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顾脸面尊严,好牌打得稀烂
文章来源: 辛泰浩2021-08-16 04:53:31

    曹操的野心是要篡位夺取延续了400年的汉朝江山,最终由他的儿子曹丕成功篡位,为了体面说是汉献帝禅让予魏王。
    日本的‘终战纪念日“也是为了脸面。1963年5月14日,日本将8月15日定为"终战纪念日",每年举行"全国战殁者追悼会",天皇、皇后、首相等6000人以上入会,高唱国歌,首相讲话,政府机关降半旗,体育比赛都停止。日本“希望每个国民都能够在家庭、公司等各种场 所缅怀战殁者,衷心为他们的牺牲默哀。”
    日本这是“第76次终战日追悼仪式”出席人数疫情防控创历史最少。
    在日本新冠疫情连续两天单日感染突破2万,同时炎热发威和洪灾泛滥的这个夏天,预定今日举行的“第76次终战日追悼仪式”遗族及参列者等出席人数也由于防控需要创历史最少。8月15日,日本迎来一年一度的“终战日追悼仪式”,1945年8月15日,随着日本接受波茨坦宣言,裕仁天皇通过广播向全国宣布无条件投降,日本结束了死亡310万人的侵略战争,这一天也成为日本即使成为经济大国也一直挥之不去的阴影,只不过与国际社会很多国家定义的这一天为日本“战败日”相比,日本更愿意使用“终战日”这个中性词汇,犹如把“抗日战争”说成“十五年战争”一样,国家既需要塑造品格和思想,也需要维护脸面和尊严。
    “终战日追悼仪式”为第76次,除战争死难者遗属外,天皇和皇后、菅义伟首相等也将出席。仪式将从上午11点51分开始,正午十分进行默哀祈祷。之后,德仁天皇发表纪念讲话,最后是首相和遗属们先后献花。当日,全日本多达40个都道府县也将举行地方政府等主办的追悼活动。政府主办的全国战殁者追悼仪式地点还是设在东京都的日本武道馆,但不用说与往年相比,即使与去年相比,由于疫情防控需要人数也将大幅减少。预计包括193名遗族在内,合计只有542人参加,辞退了大阪府、广岛县、长崎县等22个府县的参列人数,与正常年份的6000多人参加无法相比,也是1952年首次举办仪式以来最少的一次,全国各项追悼合计参加人数约为一万人左右。

       美国从阿富汗撤军也需要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为了及时止血、集中精力对付中俄两国;虽然会给美国信用与影响力以沉重打击,给了中俄在中亚扩展影响力机会。小布什(George Walker Bush)当年的出兵决定,早就已经埋下了当今美军进退两难的伏笔。美国撤军后,《纽约时报》发表了一篇题为《阿富汗的陷落会进一步损害美国信誉》文章。文章指出,阿富汗局势的迅速崩溃让其他国家的人们进一步质疑美国的信誉,同时美国的盟友通过阿富汗的事例更加明白美国是“靠不住的”。这种分歧不仅加剧了美国的欧洲之间的矛盾,还让世界上不少地区角色倒向“中国和俄罗斯”。如今阿富汗战事已基本结束,阿富汗前总统加尼(Ashraf Ghani)已流亡外国,塔利班已经控制总统府并宣布建国,人们所关注的,除了塔利班是否会回归原教旨主义的极端邪恶本性,大概就是这场变局的历史影响了。对美国和受它保护的国家或地区来说,浩气难以持久,豪气难以长存。一副好牌打得稀烂,一切为了脸面与尊严......。美国自建国以来的“国策”就是奉行“回避战争”而采取“孤立主义”,尽量不要卷入战争,哪怕是为了反对侵略的战争有他国求援也莫衷一是。孤立主义是一种外交政策。它通常由防务和经济上的两方面政策组成。在防务上,孤立主义采取不干涉原则,即除自卫战争外不主动卷入任何外部军事冲突;在经济与文化上,通过立法最大程度限制与国外的贸易和文化交流。美国孤立主义外交政策形成于建国初期,并成为很长一段时间内美国力主推行的对外政策,所奉行的是由国父华盛顿所确立的孤立主义原则。他说:“在扩大我们的贸易关系时,美国应该尽量少同外国发生政治上的牵连。”
    十九世纪初,美国出现“门罗主义”,美国将会以战争阻止欧洲列强干预拉丁美洲,同时对欧洲列强之间的战争保持中立,也是孤立主义的一种表现,但也为美国至此介入拉丁美洲国家的内政。
    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美国保持中立,同时向交战双方出售武器,1917年参加协约国阵营,由于欧洲在一战中遭受了巨大伤亡,美国政府在1920年代开始重新奉行孤立主义,决心不再参与任何在欧洲发生的军事冲突。当时的孤立主义导致严格的关税制度,这被认为是后来大萧条的一个重要原因。
    1930年代美国国会通过了《中立法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国逐渐倾向于同盟国,并在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后完全放弃了这项国策。战后,美国扮演着世界警察的角色,外交上奉行干涉主义政策,并对非民主国家以各种手段输出民主主义,俗称“民主外送”。
    自唐纳德•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以来,其奉行的“美国优先”为主旨的特朗普主义被外界视为孤立主义的新演变。
当年日本侵略中国时,时任中华民国委员长的蒋介石就多次向鄙视的总统罗斯福求援,遭到的却是“漠视”、“冷处理”,甚至对日本发动的侵略中国的战争表示“理解”,予以默认。因为其堂而皇之的借口就是“不踩边站”。蒋介石当年的热脸总是碰上英美的“冷屁股”。然而自从被日本偷袭了珍珠港后,罗斯福和丘吉尔都一反常态,吹捧其中国人民的英勇作战来。二战胜利瓜分胜利果实后美国就变得“好战”起来,尤其经过麦克阿瑟占领日本的“成功”和对东南亚的颐指气使的“同盟”关系缔结,让美国尝到了“甜头”,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出兵伊拉克的战争、出兵阿富汗的战争,让美国脸面丢失。在战争中丢失的脸面只希望在战争中找回,这样的恶性循环轮流了几十年。不过战争费用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日本每年向美国缴纳“保护费”四兆(四万亿)日元。出兵与撤军对美国来说都是“得人钱财,替人消灾”一样,不会做赔本的买卖......。

      世界上没有第二个相同的成功战争,就犹如日谚语:同一柳树下没有第二条泥鳅。珍珠港被日本偷袭了,美国终于参战,又轻松地答应了太平洋战争,因为当时的日本被中国为首的亚洲国家打得精疲力竭,美国捡了个“软柿子”,还在日本战败已成定局的情况下使用原子弹让数十万无辜的市民成为战争的牺牲品。经过“GHQ”对日本的奴化教育,日本成了美国在亚洲的“家丁”。有了这样的成功经验,美国政府的战争狂人们便认为自己总是天下第一,按图索骥,刻舟求剑,认为同一根树下就会有第二条泥鳅。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都没有捉到日本式的第二条泥鳅。只能收起笆篓悻悻然回家吃自己的饭,重新回到“孤立主义”的原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