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黄西说笑话想到的
文章来源: 乐维2009-05-25 21:32:52

 

乐维

 

黄西(Joe Wong), 一个文质彬彬,戴眼镜的中国博士,被邀请在David Letterman晚间 show里讲了几分中笑话。能被请到这个节目里讲话本身就是一个了不起的荣誉,我们的黄博士没有笑倒美国听众的真功夫,是不可能被David请来说笑话的。在Youtube上看了他在David节目上的表演, 觉得很不错。美国人过去认为中国人严肃有余,幽默不足的印象可能会因为黄西的出现而改观。

其实我们中国人也是很幽默的。老舍就常常写些很幽默的文章;相声,小品也是以滑稽幽默见长;京剧中的花脸就是专门给观众逗乐子设的,那些传统的地方戏曲就更是滑稽。现在国内的顺口溜,段子满天飞,常常有点格调低下,不过还是很搞笑。可是为什么我们来美的华人却有点让人觉得呆板木讷,没有幽默细胞呢?这里面原因很多。其一,出来读书的大多在国内为了升学,出国,长期奋战在考场第一线,时刻都有紧迫感;到了美国要读书,要办身份,要找工作,要结婚,养小孩,一个接一个的挑战,让我们长期处于巨大压力之下。幽默与紧张是不共戴天的敌人。你紧张,就不可能幽默。只有豁达的心胸,放松的心情才有可能“容世间难容之事,笑天下可笑之人”,才能妙语连珠,苦中作乐。

除了压力以外,我们的对美国历史,文化的了解,语言能力的不足,也是一个让我们在美国人面前难以幽默的几大障碍。我出国前,也算一个比较幽默的人。写过相声,快板。在大学班上就是一个常常惹人发笑的开心果。那时我常常去技术物理系老乡的宿舍。他们班上的同学嘴巴都很厉害,总是相互挖苦讽刺。我与他们刚刚熟识不久,这炮火就对准了我。结果出乎他们的意料之外,我的反击让他们炮火失声,不禁对我刮目相看,不但没有小瞧我,反而赢得了他们的尊重和友谊。幽默的语言让人感到智慧,机警,大度,和海一样的胸怀,也是生活中的调味剂,使生活更加有滋味。可是来美以后,我觉得我的幽默感就大不如以前了。不是不想幽默,而是找不到适当的英文去表达,或听不懂美国人幽默中的话外音。所以在美国人面前失去了幽默的能力,大多数时间只能傻笑或沉默。文化是幽默的土壤,没有了土壤,就出不了幽默;而语言是幽默的氧气,没有了氧气,幽默也就窒息了。结果变成了不能幽,只剩默了。

黄博士能讲让土生土长的美国人发笑的笑话确实难能可贵。没有长期研究美国文化的苦功夫,以及对美国语言有比较深的理解是不可能做到的。还有就是他的自信与对说笑话的坚持,只有坚持才能有可能突破。没有几个人敢想去用英语说笑话的,黄西不但这么想了,而且这么做了,还成功了。他给我们的一个启示就是,不需要标准的语言也能在美国人面前说笑话,带点外国口音的英文来说移民的事比用标准英文效果可能更好。

他的笑话的另一个特点就是自嘲式,说的就是自己或我们华人或外国移民在美国经历的事情。这点上作为移民的他是最熟悉的,创作起来驾轻就熟。不过,这种自嘲式的笑话很容易让一些人觉得是在贬低华人。当然现在好像还没有听见什么这方面的争议,这是一种成熟的表现。报道说

黄博士在接受采访时说,一个民族需要有自嘲的精神,才能显示真正的自信。我觉得这话有道理。只有对自己有信心,才可能不怕别人说。而只有对自己有超凡的自信,才有可能自己嘲笑自己。如果别人只能说好听的,不能说不好听的;只能表扬我们的优点,不能指出我们的缺点。那其实是不自信的表现,也就不可能幽默了。自嘲式笑话也不是黄博士的发明,古今中外幽默大师们都很有自嘲的精神。不自信的人是不可能自嘲的。虽然大家都知道,人无完人,但是能真正做到自嘲,还是要点勇气的。

能逗美国人发笑固然很好,不过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重要的是,我们不能失去幽默感,变成机器人,我们要活得快乐。在美国人面前幽默就先让黄西们去做好了,我们还是可以在华人朋友面前幽默吗。富也好,穷也好,知道富兰克林也好,不知道也好,都没有关系,笑口常开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