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业率高经济差,奥巴马反而受益
文章来源: 润涛阎2012-11-05 20:52:01

润涛阎

明天就是四年一次的总统投票大选了,我们大家都等了很久了。但到底投给谁,那是您自己的权利。本文也不会试图影响任何网友,只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探讨明天的大选。

首先,大家都知道,奥巴马的四年里美国经济没有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这是事实。

罗姆尼有办公司甚至当州长的经验。这也是事实。

先说路线斗争。

我们在新闻和评论里看到很多民主党指责罗姆尼是为富人着想的政治骗子;也看到共和党指责奥巴马只是耍嘴皮子的政客,是帮助懒汉穷人搞劫富济贫的共产主义份子。

事实上,这些指责虽然有点夸张,但也不是无稽之谈。

那如果你认为美国选民一定会根据自己的“阶级地位”来决定投谁的票,那你就错了。

美国很多富人投奥巴马的票,因为很多富人最担心的是国家的稳定。一旦社会发生动荡,最害怕的是富人。穷人没有什么可担心的,反正没工作没家产,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你要是以为奥巴马当政的四年里没有发生经济奇迹而判断出明天的选举结果奥巴马必输,那你就错了。即使明天奥巴马真的输了,也不是因为奥巴马没有把经济搞好,而是美国人不再担心社会动乱以及宗教的影响。

四年前奥巴马上台的根本原因并非是因为他有搞好经济的经历,事实上他连州长都没当过,连自己的公司也没办成过。小布什下台前,美国发生了当时普遍认为后果可能与三十年代初的大萧条一样恐怖的经济危机。解决经济问题不是当时的主要矛盾,主要矛盾只能在人民的潜意识里埋着而无法说出来,那就是:社会稳定难题。

奥巴马上台,就是因为他代表了黑人、穷人,至少表面上如此。有奥巴马当政,三十年代初那样的大萧条发生了,美国也不会发生穷人闹事的失控局面。过去的四年里,美国经济虽然没有走出困境,但并没有发生真正的大萧条。这不仅仅是美国政府救助华尔街与汽车公司,也有中国政府从各方面间接帮助美国的功劳,比如,不减持甚至继续购买美国国债,间接的方面比如发放四万亿人民币到市场。

美国目前以及以后的最大难题是债务高筑。一方面要给穷人救济,让他们有病时看病,有吃有喝。另一方面又不能不给富人在税务方面的好处以吸引他们把公司从海外搬回美国。最后吃亏的是中产阶级。

不论谁上台,都不可能大幅度减少对穷人的救助。不论谁上台,也不能给富人加税,以防止制造业不能回流。债务也就无法降下来。大约还有七八年,美国的债务年利息与当年能借到的债务持平,到那一天,美国必须来个脱胎换骨的改变,因为寅吃卯粮的路走到了头。但这不是明天选票的主要议题,因为下一届政府还能靠举债度日。

所以,奥巴马的政策不可能给中产阶级带来实质性的好处,但社会的稳定对富豪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过去的四年告诉我们:美国的社会稳定对下一届政府来说要比四年前重要性下降很多。人民并不怎么担心社会会发生动荡了。这对奥巴马连任不是有益的地方。如果美国失业率高企,反而加重了富人对社会稳定的担忧,奥巴马便会受益,因为富人控制的媒体对谁上台有很大的影响。考虑到现在美国的失业率依然是历史上比较高的,奥巴马连任的可能性很大。我认为多数美国人还是比较稳的,他们会认同奥巴马连任对社会稳定有好处。

罗姆尼的政策对中产阶级也没有实质性的好处,他也未必敢动穷人的蛋糕。所以,不论是奥巴马还是罗姆尼当政,继续增加债务是唯一可行的路子,直到这条路走到头那一天。润涛阎第九定律表明:任何一个社会惯性系一旦形成,那它一定走到终点。美国举债度日的惯性系早已形成,在它没有到达终点之前,绝不会被某一政治家改弦更张。所以,别指望哪一个候选人会从政策上终止举债度日的惯性系。

那么,奥巴马与罗姆尼二人的最大差异在哪里呢?

军事。就两个字。

奥巴马当政,对外开战的可能性低一些,虽然美国历史上民主党更主张对外扩张和对外战争。这与具体某个总统的个性与理念有很大关系,还有就是两党的易位效应。打从老布什上台后,美国的军火商财团逐步往共和党一方转移。美国历史上民主党与共和党易位是一直发生的。早年的黑人是站在共和党一方的。南北战争时期,是南方的民主党主张奴隶制,共和党的林肯解放了奴隶。后来,黑人慢慢走向民主党而易位完成,连民主党与共和党的地盘都发生了易位。最近的二十年来,美国军火商财团逐步转移观点,致使共和党的布什父子成了对外战争的总统,代替了过去民主党的地位。所以,罗姆尼上台后对外战争的可能性高一些。

民主国家的两个党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易位,而专制的一党天下会发生循环。比如,今天的中共就走回到了当年国民党的腐败、特权、对劳苦大众镇压的那里去了。

明天投票,大家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投你那神圣的一票,说不定你那一票就决定了谁是美国总统,尤其是在一些关键州。

我要说的不是哪一位总统候选人上台就对中产阶级的华人如何如何,而是说:在美国的华人如果都不关心选举,那以后华人的政治地位就更不能改变,因为没有人在乎你了,你连票都不去投,巴结你有何意义?

所以,选谁不那么重要,重在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