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紐約時報」報導
文章来源: Karajan12008-01-16 13:20:39
「紐約時報」今天報導,在紐約擔任「台灣總領事及聯繫聯合國事務的使節」的夏立言,離任之前卻需面對哥斯大黎加與台灣斷交的現實。夏立言的處境反映出在中國壓力下台灣被孤立的境遇。報導指出,四百萬人口的哥斯大黎加是二零零零年以降,第八個背棄台灣的友邦。目前全球有一百七十個國家承認中國,而台灣的邦交國只有二十四國。不過,台灣在今年也扳回一城,在加勒比海的島國聖露西亞由承認中國轉而與台灣建交。對於夏立言而言,哥斯大黎加的轉向是他在紐約六年半的任期很不幸的註腳,尤其他與哥國駐聯合國大使烏比納私交甚篤。

  烏比納表示,這是哥國政府務實的決定,畢竟中國的人口佔全球五分之一。夏立言說,烏比納打電話告訴他,他將永遠是一位私誼的朋友。報導指出,哥國的轉向反映出中國經濟勢力的擴張。二零零二年到二零零六年擔任美國在台協會處長的包道格就指出:「以往和中國關係淡遠的國家,現在也成為中國貿易夥伴。」

  台灣自一九七一年在聯合國的席次被中國取代之後,一直努力爭取,仍難得其門而入。中國強烈反對,加上它在安全理事會的影響力,切斷了台灣加入聯合國的任何通道。 報導指出,台灣的力爭卻難竟其功,金錢的因素甚至高於政治的壓力。台灣曾經能有更多的財力用於援助開發中國家。中國近年對於援外的承諾受到甚多注意。

  華府智庫布魯金斯研究所的亞洲事務專家卜睿哲指出,台灣的民主化使得行政部門及外交部必須對立法院負責;中國的外交部則無需對任何的民意機構負責,所以能在外交上更自由的藉著灑錢競爭。報導指出,台灣駐紐約的官員表示,今年九月還會繼續推動申請加入聯合國。上星期台灣的總統陳水扁說,他將在二零零八年舉行公投,讓人民決定是否以台灣名義申請加入聯合國成為會員。

  直到一九七一年,台灣在聯合國是代表整個中國。一位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已警告,這樣的公投可能昇高兩岸間的緊張。報導指出,即將赴印度擔任代表的夏立言不會在紐約進行角力。他的繼任者,原駐休士頓總領事廖港民在上週五已接任新職。 夏立言告訴紐約時報記者,當年報考外交部口試時,被詢及為何他會選擇外交部而非到律師事務所或是船運公司拿高薪而且工作也較輕鬆,他的回答是:「只因為更困難,也更具挑戰性。」

  報導指出,夏立言在紐約的工作尤其艱難,因為他必須面對這個機構─不但不承認他的國家,甚至他要走進大樓都只能以客人的身份。夏立言對此倒有更深一層的想法。他說,「我們是很務實的。對我們而言,生存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