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旧篇(六): 优雅的旗袍
文章来源: 子初2007-06-02 19:03:54

在最近整理家中照片时,看到了父辈们的旧照。其中最吸引人的是祖母及姑婆们的旗袍装像片。那股摄人心肺的美和高雅, 用任何语言来形容都显得太苍白。 想起有一位男性友人说过的话,唯有旗袍才能真正体现出中国女性的内在和外在美,实在是一语道破。

我唯一的一次穿旗袍经历是在我的婚礼上。父亲坚持我应该在我那中西和并的婚礼晚宴上着旗袍。那套改良式的旗袍倒是成了婚礼上得到中美人士一致好评的焦点。 穿出旗袍美真的不易。

*有关旗袍的记载*:
旗袍原是满族男女所穿的日常服饰。到了辛亥革命,女权主义兴盛,旗袍一改原本平直宽大的造型,中间束细腰两侧开高衩,凸现女性腰部与大腿的自然美。而男性的长衫则基本保持原貌.上世纪40年代,旗袍流行,处于鼎盛时期,国内高官和外国驻华使节夫人在重大外交场合,平常女子在隆重的国典家庆都会穿一身旗袍。那个时代,旗袍有了中国国礼服的地位,影响远及美国及西方其他国家,并一直流传到现在。旗袍,是一种内与外和谐统一的典型民族服装,被誉为中华服饰文化的代表。它以其流动的旋律、潇洒的画意与浓郁的诗情,表现出中华女性贤淑、典雅、温柔、清丽的性情与气质


贴几张不同风格的明星旗袍照片




“王子挑选宠儿,外套寻找它的模特儿”,到底是外套选择了最合眼的模特儿,还是模特儿给了外套醉人的风情和灵魂?旗袍的全盛时代在三四十年代的上海,当旗袍遇到张曼玉,六十年代的香港恍惚之间移了魂,旗袍的“花样年华”在另一个时空再度绽放成妩媚的烟火。张曼玉,感觉就像时光机里走出来的老上海女人.

赵雅芝的气质与中国旗袍传统而温婉的特质吻合,所以她既能胜任性别《京华烟云》中的大家闺秀姚木兰,也把《上海滩》中温柔可爱的冯程程演绎得令人过目来忘,这旗袍,与她的配合可称天衣无缝。



这个兰心慧质的女子被称为“玉女宗师”,不但外型温柔斯文,更画得一笔好画,作品入围过首届“中国水彩人物画展”。宜古宜今的周慧敏本质上也许更接近旗袍——柔软的缎面上那一针一线都是靠一颗慧心和一双巧手才绣出的最精致迷人的纹样。



上个世纪30年代的上海,女人们流行用火钳在头发上夹出一卷一卷的波浪,老诗人倪海曙忍不住写诗揶揄“生活的残酷难道没有受够,还用烙铁装饰没脑子的头?”受够了被人叫“花瓶”,李嘉欣想在《画魂》里当个有脑子有内容的女人,然而,哪怕旗袍素净得没有一点花样,到底还是不大像1928年在上海美专教书的那个女画家——潘玉良并没有李嘉欣这种素衣白袍也难掩的美丽。




在许多关于老上海风情的文字里,总能看到木地板、老藤椅、即使在盛夏也穿得一丝不苟的长旗袍和尼龙丝袜……把肚兜当礼服穿的北方女郎章子怡是否能在《茉莉花开》里找到海派时髦的神韵?


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邓丽君的歌声,唱过唐诗唱过宋词的邓丽君与旗袍也有不解之缘,在她的演出服里,旗袍占了多数。她成全了它的美丽,它成就了她的传奇。


陈红,贵妇装扮




素净的面料上是秀雅的花样,周迅娃娃脸配清雅的旗袍一派天真




背景音乐:  电影<花样年华>插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