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都有“误判”
文章来源: 辛泰浩2021-10-19 17:07:25

    《我的兄弟叫顺溜》,2009年中国大陆的一部抗日战争题材电视剧,讲述顺溜如何从一位农家子弟成为一名新四军狙击手。日军直接针对的只是新四军,对国军55师只防不打;而55师也从来没有对日寇主动攻击过,对新四军的防备却一直小心翼翼。
    新四军作为对日作战的主力,在统一抗战的原则下,对一直隔岸观火的国军55师也无可奈何。
   石原中将来淮阴城松井联队,亲自部署对国民党五十五师的大规模围剿。却将六分区的陈大雷部当作五十五师围剿,却将五十五师当作陈大雷部队。松井误把正在与自己战斗的陈大雷当成国民党五十五师,把顺溜他们当成老对手陈大雷,命令坂田率队前往三道湾消灭陈大雷。松井打了半天才知道陈大雷就在自己的眼皮底下,感到耻辱,发誓要杀死陈大雷。松井把祖传的圆道牌拿出来,用来激励杀死陈大雷的士兵。 日军喊着陈大雷的名字,疯狂地发起了冲锋。陈大雷和三营长等击败了松井的第六次攻击。陈大雷阵地死亡惨重,所有的班、排长全部战死。陈大雷打疯了,挥舞大刀砍杀日军,山本瞄准陈大雷,射击,陈大雷倒下。 李欢的部队还是静静地隔岸观火,他的士兵愤怒了,要求参战。李欢接到上级的命令依旧是原地待命。 阵地上尸横遍野,陈大雷和三营长等活着的几个战友,做最后战斗准备。 山本得意地向松井报告,他击毙了陈大雷……。
    当前极引热议的“长津湖战役”本身,中国认定这是一次很有战略意义的胜利,而美国也认为这是一次胜利大突围。很多人连篇累牍地在热议当年究竟双方有多少军人参战、各有多少阵亡、战争如何残酷惨烈、双方实力如何悬殊等等话题之余,也有人提问:战争片究竟应该歌颂战争还是反对战争? 渲染集体英雄主义的目的究竟是为了战争还是为了和平?战争往往都有“误判”。
      来源于误判的战争:长津湖的双方的误判,中朝战争双方的误判,鸦片战争林则徐的误判,甲午海战的袁世凯的误判......。历史上因误判的战争枚不胜举。
      1950年10月8日,毛泽东电令中国东北野战军改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秘密入朝参战。10月25日,志愿军打响了后来取得全面胜利的“第一次战役”,因此25日被中国官方定为“抗美援朝纪念日”。
    中国和美国,在朝鲜半岛打了一场代价高昂的局部战争,但事后的诸多历史材料显示,这场战争存在诸多误判。
    就美国而言,参与战争的直接目的是“避免第三次世界大战”。时任总统杜鲁门称,如果任由共产党武力入侵韩国,而未受到反对和抵抗,那没有小国有勇气抵抗强大的共产主义邻国的侵略,那么就如二战爆发之前的局势一样,导致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就中国而言,即便参战前夕,介入这场战争也是不情愿的,因为中国的战略目标是台湾,而非朝鲜。
  世事难两全,如果选择了从军报国之路,就不可避免地少了“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的烂漫。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放弃的鱼就是你选择熊掌的代价,这在经济学中有一个概念,叫“机会成本”,即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时要放弃另外一些东西产生的最大价值。赢得了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的胜利却付出了“解放台湾”落空的代价。

     麦克阿瑟将仁川登陆称为“1:5000”的赌注,而朝鲜战争对于各方的下赌盈利都是不一样的。打赌的双方,一家是南韩和打着联合国招牌的美国及其追随者十六国,参战军力一百二十多万(其中韩59万余,美48万,其余为英、加、法、澳等),一家是毛泽东所说的“三驾马车”苏、中、朝,参战兵力朝鲜26万、中国78万(一说135万)、苏联2.6万(主要为空军)。美军兵力占总数的90%以上。其他15个国家,即英国、澳大利亚、荷兰、新西兰、加拿大、法国、菲律宾、土耳其、泰国、南非、希腊、比利时、卢森堡、哥伦比亚、埃塞俄比亚提供了数量不等的战斗部队。另外,瑞典、丹麦各派医疗船一艘,印度、挪威和意大利派出了各自的战地救护队。赌注赌资与胜利品都不成比例。至少那些小国如泰国、希腊、比利时、卢森堡、哥伦比亚、埃塞俄比亚只赔没赚。但这个赌局原来是三方的“误判”----
      苏联的误判:以为美国不会出兵
  韩国和朝鲜分别于1948年8月15日、1948年9月9日成立,两个政权都宣称自己是整个朝鲜半岛的主人,两个政权之间从最初的口水战逐渐发展到了边境上的武装冲突持续不断,但是为什么大规模的战争不早不晚会在1950年5月爆发?
  1949年2月,朝鲜政府首相金日成访问苏联,就已经提出要求苏联支持朝鲜进攻韩国,但是苏联只同意向朝鲜提供武器装备而不支持进攻韩国。因为此时,斯大林并不希望在朝鲜半岛发生大规模的军事冲突,因为这有可能引起同美国的直接对抗。1949年8月,金日成再次向苏联提出,希望能支持进攻韩国,但依然没有得到斯大林的同意。到了1050年1月底,斯大林就通过驻朝大使斯蒂科夫转告金日成,同意金日成就进攻韩国问题来苏联具体商议。很显然,这时斯大林对于朝鲜进攻韩国的立场已经从原来的不支持开始有所转变了。在得到斯大林的同意后,1950年3月金日成秘密访苏,最终得到苏联对其解放整个朝鲜半岛的全面支持。
  为什么斯大林会在这时有了180度的大转变?关键是1950年2月,苏联和中国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苏联在长春铁路和旅顺港的一切权利最晚将于1952年底前交还中国,苏联在中国东北的驻军也将陆续撤出。这样一来,苏联好不容易在东北亚所取得的不冻港出海口又没有了。因此斯大林的目光就投向了朝鲜半岛的元山、仁川、釜山和济州岛这些自然条件优越的港口。如果支持朝鲜武力统一朝鲜半岛并取得胜利,那么这些良港自然就可以为苏联所用。如果战争打成僵持的平局,由于朝鲜半岛出现战争的紧张局势,根据中苏条约的相关规定,苏联也将可以延缓从中国东北撤军。如果朝鲜在战争失败,那么金日成领导的朝鲜政府肯定会撤到中国东北,而且由于美国所支持的韩国和中国在领土上直接接壤,对中国自然一种是威胁,这样苏联也可以同样不撤出东北。所以战端一开,无论是胜、是平还是负,苏联都是赢家。
  1950年2月,中苏签署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当然,美国的态度也很重要,因为斯大林最担心的就是朝鲜的军事行动是不是会引起美国的干涉。1950年1月12日,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发表演讲,指出美国在亚洲需要绝对保卫的防御线是从阿留申群岛、日本、冲绳、菲律宾一线,明确把朝鲜半岛和将台湾都排除在外。
  而且在刚刚结束的中国解放战争中,美国也没有支持国民党政府,还在1946年到1947年对国民党政府实行了武器禁运,宋美龄1948年访问美国寻求援助也遭到冷遇,最后只是把抗战时期答应国民党但实际上还没有全部给完的60个师装备给完了事。所以有此前例,估计美国更不会干涉比中国微不足道多的朝韩之战了。
  从美国自身来看,1945年8月二战结束时,美军总兵力是1250万,而且拥有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核武器。综合国力方面,苏联、中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几乎所有的大国都遭到了战争的严重催残,只有美国本土基本上没有受到战争破坏,经济实力高踞世界首位,制造业生产量占到了全世界的一半,如美国真要有什么野心,也就不会在战后迅速大规模裁军,到1950年6月,美国陆军的总兵力还不到60万人,其中在太平洋地区的海外驻军还不到7万人,在日本的4个师,完全是没有作战任务的“度假”占领军,装备的还都是二战时期的旧货,人员也都不满编。这样的兵力部署,哪里是有一点要打大仗的样子?所以判断即使美国要干涉,最多就是招募日本退役军人——当时日本有数百万经过训练的退役军人,而且很多人都没有工作,生活窘困——提供武器装备组成雇佣军。
  鉴于上述方面的综合考虑,苏联最终同意并支持朝鲜进攻韩国。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

  美国的误判:以为中国不会出兵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当晚,美国总统杜鲁门召集国务卿艾奇逊、国防部长约翰逊、陆军部长佩斯、空军部长芬勒特、海军部长马修斯等人举行紧急会议,商讨对策。会议最终认为这不是单纯的朝鲜进攻韩国,而是整个共产党阵营对自由世界的进攻,因此美国必须坚决反击,正是出于这一战略判断,杜鲁门随即命令驻远东的美国海空军开赴朝鲜半岛,向韩国军队提供支援。而且美国的干涉还不仅仅限于朝鲜半岛,6月27日,杜鲁门下令美军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台湾问题也由此开始。
  7月1日,美国陆军步兵第24师21团1营作为先遣队首批入朝,此后美军地面部队陆续到达,直接参与到战争。
  7月1日,美军第一批地面部队进入朝鲜半岛
  7月7日,联合国安理会召开会议,在苏联代表没有出席中国席位由国民党占据的情况下,通过决议同意美国及其他国家军队组成联合国军介入朝鲜战争。8日,杜鲁门任命美国远东部队总司令麦克阿瑟为联合国军总司令。除美国外,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法国、土耳其、泰国、菲律宾、希腊、比利时、哥伦比亚、埃塞俄比亚、南非、卢森堡共16个国家派出军队参加联合国军,美国部队则是当然的绝对主力,占到联合国军总兵力的90%以上。此外,还有瑞典、印度、丹麦、挪威、意大利为联合国军派出了医院和医疗船。7月中旬,不是安理会成员国的韩国也将自己的部队交由联合国军指挥。但联合国军的参战依然没有能够阻止朝鲜人民军势如破竹的迅猛攻势。直到9月15日,联合国军在仁川登陆,切断了在洛东江前线的人民军主力和后方的联系,整个战局瞬间逆转,人民军几乎是全线崩溃,联合国军来个了绝地反击。
  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组建联合国军介入朝鲜战争的决议
  9月30日,周恩来总理发表演说,严正警告美国:“中国人民爱好和平,但是为了保卫和平,从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战争。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10月3日,周恩来又通过印度驻华大使转告美国:“美国军队正企图越过‘三八线’扩大战争。美国军队果真如此做的话,我们不能坐视不顾,我们要管”。“我们主张朝鲜事件应该和平解决。朝鲜战事必须即刻停止,侵朝军队必须撤退”。
  但是,美国认为新中国刚刚成立,可以说是满目疮痍百废待兴,根本没有实力来介入朝鲜战争。而且认为中国最佳的介入时机是在8月,那时朝鲜人民军已经占领了整个朝鲜半岛95%以上的土地,将联合国军压缩在洛东江畔,只消一次成功的攻势就可将联合国军赶下大海,这时如果中国出兵,可能只需要投入一两个军就足以支援已经是强弩之末疲惫不堪的人民军完成这样一次进攻。但中国并没有出兵,因此判断中国的警告只不过是“虚张恫吓”。
  10月1日,麦克阿瑟根据杜鲁门总统批准的关于在“三八线”以北进行军事行动的指令,命令韩军越过“三八线”北进。不过对于美军越过“三八线”还是比较谨慎,并没有贸然从事。首先在10月7日,美国操纵联合国大会通过了“统一朝鲜”的决议,给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拿到了合法的许可证。同一天,美军才开始越过“三八线”北进。
  10月7日,美军越过三八线北进
  最终美军敢于越过“三八线”北进,一是仗着有联合国决议的合法外衣,二是认为中国军队不会介入。但是很显然,美国的这一战略判断大错特错了,如果美军止步于“三八线”,那么中国就很可能不会出兵,因为毕竟这是朝鲜半岛两个政权之间的内战,中国不便于介入。但美军北进则将朝鲜战争国际化,而且对新中国满怀敌意的美国军队直接陈兵鸭绿江畔,也是令中国深感威胁和不安的。

  中国的误判:以为美国会将战争扩大
  尽管从一开始,朝鲜和苏联在战争的具体细节上都对中国严格保密,尽管战争爆发后,朝鲜人民军攻势凌厉,大有一举席卷整个半岛实现统一之势,但是中国还是感受到了不安,特别是美国介入之后,中国认为战争的结局将很难预料。因此7月7日和10日,中央军委两次召开保卫国防问题会议,决定以第13兵团为主,再加强炮兵、高射炮兵、工兵、坦克部队组成东北边防军,并要求东北边防军在9月底前完成集结,待命出发。到10月,由于战局的急剧恶化,加上金日成也写来请求出兵援助的亲笔信,最终中央军委决定出兵朝鲜参战。
  10月19日,第一批志愿军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
  说到底,出兵朝鲜的两大原因,第一是援助已经岌岌可危的朝鲜,履行共产主义国际义务;第二是感受到了美国可能将战火扩大到中国的威胁。而对美国的这一威胁的判断主要来源两个依据,一是美军不顾中国的警告越过“三八线”,二是美军飞机轰炸了中国东北边境的一些城镇。
  仔细来看下这两个依据,美军越过“三八线”时其实也注意到了中国的警告,所以美国首先通过联合国大会决议,以取得法理上合法的制高点,并且美军是在韩军越过“三八线”整整七天后才越过“三八线”,这七天的间隔就是在观察中国的反应,可惜当时中美之间缺少直接明确的沟通渠道,美国错误判断中国的警告只不过是虚声恫吓,所在才在等待观望了七天后还是越过了“三八线”,设想一下,如果当时中美之间沟通畅通,彼此能够准确了解对方的真实底线,可能美军就不会越过“三八线”,那就会是另外一种情况了。
  至于美军轰炸东北城镇,更是疑团重重。中国政府多次致电美国和联合国,严重抗议在8月27日至11月19日两个多月的时间里,美国空军就出动151批次、上千架次飞机侵入中国领空,进行侦察、扫射、轰炸,炸死炸伤中国平民数十人。但是根据美国的有关史料,直到11月5日,也就是志愿军已经入朝,第一次战役已经结束,麦克阿瑟才正式下令轰炸鸭绿江大桥,而且还要求飞行员只准轰炸鸭绿江大桥的北朝鲜一端(今天依然可以看到丹东鸭绿江大桥朝鲜一侧被炸毁而中国一侧完好的遗址,因此被称为鸭绿江断桥),尽管这个命令限制了飞行员的攻击动作引来空军的一片吐槽,但美国高层还是认为麦克阿瑟的这一命令属于越权,美国国务卿艾奇逊为此暴跳如雷。再者说,美军对东北边境城镇的侦察轰炸,从军事上讲实在是毫无意义,简直就是公然挑衅,而在当时美国是竭力避免与中国发生直接冲突,因为中国和苏联是有同盟条约,其中第一条就明确有“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的条款,也就是说一旦与中国开战,那就等于是要和苏联开战,这显然是不符合当时美国的全球整体战略的。所以就连麦克阿瑟这样都要命令只准轰炸鸭绿江大桥朝鲜一侧,更不用说其他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