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读父母
文章来源: flyingbird682005-03-01 02:49:02

明天爸爸妈妈又要勇闯美国使馆去签证了,先祝他们好运吧,我都记不得这将是他们第几次去妹妹家探亲了。60多岁的年纪,不辞辛苦的在太平洋上飞来飞去,做女儿的我说一点儿不担心怎么可能。但妹妹他们最近买了房,生活逐渐稳定,变化很大,总想让父母也能亲眼看看,工作忙碌中小外甥今年暑假两个月也没有人照看,才决定了他们又一次踏上陪读父母的苦乐征程。

爸妈第一次赴美,还是妹妹生子时候。也是他们第一次不卑不亢勇闯美国大使馆,拿到了当天6/57的父母探亲签证。现在我还记得当时电话里爸爸妈妈的兴奋莫名和激动。有了这个非常得来不易的探亲签证,这个妹妹生命里最大的考验时刻,万分担心牵挂的爸爸妈妈才能义无反顾地陪伴在侧,也一起享受了新生命带来的喜悦和美好。远在澳洲的我也收到爸爸妈妈录的录像带,一起分享了妹妹初做母亲的所有喜乐。那时妹妹他们还是住在学校的学生公寓,爸爸妈妈跟他们一起挤在两居室的小家,度过那些最忙乱最紧张的育婴期日夜。后来妹妹白天工作晚上上学,时间不够用家里缺人手,妈妈又不辞辛苦抛下爸爸数次独自赴美帮助妹妹,照顾外孙和生活。话不多的妈妈总是在孩子最需要的时候出现在我们身边。庆幸的是,在美期间,妈妈也和很多同样的陪读父母交上了朋友,大家来自国内东南西北,年龄有大有小,南腔北调,但都是为了照顾孙辈的光荣任务来美陪读,共同语言也特别多吧。这些陪读家长谈自己的孩子,谈中国美国,谈生活里的林林总总,逐渐结下深厚战地情谊,每次有夥伴回国大家也会开欢送会送别,谁家父母签出来了大家也开个会高兴高兴,陪读父母逐渐形成了组织,也时不时出去小旅行一下。在语言隔膜,文化迥异的异国,他们不再寂寞孤独。作为子女的留学生对此都也很欣慰。也许他们国内的职业和身份不同,但完全平等的留学生父母身份却把他们的心逐渐拉近再拉近。我感到有趣的是,这些在国内根本也许一辈子都绝不可能相识的人们,在一个普普通通的美国校园留学生公寓大楼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人和人之间的缘分想想真的很奇妙!大楼里,陪读父母换了一拨又一拨,永远不变的是同样深厚飞越大洋的舔犊深情。

2002年的圣诞,爸爸妈妈第一次来到澳洲探亲一个月,没想到却赶上那年的酷暑,那时家里没有空调,让尤其怕热的妈妈遭了很多罪。头两周,因为我还没有放假,只好把爸爸妈妈扔在家里面,中午才敢抽空回家匆忙吃一顿爸妈精心做的中饭。从来不吃早餐的我,也托习惯早起的爸妈的福吃上了丰盛的早餐。澳洲的夏季,天也亮的早,爸爸六点钟会散步去附近小店买刚送来的热乎乎的新面包,妈妈也很早就起来在小院子里锻炼身体,照顾花草了。冷清的家里一下子非常温馨热闹起来。天气最热的几天,白天家里实在太酷热难熬,只好早上上学前把他们放在有充足冷气的大MALL里面,等我放学后才开车去接他们回家。虽说里面也够他们逛上好几个小时的,但每天傍晚看到人群逐渐希落,爸爸妈妈百无聊赖的坐在MALL里等待我放学的神情,我的心里别提有多内疚了。因为这里不像妹妹那儿有学生高层公寓,可以找到很多同样的陪读父母,澳洲都是独立的小区或者住宅,附近连中国人也没几个。好在住的小区离火车站较近,后来勇敢的爸爸妈妈在我上学之后,学会独立在贩卖机上买票赶火车去市中心购物或者南岸公园游玩,自打他们发现他们自己没有车也可以出门以后,情绪好多了。晚上太阳下山天气凉爽下来,我们望着星星坐在阳台上聊天儿,总有聊不完的话。

好不容易熬到我两周的圣诞假期,为了补偿爸爸妈妈的孤单,假期基本每天都开车带他们出去跑,爸爸妈妈也最喜欢这里的黄金海岸,阳光海岸和贝龙湾,柔细的沙滩,高翔的海鸥,清澈的海水,悦耳的涛声,在澳洲美丽的大自然面前,60多岁的爸爸妈妈有时高兴得简直就像孩子一样,看到爸爸妈妈舒心的笑容,我下定决心有机会一定要让他们再来!

唯一的遗憾是,因为我还是一个人,带他们去别的中国人活动,爸爸妈妈总是会被尴尬的寻问,让我心里很过意不去。觉得因为自己在感情上的任性固执吧,让他们无端牵连。这个年龄的父母,需要的不是其他,也许只是子女完整的婚姻家庭形式吧。也许这也是他们更愿意去探妹妹的原因吧。看来就是为了父母,我也要快点加油了!

尤记得父母回国当天的情景,爸爸妈妈郑重把一个留言小本子交到我的手上,我顿时感到那份父母之爱的深重,不禁想像着爸爸妈妈是怎么背着我偷偷写下这些对女儿的字字叮咛。布里斯班机场透明的候机大厅,隔音大玻璃,我和爸妈遥遥相望,互相打着手势,却听不见任何声音。我努力小心不让自己的眼泪流下来,怕被旁边的人笑话。玻璃内外的其他父母子女,也对对交相凝视,令人唏嘘。爸爸妈妈在候机了,背影在向前慢慢挪动了,开始回头微笑着跟我招手了,开始登机的刹那,我的眼泪也终于不争气的颗颗落下。跑到候机厅外边,2003年元月的澳洲大太阳下,载着爸爸妈妈的波音747飞机终于起飞了,飞离了我的视野,也带走了我的心,留下爸妈一地的牵挂。回到家,门口看到爸爸妈妈没有带走的拖鞋,心里非常不是滋味。。。。

这几年心里常想,也非常于心不忍的是,我和妹妹离家那么遥远,又不在一个地方,把父母牵挂我们的心时常撕扯的七零八落。爸爸妈妈这几年也日渐苍老,我总觉得和我们子女对他们这样的日夜折磨分不开。爸爸曾对我说,儿女对父母的爱远远没有父母爱子女的多,我也深有体会。这些年爸爸妈妈不仅抽时间精力勇敢越洋多次探望女儿,他们的挚爱也无时无刻不飞越时空,来到我们身边,是我们异乡生活里最踏实温暖的靠依。在许多学业生活的困难或者爱情的旋涡和煎熬里,他们的信和电话也总像及时甘霖,随时降落在我身上,舒缓我的疲累和消极消沉,给我很多鼓励和勇气。深爱我们的爸爸因为电脑打字慢,为了跟我们写信更方便,还特意配置了汉王手写笔,写起家信来就更快了!

我盼望着能快点结束这漫长难熬的留学生活,把自己安定下来,也就可以让爸爸妈妈来澳洲安心再住上一段日子。补上上次的很多遗憾。

也谨以此文献给所有令人深深敬佩的海外陪读父母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