入遗产地之后一头雾水,糊里糊涂推门,糊里糊涂参观。”裴钰说,“服务”属于旅游资源的范畴,是旅游发展的“硬件”,“僵尸服务”是文博领域的一个通病。

  大型博物馆大排长龙,也成了城市一大痼疾。记者从湖南省博物馆网站上看到,参观者李洁给湖南省博物馆留言说,湖南省博物馆内部环境展品、讲解都很不错,就是进馆参观太难,网上预约凌晨零时刚开始就显示预约满了。“节假日如何应对大批参观人流,如何提高效率,如何让参观的人满意,值得博物馆好好研究。”

  大量增加和扩建的博物馆,对人才问题是一个考验。对于广东省博物馆新馆这样刚刚落成的大馆,概莫能外。肖洽龙说,馆里的专业技术人才还是不错的,现在主要缺乏的是运营管理方面的人才,此外,“安防、消防以及涉及其他后勤管理的人才比较缺。还有,博物馆专业文物保护这一块也比较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