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侦探
文章来源: 落花飘零2008-02-25 17:46:25



这几天收了一个年轻的I型糖尿病病人,被家人发现昏迷在房间里,EMS到达的时候发现学糖非常低。这个病人的门诊纪录发现病人最近频繁的发作低血糖,虽然把他的胰岛素用量一再降低,仍然数次因为发作低血糖被送到急诊。

低血糖有很多鉴别诊断,病人收进来以后,自然是一步步work up。在诊断过程中,发现病人在入院时血中胰岛素浓度偏高,入院以后,胰岛素浓度逐步降低。同时测试的c-peptide浓度却一直很低。这时候我们对病人就产生了怀疑。

I型糖尿病的原理,是胰岛细胞自身免疫破坏,导致体内没有或者很少胰岛素,所以绝对需要胰岛素治疗。这类病人的血胰岛素水平应该是很低的。因为病人接受胰岛素注射,所以病人较高的胰岛素水平会导致诊断的混淆。聪明的科学家于是又研究出对C-peptide的测试。

C-pepetide是人类胰岛素在激活之前需要被切割掉的一段蛋白质结构,自己的胰岛分泌多少胰岛素,就会有多少C-peptide被释放出来。所以C-peptide能够准确地告诉我们病人自生胰岛素的能力。

回到这个病人。他的C-peptide水平很低,胰岛素水平却偏高,这中间的差异就是他人为注射了过量的胰岛素。他现在的胰岛素治疗剂量非常低,是绝对不可能导致这样的严重低血糖,入院以后我们给他固定剂量的胰岛素,他的血胰岛素水平逐渐降低,血糖也稳定下来。

我开诚布公地把我的想法和怀疑告诉他,把我们的数据给他看,然后耐心地开导他,终于慢慢地拨开了蒙在事实外面的疑雾。因为自幼糖尿病,他对糖尿病的并发症恐惧至极,所以每天都要反复检查自己的血糖,如果稍为高一点,他就给自己注射胰岛素,然后马上再检查,如此循环,一直到血糖低到危险的阈值,或者到昏迷为止。这是一种类似OCD的表现,只是更加极端和危险。我们请了心理治疗师,但是这种心理疾病往往非常棘手,网上文献显示治疗效果很不如意。

记得申请住院医生的时候,我在自己的PS上说,喜欢医学,是因为从小喜欢看侦探小说,医学如神探,追溯蛛丝马迹,发现匿藏的隐情。有意思,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