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植、反标、文字狱(6)
文章来源: 辛泰浩2021-05-03 16:34:13

    语言(英文:Language,法文:Langue )是人类进行沟通交流的表达方式。据德国出版的《语言学及语言交际工具问题手册》,世界上查明的有5651种语言。一般来说,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语言是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
    汉语、英语、西班牙语、俄语、阿拉伯语、法语是世界上的主要语言,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汉语是全球母语人口最多的语言,英语是全球使用最广泛的语言。语言和文字是两个概念,往往是先有语言,后产生文字。
    不同语言之间的沟通就需要“翻译”。文学翻译、工作翻译的性质不同虽然准则都是“信达雅”但侧重点完全不一样。文学翻译、科技翻译、实业商事公文书翻译其工作性质不一样要求会不同。尤其是国际之间的交流往往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很大的麻烦。唐三藏的西行取经对经书的翻译如果完全忠实于印度经书愿意,就像印度的佛教一样会衰退的就像今天的印度被印度教取代。因为在原文的理解上大唐僧人有自己的修养、对原文的理解造就了更为深奥的佛教哲学。才有上千年中国佛教的兴盛。如果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原汁原味搞中国革命,今天的新中国能否成立是个问号。当年的毛泽东及其领导人没有像王明、博古那样大段大段地背诵马恩利斯的原文教义才走出了适合自己国土的革命道路。
    世界文豪的著作之所以能够在中国流行多仰仗于翻译者的文化素质。逐字逐句的翻译的大部头书肯定是很少人读完的。世界上许多大事件都因为“翻译”而改变。
    最早的日本邪马台国王和魏国的交往的国书以及后来“日出天子”给隋朝皇帝的国书就因为翻译不到位引起隋炀帝的反感而中断了交往知道遣唐使的出现。当年的大明王朝和日本丰臣秀吉之间夹杂了一个叫小西行长和精通日语的沈惟敬之间的忽悠。精通日语的大忽悠让万历皇帝册封丰臣秀吉为日本国王,就带着这个册封去了日本,最后丰臣秀吉听完诏书后大怒,大忽悠没死也没混到功劳不说让中日两国都陷入了难堪的战局。
   "二战"尾期联军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结果日本以“默杀”二字出现在翻译稿上,结果原子弹投下几十万人死伤。
    翻译的作用不可谓不大。在国际交流和国际商务活动中由于文化背景语言差别,需要的不是逐字逐句翻译,跟需要的读懂了解“字里行间”之意。
    一些难以直接用语言来表达的业务被翻译注解坦率地翻译出来就失去了其微妙的意味,这是如果翻译采用间接信息传达的方式的表达出来成功的机会更大。
翻译时的五大心得体会:
    1,会议前或交涉前实现掌握议题或主题
    2.尽量不使用不常用的语言和难理解的用语,尽可能通俗易懂,一说就明白的说法
    3.“并不是不能……”、“并非非要如何如何才行”这种双重否定语法应该尽量避免,以免引起混乱。
    4.概念、想法、打算等用各种语言实例从不同角度重复说明。
    5.最好是使用黑板(白板)让翻译抓住要点避免误解,适当说明。
    从金国的一例“文字狱”案,可以看出翻译的作用多大。翻译不好,就是杀身之祸。不学习历史的中国人对“金朝”可能不熟悉。金朝是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中华一统”的朝代。立国119年,也有一例文字狱案。
    金朝(1115年-1234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统治中国北方和东北地区的封建王朝,完颜阿骨打(完颜旻)所建。西与西夏、蒙古等接壤,南与南宋对峙。共传十帝,享国119年。女真兴起后联络北宋达成“海上之盟”,联合攻辽,后联盟破裂,1127年金灭北宋,史称“靖康之变”。南宋多次北伐与金多次南侵均未果,后双方达成“绍兴和议”,期间双方也有官方正式往来和边境贸易。蒙古兴起后,蒙金战争期间,南宋联合蒙古灭亡金于蔡州。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完颜旻)统一女真诸部后起兵反辽。1115年在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立国,国号金,建元“收国”。  1125年灭辽朝,1127年又发动靖康之变灭北宋。1130年,宋高宗赵构向金帝上降表称臣。 1153年,海陵王完颜亮迁都中都(今北京)。金世宗、金章宗统治时期政治文化达到巅峰,金章宗在位后期急剧由盛转衰。金宣宗继位后,内部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外受大蒙古国南侵,被迫迁都汴京(今河南开封)。  1234年,金在南宋和蒙古南北夹击下覆亡于蔡州。
金朝奠定了中国北方的疆域,对于确定后来中国北方的版图起到了奠基性作用。   金朝鼎盛时期疆域包括东北、华北、关中以及俄罗斯远东地区。南至大散关至淮河一线,与南宋对峙;西北与西夏并立;东北地区达外兴安岭,东临日本海。
    金朝的陶瓷业与炼铁业兴盛,对外贸易的榷场还掌控西夏的经济命脉。  金朝在文化方面也快速汉化,杂剧与戏曲在金朝得到相当的发展,金代院本为后来元曲的杂剧打下了基础。金朝初期采取贵族合议的勃极烈制度,后逐渐由二元政治走向单一汉制  。军事上采行军民合一的猛安谋克制度。
    金朝文字狱:翰林学士张钧是金国有史可查的第一个文字狱受害者,因为一场天灾为金熙宗起草“深自贬损”的诏书,被萧肄诬陷而被劈开嘴巴剁成肉酱。《金史•熙宗本纪》:‘四月壬申夜,大风雨,雷电震坏寝殿鸱尾,有火入上寝,烧帏幔,帝趋别殿避之。丁丑,有龙斗于利州榆林河水上。大风坏民居、官舍,瓦木人畜皆飘扬十数里,死伤者数百人。五月戊子,以四月壬申、丁丑天变,肆赦。命翰林学士张钧草诏,参知政事萧肄擿其语以为诽谤,上怒,杀(张)钧。’《金史•佞幸列传》:‘萧肄,本奚人,有宠于熙宗,复谄事悼后,累官参知政事。皇统九年四月壬申夜,大风雨,雷电震坏寝殿鸱尾,有火自外入,烧内寝帏幔。帝徙别殿避之,欲下诏罪己。翰林学士张钧视草。(张)钧意欲奉答天戒,当深自贬损,其文有曰:“惟德弗类,上干天威”及“顾兹寡昧眇予小子”等语。肄译奏曰:“弗类是大无道,寡者孤独无亲,昧则于人事弗晓,眇则目无所见,小子婴孩之称,此汉人托文字以詈主上也。”帝大怒,命卫士拽(张)钧下殿,榜之数百,不死。以手剑剺其口而醢之。赐肄通天犀带。
    如果张钧身边有一个得力的翻译,将其意思委婉地翻译出来起码不会那么直接触犯龙颜而死得那么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