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合理地,适度地,在教育中使用冷热暴力
文章来源: 无为熊2010-05-31 09:40:42


看到这个题目,估计一群爱心泛滥的母亲们要发作:不管怎么说,使用暴力就是不对。(我等着挨砖)

自已感觉,北美生活与中国相比,更宁静,更和平,更有秩序。很多事情无需吵吵闹闹,打打杀杀就可沟通、解决。

为了维持这样秩序,北美人从小到大都受着这样的教育,要和平,不要暴力,法律、社会舆论也在如此引导大众。

这只是事物的一方面。

两个人有不同意见,开始互相说服对方,希望对方接受自已的意见。这是争论。(第一阶段)

说着说着,声音开始大了高了,不是比谁更有理,而是比谁的嗓门更高。争论变成了争吵。(第二阶段)

再往后,推推攘攘,动手动脚,比嗓门变成了比力气。(第三阶段)

以上三个阶段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夫妻间,同事间,孩子间)。虽然第三阶段的情形在成人间不多,在孩子间,很容易看见上述完整过程。

在我们所生活的社会中,充许、鼓励第一阶段(言论自由),从礼仪上反对第二阶段,从法律上制止第三阶段。也就是说,当某人试图用力量(或者说暴力)去让对方服从时,警察来了(更强大的暴力代表)。

前几天看美国偶象,有个人唱完了,赖着不走,三个保安冲上去按倒在地,然后脖子上套个圈拉出去。照理说,这个人还没用暴力,仅是违背表演规则,就被如此对待,而且被公开在电视上。事后好象也没谁谴责这样的暴力行为。

在生活中,普通老百姓可以远离暴力。但当他进了军队,警察局,有一系列的专业训练让他成为暴力专家。为什么?

和平的另一面就是暴力,秩序需要暴力维持。

在街上巡逻全副武装的警察,天空上不时飞过的正在训练的战斗机,都在提醒我们,在这个和平社会,暴力是无处不在,是它在维持着这个社会的秩序。

父母是家庭秩序的维持者,老师是学校秩序的维持者,能离开暴力吗?
不可能。

请不要狭隘地理解暴力一词。一般人会把它理解成粗暴地使用力量,强迫对方。自从有了“冷暴力”这一词后,暴力的外延已大大扩展。准确地说,只要强迫,无论言行,就和暴力沾边。

儿子生性好动,有点野。有一次在幼儿园,他爬上柜子顶上,老师叫他下来,他不听,抱他下来,他拳打脚踢,把老师的肚子踢疼了,其他老师上来,按手的按手,抱脚的抱脚,才搞定他。

老师的行为是一种强迫,已经包含了暴力因素,也证明了说服教育并非万能(我并非反对说服教育,也主张应以它为主)。接孩子时,老师告状,有警告意味,如果孩子总是这样,我们就不收了。

我很想问她:不是说在北美,教育孩子是国家的责任,孩子不属于父母而是属于社会么?在教育问题上,你们是考了执照的专业人士,我们充其量只能算是diy(业余爱好者),怎么你们管不了,反而要我们管?

我觉得她话里的潜意是,幼儿园管不了,但你们家里可以管。在一片以非暴力为主流的时代里,作为公共场所的学校,其强制手段是极其有限的。幼儿园主管再三向我们强调,在这里,timeout 最多只有一二分钟,任何情况下,不会把孩子单独隔离在一个封闭的空间。

是否在学校对孩子使用体罚在北美一直有争议,很多老师直到现在还在要求恢复体罚。

下面列出了我收罗的一些对付孩子的手段并按暴力程度分了级,见括号内(主要是根据我的感觉和孩子自已的选择)。

1、利诱及奖励 (-1)。

2、讲道理(0)。

3、态度严肃地讲道理(1)。比如按住孩子身体,让他的眼睛对着你,很严肃地对他讲。叫他回家,总是不回,开始倒计时3,2,1。(已经包含了强制,所以暴力程度为正。)

4、Timeout(2)。孩子正在玩时,让他不玩,在旁边呆着,儿子摔了跤,头撞了,几乎不哭,最多嚎几声。如果让他玩得正开心时,不玩了,暴哭!似乎这可以表明,Timeout对他的精神伤害更大?

5、罚站(3)。在我家演变成“站军姿”,一是因为他站时东倒西歪,二是因为由于看电视,看书,背不象以前那么直了。站时要背靠墙,脚跟,屁股,头都要靠着墙,不靠不算数,这样身体就直了。一举两得。
任何一种方法用久了都不太管用, 现在罚站就没什么效果,叫他罚站,他挺高兴,说这叫锻炼身体。唉,权且让我们这时候安静一会儿吧。

6、关到自己的卧房(不是黑屋子)(4)。

7、到车库里罚站(5)。

8、关进洗手间(6)。

9、大声喝止(7)。

10、停止玩最心爱的玩具一天(8)。这一招看似文明,其实很严重,暴力程度很高。慎用!以前吃饭前半小时叫儿子喝水,他不喝,一到吃饭就喝水,喝了水后就不好好吃饭。
儿子闹着要买托马斯火车很久了,我们对他说,如果你这一星期好好吃饭,就买,结果他真做到了。看来玩的力量是无穷的。买了以后,没几天,老毛病又犯。我们说托马斯火车是给好好吃饭的孩子玩的,如果你不好好吃饭,就不能玩。
立即生效。好多次,和他谈判,愿意接受前几条的惩罚还是这一条,他都不会选择这一条。说明此条对他是很严重地。

11、揪耳朵,食指曲起敲脑门(9)。

12、比较有力度地打屁股(10)。

13、竹片炒肉,竹片打手掌,打光屁股(11)。

14、用各种手段孤立孩子,表示对孩子的厌恶,冷漠。(12)

大致这些,再狠就不是对孩子而是对敌人了。现在儿子幸福,里面好些招在北美都是禁用,否则,儿童保护组织就要家访了。当年在中国我可是尝了全套,最后几招更是家常便饭。

对孩子来说,大多肉体的伤痛,好了就忘了。反对在教育中使用的暴力的人认为,暴力引起孩子在精神上的伤害。对此,我并不完全反对,但也不完全赞同。

精神伤害,也应当象肉体伤害一样分为可以痊愈和不可痊愈。人生中,总是跌倒、爬起,再跌倒、再爬起来。在文明社会中,这种跌倒,主要反应为精神打击而非肉体伤害。既然跌到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其中的关键是他能否爬起来。一个人受点苦痛没有什么,关键是他能否恢复?

如果一个人每次经受了精神打击后,又能痊愈,那打击就变成了锻炼。其神经要比那种从小到大一帆风顺,事事如意之人强健的多。在我的经历中,不止一次见到一个以前生活很顺利,成年后,遇到一次程度中等的精神打击(在我看来),就去自杀。(比如成绩一直很好,有一次考试没及格。比如儿子从来都很乖,找了一个她不喜欢的女朋友。)

适当地给孩子一些挫折,是有益的。主张教育孩子多表扬,少批评,以免伤害孩子的自信。这得看具体对象。比如,对于儿子,我们担心不是自信而是他自负。他可以对着一群小孩说,我四岁了,比你们都大,得听我的。也可以在一群不认识的大人面前大方地唱歌,背诵黑猫警长的台词。外面喜欢他的人一多,问题就来了。为什么我在家吃零食要受限制,而阿姨让我随意吃?他到了别人家,见到好东西就要,我们制止他,但主人家却笑咪咪地说,让他拿吧,没关系。他有疑问了,连人家都同意了,为什么你们不同意?(这里已经涉及到一些成人的关系问题,很难向一个孩子解释清。现在我们已经在和邻居沟通,请他们配合。)

一味地反对热暴力,片面,机械地理解并执行“非暴力”恰好让一些父母不知不觉地或者被迫地使用冷暴力。因为肉体暴力明显,容易被抓住把柄,冷暴力隐晦。虽有立法不准对孩子进行精神虐待,但北美是一个讲证据的社会,如果用冷暴力虐待孩子,很难被发现,也很难被确定。(各位看到过北美很多中学老师对学生讽刺挖苦的评语没有?据说有很多孩子在收到大学的拒绝信后,精神受打击,父母扬言起诉,不知胜诉?)

在上面招数中,第10及15点都属于于冷暴力。从我教育孩子及我小时受教育的经历中,冷暴力看似文明,对孩子的精神伤害要比热暴力严重得多。

家庭教育是离不开“暴力”的,承认这一点,合理地使用冷热暴力,而不一味忌讳暴力,要比最后忍不住暴发了好。

例子一、父亲想管教孩子,言行有点粗,妈妈制止,说他暴力。如果父母没有找到更合始的方法,久而久之,这位父亲很可能就撒手不管,进而对孩子疏远,冷漠。如果这个家还有其他孩子,而且都比他听话,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或许不是故意,但他已经用上了我所说的暴力程度最高的手段。

例子二、一男孩太调皮,学校多次警告。父母没办法了,打又打不得,骂也骂不得。只好在一天晚上让男孩穿好衣服,拿着自己的包,领到附近的公园,对他说:你太不听话,爸爸妈妈不要你了。

开始男孩还没当会事,不要我,好啊,正好玩。
妈妈开始诱导:
你晚上怎么睡?
我把包包放在地上当枕头!
狼来了,怎么办?
我拿棍子打!
那坏人来了,把你拐走了呢?
男孩软了。

男孩乖了。父母后来却又心疼又后悔,因为他性格变了,没有以前那样活跃。

看到这里,各位应该有点感觉了吧,第15招可算是家庭教育中的终极绝招,好似核武器,威力极大,对孩子的伤害也最大,但它恰好不会被一般人列为暴力行为。

我觉得当孩子的坏性格和不良行为还在萌芽阶段时,就应当引起重视,那时可以用暴力指数较低的招数解决。

第15招也不是不能用,关键看方法和程度,就象核武器也有战略,战术之分,轻微地用,收效挺好。比如,儿子在公园玩疯了,不肯回家,无论怎么叫,都不理,还会和我躲猫猫。这时,就说,我们回家了,你玩吧。转身就走,没几步,他就追上来。

孩子在变化,教育方法也应跟着变,迫使我们想新招。每想新招时就想这招是否会伤害孩子?肉体伤害好明确,精神伤害就难说。

常常想起我受教育的经历。父母的教育方式对我究竟有没有伤害?

在北美,关个黑屋子可能被当作非法禁闭。如果这种精神伤害已经严重到法律明令禁止的话,那我受的伤害已经可以让人死上几回了。

最后,我已经被打皮了。痛时,还记得,痛完了,就忘。有一次,数学没考好,回了家,自然是一顿竹片炒肉,以为这事就这么完了。谁知从此后全家人不理我,个个对我都冷着脸,更气人的是他们老表扬别人家的孩子,他们可以对别人的孩子说说笑笑,每当我一走近,立即冷场。按照我奶奶的说法:我连XX的尿都不配喝!(XX是我班上成绩最好的女生,数学成绩从来都是一百)。我觉得被所有的人孤立了,回到家,就想回到冰窖一样。那种难受,现在都记忆犹新(据母亲回忆,那时她只敢在我睡着时才亲我。)。成绩不好,不守纪律,不就是因为贪玩么?现在所有的人都不和我玩了,只好发奋读书。

下一次数学考试,考了九十六,巧的是,XX只考了九十。我高兴坏了,从学校冲回家,当时家里正在招待客人,也不管是否会让大人尴尬,直接走到爷爷面前,把考卷在桌上一拍,大声说,我比她高六分,是谁的尿不配喝?!

写到这,想起了奶奶,她还健在,九十多了,心里只有温情,不知这算不算精神创伤痊愈的标志?

对于精神创伤,只要伤者自已能彻底明白其实质,就会被治愈。让儿子timeout,他不明白时,大哭大闹,一旦他明白了,知道为什么会被timeout,知道如何不被timeout,他就没有怨恨。即使以后忍不住明知故犯,他会自觉地走到墙脚timeout。

我对父母教育方式也曾有怨言,一旦看透后,这种伤害就消失了。想想,在那样的环境里,如果他们不这样,会怎样?与我小学同班的同学只有我考上大学,全年纪只有我一人出国。我的经历在当地被视为教育典范。我从无数个同年的小伙伴当中脱颖而出,走到今天 (尽管在北美,我不是混得最好的) 。这一切是离不开父母的教育。

评论一种教育方式,应当结合它所处的社会环境。我家乡以热情,耿直闻名,从另一方面看也就是匪气、粗鲁。家乡也以美女闻名,三步一个张曼玉,五步一个林青霞。但我常看见张曼玉、林青霞们破口大骂,口气之凶猛,内容之精彩,让人目瞪口呆。也常见两女子撕打,抓头发,揪衣服。家乡的女人象这样,男人就更不用说。电影疯狂的石头有这样的情节:开车撞了别人的车,因为对方说话不好听,肇事司机冲上去把对方打一顿。

把我所受的教育放在这样的环境中,就不觉奇怪了。并不是说我父母教育的方法就正确,我要照抄到当今的孩子身上。这些教育都有社会,历史及个人的局限。当年北美的警察对犯人很暴力,而今有一大堆规范在监督他们,让他们必须更精细地把握住暴力的使用程度。很感谢在北美有各种禁用暴力教育的法律,这使我们在教育中不会简单粗暴,手段也比当年更全面更细腻。

这是时代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