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国略记5
文章来源: wumiao2024-06-03 10:44:31

国略记5

在穿衣打扮上,国内也有些国外的倾向,以舒适大方为主了。以前看国内女性的打扮有的就比较夸张,穿的衣服好像每天要去参加爬梯一样,日常也是蕾丝边的上衣或者裙子,成年女性瑜伽裤外面小短裙,丝袜高跟鞋穿一天看上去好累的。其实我自己出国前也是逛街还穿半高跟,只不过不穿蕾丝边。

自从小白鞋运动鞋可以搭配任何装束之后,也就不再苛求自己。甚至看到年纪大的人也穿着彩色鲜艳的运动鞋,老年女性的服装更是多姿多彩。

国内的饮食的确很适合华人的胃口,只是有点怕食品好看和好吃不代表是卫生的。滨海的大润发超市,紫兰坊就在我住的宾馆旁边,那一个星期没事就去逛一逛。本来想去北京游览,但是发现北京所有的景点几乎都要提前预约,找了两个旅行团也发现需要国内手机,身份证的验证等等,挺麻烦。还因为自己随身带了九千美元,是之前卖房子的剩余款项换出来的,因为比较少没有从银行转帐,但是带着到处跑也不算安全。北京以前去玩过多次,估计那些景点也没有什么大的变化。

喜欢国内的酸奶,不太喜欢美国的酸奶。大概是自己年轻时候喝惯的,很有酸奶味,不像美国酸奶要加些水果,不加的又完全没味道。其实还是因为小时候的味道让每个人产生的味觉依赖程度。从中国进口美国的安慕希酸奶卖的挺贵。

听家里人讲,这几年开超市药房的人都发财了。特别是三年封控时期,几乎所有的地方都关门,只有超市药房可以开门。二姐说她认识的几个朋友在家乡开超市,封控的时候一个月能挣几百万,卖的食品多贵都有人买。现在超市已经开到村里去了,很多地方取消了卖菜的小市场。非常担心农村的老人们据说一个月只有一百多块人民币的养老金,平是就靠卖点种的小青菜或者鸡蛋什么的挣点小外快,现在没地方卖东西了他们都怎么办?

住房上,城乡到处都是的水泥住宅。一个农村亲戚给儿子结婚的婚房里面厨房厕所都挺现代,只是自来水水压不是太好,水流比较细。城里更是高楼林立,高到已经影响并挤压了天空。也有很多烂尾楼,二哥开车带我驶过一片烂尾高楼大厦,说这都是许家印的恒大物业。因为国内是预付款买楼花,所以我看到的是无数的还在还贷的家庭眼泪和空壳。

二哥和二姐两家,包括侄子家,都是住在二十几层的大高楼上,二姐家面积是一百二十平方米,在家乡县城是一个比较好的小区。二哥和侄子两家的住房就比较小,上下都是指望电梯运送,特别是二哥所在的滨海住宅大楼,在地下停车场转来转去到电梯间,就像迷宫一样。很担心这样的高楼在地震或者火灾面前的安全度数。据说现在高楼都是一体水泥混浇的,只要钢筋合格,如果发生震动,楼是整体歪斜的。一座座高楼给人一种很压抑的感觉,仿佛它们才是世界的巨型主人,人只是在其中活动的蚂蚁。

和二哥二嫂到郊区一个旅游乡村去玩儿,现在的民俗民宿都很普遍,村庄里还建有乡村大戏台。旅游地到处都有领袖的号召和各种口号,就连寺庙外的墙上也有。转进一个冷冷清清的民宿四合小院,老板娘热情地领着我们参观他们的房间,有的像旅馆的单间,有的像两室一厅的小单元房,说是家庭民宿。他们都备有一个大的厨房和餐厅。问起来单间也需要每晚400人民币,就知道为什么他们的生意冷清了。

火车票对普通老百姓来说还是比较贵的,从家乡到同省的滨海,票价就500多人民币。人们的收入越来越少,六亿多人均每月3000元,出趟远门就去掉了六分之一。觉得都不到人均3000,如果一个家庭老人和孩子每人也能有3000元收入,一个四口之家有12000元每月,那生活就算比较好的。但是很多家庭应该只有父母两人6000元支撑。二嫂家的哥哥和他妻子两人每月只有5000吧,在二嫂娘家吃了一顿饭,他问我家在美国出租房的收入,我说多的每月两千多,少的一千。二嫂的哥哥是退休工人每个月大概只有两千多退休金,他问是人民币还是美元,自己又说肯定是美元,然后就用人民币换算,连连说很多啊,还是美国人挣钱多啊。

满大街的电动自行车,小巧,快捷,基本也是遵守交通规则的。不明白为什么政府现在总是要查封这个对老百姓来说非常便捷的交通工具。而现在政府提倡的四轮电车,学了马斯克的特斯拉,正拼命向国内和全世界倾销,难道两轮还不如用电更多的四轮电动车?哪一个更环保更便宜便捷?

国内的交通线和路口的标志应该学习美国,实在是有些混乱。比如没有交通灯的十字路口,为什么不像美国这边来一个四方都有的停字标牌?刚刚发生的国内校车和大卡车相撞死伤几十个孩子的惨剧,就是在校车这边需要一个停字。也有人说是因为校车这边的红绿灯坏了,这显然是政府的责任。但是校车司机在路口没有任何标志的情况下,难道不会停一下看看十字路口的状况吗?我们在美国开车已经习惯了,只要在不是大道直行的路口,肯定要停下观察后再开的啊,但是人们都很着急,如果你停车一下,后面肯定要按喇叭。

所以如果回国开车,在美国开车二十年的老司机估计也会毛爪,绝对害怕。记得几年前坐同学的车或者二姐的车在县城的大道上行驶,看到太多的人骑着小电车忽然转弯或者横插在前面,有时只有半尺的距离,不由的轻声惊叹。台湾人的电车也非常多,但是他们的政府不禁止,人们遵守路规,管理的非常好。台湾绝对没有城管殴打小商小贩,他们城市管理肯定有一套好的方法可以学习。

国内基本到处停车困难,停下后车与车之间几乎开不了门。大侄女家在省城居住,侄女婿开车如同玩杂技一样,路上见缝就插针,停车更是手法灵活,甚至能一轮悬空停到马路牙子上。

我们出生并居住了三十多年的祖国,经过二十多年的离别,虽然也经常回去看望她,但是逐渐的陌生起来,更逐渐不能理解她了。说实在的,我希望祖国的未来能逐渐和欧美国家,甚至日本台湾新加坡相近,用完全不流血的方式改变。如果不是为保护那五百多家族的特权阶层本身或者延申的集团,谁不盼望国家的公平和法制不是摆设,民主的口号不是装饰啊。

好吧,再见,我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