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不能生气--又见嘉蔚
文章来源: 丑女的天空2006-12-29 00:23:34

  沈嘉蔚是个颇有传奇色彩的著名画家.文革时期,他的油画<我为伟大祖国站岗>受到江青的青睐,从此改变了他的知青命运。来到澳洲洋插队后,他的画获玛丽麦格洛普艺术奖第一名,成了教皇保罗二世接见的唯一中国画家.



 我知道他的名字是在出国前读的一本书<曼哈顿的中国女人>,作者是周厉.嘉蔚是作者的初恋情人刘宇廉的朋友和哥们.一群才华横溢,有思想抱负的年轻人,他们的经历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来到澳洲后,文明的第一课是嘉蔚上的.在国内,我是一个养尊处优的大小姐,享受的是共和国给我们那个阶层的特权.我习惯用居高临下的眼光傲视他人,生活中没有关心,忍让,理解......这些字眼.当时,嘉蔚发表在当地报纸上的一篇文章触动了我,题目记不清了,他写到文革时期他曾是一个思想激进的红卫兵,在一次破四旧的行动中,在他冲锋陷阵的时刻,偶尔一回头,他看到一位老人,手怀里抱着一尊基督的塑像,当红卫兵粗暴的将塑像推倒打碎之后,老人昏了过去.就在那一刻,嘉蔚写到:我的心在忏悔,我这是在向文明挑战,我是在向宽容挑战......就是这段文字点燃了我反思自己的星星之火.

 第一次见嘉蔚是到悉尼采访,晚上住在他家.他的外貌出乎我的意料,不像想象中的那么洒脱.那时我患有轻度的忧郁症,对生活,对人生毫无兴趣.我没有参加对他的采访,很早就睡了.没想到,第二天一早,他提出来要为我作画.看的出同行的人都嫉妒我了.我也又惊又喜.我认识很多知名的画家,只有嘉蔚是主动提出来为我作画的,可是我知道我并不好画.

 

 记得从军事医校毕业后分到部队医院实习,在我管辖的病房里,有一位患者叫陈修林,他不仅是一个优秀的飞行员,还是一个画家,他画的大型油画<毛主席接见女飞行员>在全国美展中获过奖哪.和他同住一室的是当时的外长姬鹏飞的儿子姬德胜飞行大队长.他喜欢和我开玩笑,有时逗的我哭.气的我叫他"姬大鼻子"陈画家一边笑着说"别小看我们小张丫头.她有画家的眼力呀,一下就抓住特征了"一边就用笔给我画速写,但是画上的我从来没有眉眼.我问为什么,他说你长的太端正了,没有性格,画出来也是洋娃娃.果然是这样。从部队转业后,我曾在一家杂志社当记者,因为我的社会背景和豪爽侠义的性格,认识了很多艺术家,在全国也小了有名气。有一次我的朋友介绍我认识了青年画家郝米佳。他帅极了,修长的身材,飘逸的长发,鲜红色的衬衫,在当时非常枪眼。我们坐在一个叫做“夏日清凉”的露天小桌旁聊得很开心。第二天,朋友在对我讲了一大堆的艺术高尚的话题之后提出:郝米佳想请你做他的裸体模特。当时我被她“挑唆”的真的有了些许为艺术献身的冲动。这在当时是一件很前卫,很有争议的事情。我甚至提出可以用我的一处“闺房”作为画室。那天同去的还有一位从奥地利回国的女士。最后,我还是临阵逃脱了,因为,我始终认为我的脸要比身材漂亮的多。

 嘉蔚的确有一双画家的眼睛,他好像看透了我的内心世界.他笔下的我神色忧郁.脸庞浮肿.一点也不好看.拿回家后我就把它保存了起来。但是我还是从画上看到了我自己,我下决心振作起来,走出阴影.艺术的魅力是不可抗拒的.你认可了它,它便改变你.

 真没想到,又见嘉蔚,我简直就是一个"泼妇".那天是台湾著名女作家龙应台女士到墨尔本演讲,我因为承诺做义工,便提前来到会场.没想到坐在那里卖书的竟是那个擅长写"胯下运动"的作者.想到这么多天来,媒体上关于"妓女"问题的误导,我当时就指责她卖龙女士的书是对文化的亵渎.我本来想点到为止,没想到那个以一部分丑陋中国人群体为首的老戴伟居然当众喊出"我就是支持妓女,爱妓女",我的忍耐到达极限,我没有失去理智,我是有备而来的,战士自有战士的品格,有战场就有冲突,有对手就有较量,对所有无耻,丑陋,邪恶不会视而无睹。“子弹”上膛,一触即发。正在这时候,一双手把我拉住了"嘉蔚,怎么是你!"我顿时刀枪入库,.嘉蔚还是那么平静,沉着:"你不是来吵架的吧.""我是良家女子,可我碰上流氓了!我为什么不能生气?"我还在强词夺理"吵能解决问题吗?还是听听龙应台怎么说吧."我安静了

 人和人是有区别的.交朋友就像大浪淘沙。在高尚的人面前你会感觉自己很渺小 ,你会仰视他渴望成为他那样的人.学到的是高贵的品质和健康的情操。反之,近墨者黑,你会逐渐变质,沦为不值挂齿的“人渣”

嘉蔚,下次来墨尔本请提前告诉我,我要亲自下厨,像个赏心悦目,风情万种的良家女子.

 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