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高铁712事故停运
文章来源: 前后左右2011-07-19 23:34:40

时间安排的很紧。 7 月 11 日从美国到上海,第二天一早赶去苏州与客户谈判,下午赶到北京去给家中老人们请安。

因为是雷雨季节,飞机会经常晚点而变成乘客对航空公司的揭批大会。我决定缺席这类控诉会, 12 日早晨开会前购买下午京沪高铁票进京。酒店商务中心的人见我不紧不慢的样子替我着急:“高铁的票很紧,虽然一小时一班进京的车,你下午就走票可能都没有了”。还好我终于得到了最后一张票。回国前从网上得知京沪高铁基本是空车,看来很不准确。

会议在诚挚友好的气氛中胜利结束。客户派专车给我送到苏州高铁站。车站刚刚落成,站前广场及服务设施还远未到位,气派的车站前还星星落落的分布着民房。我到售票处想换一张早点的车票,但今日的票已售完。

车站里的座位都已坐满,过道里塞满了旅行箱包。好容易有人离开去乘进站的列车,但没等我把旅行箱拉过来一个带眼镜的年轻姑娘兴冲冲的冲上坐稳。在我四下重新搜索中那姑娘意外地拉了拉我,起身把位子让给我。我说:“就一个座谁坐都是坐,再说你是女士。。。”她笑了:“你拉两个箱子找座不好找,我就一背包抢起位子容易。”不由分说走到别处去了。多美的姑娘呀!

我闲着没事,粗略的估算了一下苏州高铁站:车站大客流量不一定也大,比如北京的地铁站论尺寸哪个也不到苏州站的十分之一,但哪个站的客流量也至少比苏州站多至少十倍有余。这并不是苏州站建的太铺张,而是顾客性质不同。长途车站的顾客大包小裹,一个人得占地铁乘客面积的四五倍。再加上长途车次不像地铁那样紧密,顾客休息的座椅要比地铁站安排的多的多。。。

正在胡思乱想,车站的广播里突然传来站方通告:“由于列车晚点较多,时间较长,旅客可以到退票处退票。。。”

我抬头看电子显示牌,发现刚刚绿色的车次显示都变成了红色:“晚点”、“晚点”、“晚点”。。。


此照片摘自网络

这么多车次晚点一定是铁路系统问题。连忙向周围人打听。原来上午北方的高铁宿州段设备故障。有人说有乘客发微博说自己的车厢从火墙中穿过,该乘客打电话报警铁路部门才知道(常识告诉我这有些夸张)。后来我查了一下新闻,有说是当地供电设备故障,有说是弓网故障。我想这些说法的不同主要由于高铁系统的名词太专太新。

出乎我意外的是听到晚点的消息后,候车室里秩序井然,没人与铁路当局吵闹抗议。大家普遍看法是新系统磨合阶段出点问题可以理解,当然不免要调侃一下铁道部在正式通车前吹的牛皮有些过头。看来乘高铁乘客的素质比乘飞机的好。玫瑰花运动至少在高铁顾客中没戏了。

我算了一下时间,刚开始显示晚点的车次都是由京往沪南下的。而北向的由沪往京方向都是准点。现在由沪往京方向的车也全面晚点只有一个可能:上海站的高铁列车都发光了。上海站要再发出车来得等南下的列车到站之后。。。

我决定不再等了。还没等我退票,车站的广播说杭州前往北京的列车正在进站。我想这是未来 7 小时唯一的北上列车了。连忙到检票处。机器检票肯定不让我过去,那是法治,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我的车票不对肯定没戏。问了一下检票员,人家说快进去吧。关键时刻还得靠人治。

车票上的座位号肯定是无效了。象我这样“加三”上车的乘客都站着,还好沿途各站控制流量所以车并不很挤。中途虽然有下车的,但座位很快就被新上车的乘客对号入座。看来车次的管理已经在计算机系统的帮助下精确到了座位。这是可喜的技术进步。

路上又经历了两次短暂的停电。当时车速慢下来,从正常的 312 公里 / 小时降到 140 公里,但空调照明还有。大家没有觉察,是列车长在广播中报的。好在 5 个多小时后列车就抵达了北京。
 


总的感觉高铁运行的很平稳,比普通列车要平稳许多。留意了一下,除了钻隧道,高铁一直在高架桥上行走。

我在车上也没闲着,照了些高铁内外的风情。此外跟藏族的列车员妹妹学了几句藏语,可能口音不对,逗的藏族妹妹花枝乱颤。高铁的乘务组从列车长到列车员都很年轻英俊,从报上得知都是大学学历。在车上才知道乘务员们被要求自始至终一不能坐下。这得批评一下铁道部的领导:怎么这么不珍惜自己的基层员工?这些年轻人除日常工作外,受着顾客和上级的双重压力,艰难性可想而知。在车上很多时候她们跟乘客一样对外界的事故、意外一无所知,但他们要在意外发生时直接面对乘客的责难绞尽脑汁做出解释,在服务的同时还要承担顾客对铁道系统的意外发泄的火冒三丈的不满。


跟我一样有号无座的小乘客。倒在车厢连接处的角落香酣。看到这样的情景,我觉得铁路建设者和员工的心血没白费,虽然系统还有待磨合与改进。


小旅客好奇的望着窗外。


高铁外夕阳西下时的风光。

本来想照一张黄河的照片,但高铁太快,黄河在下面一晃就消失了。

我想那些有海外经历的人,把宽容外界文化心态的一半用来审视故土及同胞,就会发现,其实现在的中国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