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安阳魏武王墓并非“曹操墓”
文章来源: 前后左右2010-08-22 00:13:01
被狂炒的河南安阳“曹操墓”,至今在考古界里仍“无定论”。但若抛开地域利益之争,其实这个墓是否曹操墓很好下结论。这就是,此魏武王不是曹操。

为什么呢?回答这个问题只需按常识推理。这就是,如果我们是曹丕,我们埋曹老爹时会给他什么称号。

曹操生前,就是否篡汉时曾经说过,他要做周文王。而历史上的周文王姬昌生前并没当王。他的文王称号是他儿子姬发夺取天下称王后给追认的。

曹操生前先被汉献帝“封”为“魏公”,而后又被“封”为“魏王”。曹操崩于东汉建安二十五年元月,死后获得了“武王”的谥号,曹丕当年十一月称帝后,追尊曹操为“太祖武皇帝”。

曹操墓,按常理应是曹操死后至曹丕称帝的十个月间封埋的。这时曹丕还没有称帝。所以墓中肯定不会有“太祖武皇帝”这一称谓。那样的话,就是在时机成熟之前提前发动政变或提前泄漏机密,这是很危险的。

所以有人会说,在这个时候,曹操墓里的碑文就应该是魏武王呀!

但是,破绽就是“魏武王”三字。为什么呢?因为对曹操的官称来说, 魏王就是魏王,武王就是武王,而武王的地位,要比魏王高。如果我们用现代的术语解释当时的情况,就是老曹开始是山西的劳动模范(魏王),后来在国家军事领域有特殊贡献,又在军队里长期任职,于是死后被追认为国家战斗英雄(武王)。这个军队里的战斗英雄是国家一级的,而劳动模范是省级的。所以老曹同志死后,若家人在骨灰盒上只能贴一称谓,肯定是后来评上的国家战斗英雄,而不会是山西劳模。

所以,从曹操死后至曹丕称帝的十个月间,世人对曹操严格的称呼是“武王”。任何史书都没有准确出现过关于“魏武王”的记载。

那么,曹操墓里的碑文应怎样称呼老曹同志呢?

其时曹操生前已经给出了答案。那就是老曹同志在铜雀台上对各级领导干部发表的那篇重要讲话。

曹操说:“想当初,我刚举孝廉,年纪很轻,又非知名人士,恐怕被世人看作平庸无能,故决心办好地方政教来树立名誉,不想没多久,便招来祸端,只得称病回乡,春夏读书,秋冬狩猎,只想等到太平之日,再干一番事业

“不想朝廷任命我为典军校尉。当时我只想为国家讨贼立功,死后能在墓碑上写一句‘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也就心满意足了。”

好了。答案出来了。抛开魏和武是否在一起称王不说,河南安阳的这座魏武王墓,缺了一个极其重要的“汉”字。虽然曹操死时地位远高于“征西将军曹侯”,而是“丞相武王”,但“汉”字是不可少的。

你可能要问:曹丕马上要篡汉了,谁还拿“汉”这个字当回事?

曹丕虽然没把“汉”字当回事,曹操可是把“汉”当回事。再者,在小曹篡汉之前,他还真得把“汉”当回事。因为无论魏王还是武王,都是经过汉献帝授权有效的,都是汉政府的爵位。

让我们继续体会曹操同志的那篇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吧。曹操说:“我讨董卓、剿黄巾、除袁术、破吕布、取袁绍、击刘表,直至身为丞相,人臣之贵已极,有什么不满足的呢?如国家没有我这个人,真正不知会有多少人要称王称帝呢!

“总有人说我势力强盛,又生性不信天命,说我有称帝的野心,胡乱推测,使我常常感到不安。我常读史书,见齐桓、晋文、乐毅、蒙恬等人,虽然都兵势强大,可都坚持君臣大义,我总被感动得流泪。我所以说出这些肺腑之言,是恐怕别人不相信我啊。

“想让我放弃所统领的军队,回到武平侯国是不可能的。为什么呢?我确实怕放弃了兵权,就会被人谋害,又要替子孙打算,也要考虑固定安危。天下还不太平,我不能让位,至于封地,我愿退让。现在我把阳夏、柘、苦三县两万户的封地交还国家,只享受武平县一万户的租税,以此减少别人对我的诽谤,同时也稍稍减轻我的责任。”

老曹话都说到这地步了,为了表面上保全自己汉朝臣子的身份,我退房子退地也干。这要是现在你让那些房地产开发公司的老总们让出三分之二的圈地,比杀了他们都难。可见曹操同志表面上永不叛汉是动真格了。

话说到此,小曹为了让老曹同志入土为安,能不尊重老曹同志的意见吗?

所以曹操墓里的碑文一定是:“汉故丞相武王曹侯之墓”。

这也是历史惯例。



前后左右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