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的冬季(4)-最美的废墟
文章来源: 北京西城区2009-03-06 11:38:52


两星期前的吐鲁番之旅匆匆忙忙,与交河故城失之交臂,今天我特意安排了一天的时间,要仔细探访下新疆最美的废墟。

1.天还没亮我们就从乌市出发了。上路后不久,朝日红霞渐渐浓艳,地平线上黑压压扑来一片风车阵,好像太阳的卫士般挺立着,遵循着各自不变的节奏静静地旋转着。




2.初升的光芒照亮了博格达峰,橘红的彩云象是一顶帽子俏皮地盖在山顶




也就2个小时左右我们已接近吐鲁番市,车子离开高速公路,驶入寂静的维族村落,房前屋后的葡萄园此时没有任何生机,只有一行行葡萄架懒懒地排列在田垄里。路边一扇精美的院门半敞着,里面的主人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停车,停车!“ 预感带着我推开了大门。

一位年轻的维族姑娘正在和母亲讨论着什么,看到访客没有一点吃惊,只是笑笑地等我们开口。司机马师傅介绍我是北京来的,去交河玩路过这里,想看看维族人家,看看他们的晒房,看看他们的日子。姑娘好象是听懂了,翻译给母亲听,老人家先是点头微笑却继而露出了为难的面色。原来是家里有新生儿,马师傅解释说这种情况下维族人是不让生人进屋的。得知有这样的习俗,我连忙打算告退,却看见姑娘已经利索地架上梯子,并示意我爬上二楼的晒房。

这样的热情,这样的淳朴,顾不得那作祟的恐高症,一步一阶我登上了晒房。吐鲁番的维族人家几乎家家有晒房,富裕的还会有好几间,收获时节晒葡萄,冬天晾晾干菜贮存些杂物。姑娘的汉语其实不是很好,很遗憾不能有太多的交流,只说自己名叫古丽。古丽,普通而美丽的维族名字。

3.年轻的古丽



匆匆短暂的探访,为母女两个拍了些片子留念,怕惊扰了家人,我们很快就告辞了。临别时发现古丽不会写汉字留地址,我只有跑到门口把门牌地址拍了下来,准备回到乌市请懂维语的朋友翻译后,再把片子寄给她们。阿妈见状一个劲地竖大拇指哈哈直笑,又赶忙回身装了一袋 葡萄干送给我。真恨自己连简单的维语谢谢都不知道,只有一个拥抱表示感谢。

4.古丽和她的母亲,短暂有缘的一面。愿她们一家人的日子和和美美,越过越好。




出了村子不远大路一转,高耸路面十丈的黄土台地陡现眼前,如削的崖壁上有一群古老斑驳的城垣,这就是交河故城了。故城建在雅尔乃孜河围绕的江心土岗上,江心孤岛呈柳叶状,四面临崖,是古代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车师前国的都城,现存遗址均属唐代建筑群落,是目前我国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生土建筑遗址。

从新疆众多的出土文物中可以知道,在遥远的旧石器时代,这片土地就有了人类的活动。公元前60年西域正式归于汉朝版图。1884年中央政府设立了行 省,并取故土新归之意,“新疆”才正式替代了“西域”这个古老的名字。

历经了千年的风雨沧桑,这座城市依然奇迹般地保存下来,得益于吐鲁番得天独厚的干燥少雨气候。虽然受到了岁月的侵蚀,城内的木结构因腐朽而荡然无存,但眼前隐约显露的城堡雉堞,错综复杂的巷道民房,仍能让人感受到当年的雄伟和庞大。
5.




据考古发现,在交河故城建造前,也就是3000多年前,原始居民为避免野兽侵害,同时防备部落间战争,就选择在河心洲上建立家园。他们在坚硬的黄土层挖洞居住,凿出通往河谷底部的通道。他们当时使用过的石器和陶器,陆续在遗址区内发现过。

车师人在公元前2世纪至5世纪中叶构建这座城池,是车师前国王庭所在地,属丝绸之路上的历史名城,在相当一段时间里,是古代西 域政治,军事,屯田的中心之一。西汉曾派大批士卒在此屯垦,建交河壁。《汉书8226;西域传》载:"车师前国,王治交河。河水分流绕城下,故号交河。“
6.




故城除了没有城墙外,所有建筑都是从高耸的台地表面向下挖掘而落成,最高建筑物有三层楼那么高,这种独特的建造方法被称作“减地留墙”。城内的寺院,官署,城门,民舍的墙体基本为生土墙,街巷狭长而幽深,像蜿蜒曲折的战壕。这是一个庞大的古代雕塑,其建造筑工之独特,世界罕见。
7.




据史料记载,交河故城在唐代曾经进行过一次有规划的重修改建,唐代 以前旧城痕迹则早已面目全非了。从城市布局来看,它一方面受到了中原传统城市规制的影响,又独具地方特征。以街巷为骨架的交通网络,城门及其它建筑, 在营建时,无不把军事防御作为主导目的,整座古城就是一个巨大的军事堡垒,反映出当时这一地区激烈的民族和社会矛盾。
8.




经几度沧桑之变,故城由国都而军事重镇而县治,一度又成为唐代安西都护府的居地,后又改为州治,终在13世纪末,毁在一场长达40年的战火中。明代陈诚有诗曰:“沙河二水自交流,天设危城水上头,断壁悬崖多险要,荒台废址几春秋。“ 说明那时 交河已是一片废墟了。
9.




冬日的吐鲁番,太阳仍然比别处刺眼。诺大的故城里只有我和马师傅两个人,干燥的空气似乎可以用手撕裂开,我们一边感慨如是夏季来访恐炽热难忍,一边聆听死寂中自己走在残沙上的唰唰脚步声。这里唯一的生命就是那几蓬骆驼刺,散生在残垣角落,陪伴着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故城。
10.




城内所有建筑物的下半部或大半截,都是未经施工的天然土层。居民们挖地为 院,掏洞成室,这些形似窑洞的地下建筑,在烧砖取土困难的城里,既节省了建筑材料,又使人们的住宅在炎热酷暑中比较荫凉,在燃烧困难的寒冬里比较温 暖。 许多院落,都有口小底大的储粮窖穴,甚至深达40余米的水井,想必与当年战乱时应付围城有关。
11.




12.




处在四大文明体系十字路口的吐鲁番,多民族的迁徙杂居与多种宗教和文化的交流汇合,构筑了博大精深宽容多彩的古代绿洲文明。汉唐以来,吐鲁番包容迎纳了东西方几乎所有伟大的文明。在长安,波斯,君士坦丁堡,当一种文明或宗教因遭受排挤或迫害而不得不远走他乡时,往往是穿越河西走廊, 翻越帕米尔高原,首选吐鲁番,在这里找到适宜的土壤。在戈壁沙漠绵绵的西域,存在这样一座大城,说明当时西域之富庶。
13.




历史上交河故城还是西域重要的佛教圣地,在佛教东传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城市北侧,有一座规模巨大的佛教寺院,以及印度风格的佛塔遗址。
14.




15.





夕阳,映红了断垣,染紫了天边,高低起伏的废墟显得尤其壮美。历史的踪影依稀可寻,光影中恍惚看到曾经的生命。千年前的一个日落中,熙攘的街市被炊烟缭绕,小巷中男人们脚步匆忙地赶路回家,院落里女人们正把做好的晚饭端上桌子,孩子们在屋里屋外嬉笑玩耍,城中一片繁荣一片祥和。。。
16.




侧身站在高墙上,俯望脚下失落的辉煌,不知它还能屹立多久,不禁一声长叹。然而极目远眺,河对岸就是维族的晒房和葡萄架,待春天来临,那里又将会是一片盈野绿苗。我再一次领悟到,天宇间,人类是最微不足道的,却也是最伟大的。生生死死,前后轮回,我们来了我们去了,一代代繁衍生息,从没停止过创造,留下的丝丝痕迹最终交汇出自然界中唯美的一景,哪怕是千年万年。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