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为电影《归来》叫好,或许只有某些有类似背景的人能产生共鸣
文章来源: 无为熊2014-05-28 10:42:52

俺为电影《归来》叫好,或许只有类似背景的人能产生共鸣

有人抱怨,不奇怪,俺奇怪的是它在国内的票房很高,难道中国人民不那么浮燥了?我觉得,这部电影只有那种心很静或者有类似经历的人才可能看懂。应当是属于小众。

这是一部“情感流”电影,它是以情感不是以情节,贯穿始终。有人抱怨其情节缓慢,而我是泡在这种情感里,从头到尾。

陈道明与巩俐的演技棒极了,他们完美地传达出了这种复合情感,我体会出了其中好几个层次,让人无法自拔。在弹渔光曲那段,俺泪奔。

有人说这事发生在1973年,那时文革已经快结束了,不可能有这样的事。说一点我亲身的经历。

76年,我6岁。父母在外地工作,把我送到爷爷家住。有一次和小朋友玩时,说话急了,本想说,我要听毛主席的话,结果说成了,毛主席要听毛主席的话。

毛主席怎么能听毛主席的话呢?一群小朋友马上喊了起来,你反动,我们要告幼儿园老师。隔了几天,一位张叔叔和气地把我领到他的办公室,问了我以及我父母的情况。半年后,妈妈问起我这件事,我说了事情的经过。妈妈听了后,明显松了口气,说,这只是一个有语病的,逻辑不通的句子。我还以为你说的是,“打倒毛主席!”

以上是一个6岁小孩的记忆。后来长大了,才慢慢还原整个事情的过程。

妈妈怎么会以为我说“打倒毛主席!”?

在当时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发现有人说反动的话,你一定要报告,但是不能重复他说的原话,否则就等于你也说了。当一群6岁的小孩裁定我说的话很反动后。这个裁定在中国就生效了,他们对幼儿园的老师说,XX说了反动话。幼儿园老师就原样地报告给上级领导,然后派保卫干事(张叔叔)来调查。所有的人都认定我说了反动的话,工作重心已经放在如何揪出幕后黑手。他们问了我许多我和父母相处的情况,在在谈话中,我多次提到一个叫张老三的人,(在父母工作的单位,他是我最好的伙伴)。后来他们居然派人到千里迢迢之外的父母所在单位去调查,结果发现有好几个叫张老三的人,结果不了了之。结果,有点喜剧哈。

那是1976,文革快结束。如果早几年呢?估计父母已经被隔离审查了,再早几年呢?如果过程中间有人,有人与我父母有私怨,有人想借机整我父母呢?俺不敢想了。

73年出现电影情节那样的事,一点不奇怪。

该电影把一个少女受了委屈后的冲动行为作为整个情节的导火索,真让我共鸣。我现在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以前也有过至亲之人,因情神刺激而产生短暂失忆的经历。

男主人公的内心世界的波动,我太熟了。这部电影对我太合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