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村庄(第七章第六节:情窦初开 )
文章来源: 我是干枯的胡杨^_^2006-07-07 02:19:35

情窦初开

电影如同是海市蜃楼,在闭塞又贫乏的七十年代,带给人们无尽的旎丽幻想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各人都有自己最喜欢的影片,而最触动丁夏心灵的,是《牛虻》,《红楼梦》与《天山上的红花》这三部。

《牛虻》是当时极少数的几部外国片子之一,与本国的大部份说教片不同,这是部表现坚强人性的影片。为看《牛虻》,丁夏赶了近一小时的夜路。影片中牛虻独自面对病痛与死亡的坚忍无畏精神,以及面容全改的牛虻,在以往的女朋友,现为他人妻的她前面,忍住撕心裂肺的伤痛,装做陌生人一般为爱而牲牺的精神,感动了丁夏,好多天,牛虻的那张有着一条长伤疤的坚忍的脸一直浮现在丁夏眼前,在丁夏颇为不如意的生活里立起了个榜样,让忧郁无助的丁夏觉得自己并不孤单。

影片结尾时,牛虻的父亲,那个神父,在牛虻死后对天狂喊:“上帝呀!上帝呀!你在哪呀!你是不存在的!”,为丁夏打开了一扇门,一扇窥视宗教的门。

看《红楼梦》的那晚,丁夏吃饭晚,赶到广场时电影已放映,还未找到合适的位置站好,就听到几句悠扬的女声唱腔,轻柔地飘入耳里,其中一句是:“记住了不可多说一句话,不可多走一步路”,一刹那间象打开了心灵相通之路,丁夏一下了给吸引住了,抬头望去,见银幕上一位着古装的清瘦美丽优雅的女子,婀娜多姿地走来,衣裙飘飘形同天仙,这就是林黛玉。后来当黛玉在自己凄凉的潇湘院里,焚完诗稿,听着远处传来的宝玉婚礼上的喜庆鼓声,伤心绝望地大喊一声“宝玉你好!”就咽气时,丁夏对这位心思细密,又多情善感的寄人篱下的弱女子,寄予了无限的同情。丁夏的生活虽然与黛玉有天襄之别,然丁夏被一些相似相通之处打动。

上海越剧团,把一部红楼梦演绎得几臻完美。

前两部是名著,大部份人都看过,但这部《天山上的红花》,虽名不见经传,但最令丁夏刻骨铭心,一直都不能忘记。

影片说的是一唯吾尔族少女嫁给一同族青年,因一些误会,青年对少女不理不睬,之后离家出走去雪山放羊,少女在家痴心等待,并在一风雪夜,冒着被冻死被狂风卷走的危险,到放羊场送衣服给这年轻丈夫,在夜里还温柔体贴地给青年脱靴。故事情节简单,也无甚可回味的深意。令丁夏念念不忘的是这位女主角,这位唯吾尔族少女的体贴温柔,还有这位少女动人心魂的美貌。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丁夏也不例外,他喜欢小巧玲珑、体态匀称、脸庞秀丽的女子,而最能打动丁夏心的是女子的温柔体贴、善解人意,还有些许内敛与害羞,自然不做作的性格,这样的女子身上有着与生俱来的生活沉淀与悠远的时光凝结,她的轻眸浅笑,在投手举足间,散发出迷人的魅力,那张美丽的脸,给人以纯洁,使人宁静。

电影中的这位女主角,就是这样的一个女子。

丁夏的生活缺少温情,生活中越缺少的东西,心里对它的渴望越强烈。而少年的对温情的需求,原来需由父母来填补,当享受不到这样的温情时,就自然而然地另寻他途。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地,丁夏的心里对异性有了种异样的感觉,某天他突然看到一张温柔秀美的女性脸从地平线冉冉升起,一声呼唤从远方传来,在声言起处,,飘来细雨,轻洒在干裂的心田,不禁使丁夏的心引起阵阵悸动,一颗被滋润了的情爱种子,开始悄悄地发芽。

电影中这位温柔体贴的少女,就是这声呼唤,这阵细雨,给丁夏带来了异样的感觉与对生活无限美好的憧憬,十二岁的丁夏,情窦初开了。

“这么好的女子,这男人不懂珍惜,如我有这样一位温柔体贴的妻子,那怕只对我一半好,我就是死了也心甘情愿” ,丁夏一边看着电影,一边痴痴地想。

在看完电影后的几周里,女主角轻盈的身影与俊俏的脸一直在丁夏眼前浮现,睡觉时她在房顶,上学途中她立在路旁,抬头望,见她在天边微笑。

第六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