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国生活16: 慕名游西湖
文章来源: 我生活着2023-11-25 07:23:28

 

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知识的崇尚源远流长,先秦时期,儒家学派提倡“仁者爱人”、“先圣先知”,强调通过学习和修养来改善自己,提高社会地位。孔子提出的“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成为后来中国文化中流传甚广的箴言。到后来“书中自由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实用功利主义,都说明了普通人对知识文化的崇拜。

 

名人的一句诗也会成就一个景点,像英国剑桥的康河,就因为徐志摩的一首《再别康桥》,让中国游客络绎不绝,一睹为快;苏州的寒山寺,我想也是因为诗人张继那首脍炙人口的《枫桥夜泊》,而闻名的吧?反正我是冲着这首诗去看看的。

 

来杭州西湖看看,我也是想实地体验一下诗人笔下的西湖意境,虽然时过境迁,但还是想追寻、联想一下当时诗人的心境。

 

我们从乌镇西栅门口坐大巴直接到了杭州,酒店公寓就在西湖边上,第一天下午就去游西湖,以为一口气可以绕西湖走完一圈,走过白堤,远远地看见 了雷峰塔,最后还是泄气了,只好第二天从另一个方向坐西湖游览车到雷峰塔,然后再走完第一天没走过的地方。

 

在这柳如烟,桥如画,湖如镜,人如织的水墨西湖,不适合年轻人你侬我侬地谈恋爱,但不影响我们老俩口边走边逗趣儿。

 

来到莲花池边的时候,我们遗憾错过了夏日荷花别样红的盛况,把宋代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诗句修改了一下:

 

可惜西湖已入秋,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聋拉脑,不见荷花别样红。

 

来到楼外楼的时候,我们又修改了《题临安邸》这首诗: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游客几时休。

 

香味撩得游人饿,直把西湖当食府。

 

在雷峰塔里,我们细细地欣赏了《白蛇传》的浮雕,栩栩如生,做工非常精细,也重温了许仙与白蛇的经典爱情故事。很是感慨,一个神话故事,一个民间传说,一部文学作品就可以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人,可见文化的力量和重要。

 

雷峰塔的对面有一间评分比较高的素春斋,这里只做套餐,很有特色,价钱也不贵,被惊艳到了。

 

走出素春斋,我们还对斋菜回味无穷呢,树上秋叶落在老公的肩上,他吓了一跳,我又修改了一首诗打趣他。

素春斋馆尝素菜,雷锋塔下忆白娘。

一片秋叶翩然下,疑似仙女魂归来。

 

本来我用的是“扑怀来“,让老公美滋一下,他说太俗了,那就改为”魂归来“吧。老俩口的互动,玩笑,也增加了旅行的乐趣。

 

我们在西湖闲逛了2天,走过断桥,沿着白堤欣赏湖光山色,一路前行到达平湖秋月和曲院风荷,沿途还顺便参观浙江省博物馆、文澜阁、中山公园、西冷印社苏小小墓、花港观鱼、南屏晚钟、雷峰夕照等古迹。

 

最满足的是在杭州吃得比较满意,第一天去半天夭吃烤鱼,好大的一条鱼,还配有几样吃火锅的小菜,茶水、饭免费,一共才177元。这么便宜,实惠的经营方式,他们怎么赚钱呢?即使我们回到酒店的当晚就拉肚子,也不好意思去投诉,只怪自己不年轻了,胃受不起大鱼大肉和油腻的东西。

 

国内的餐饮遍地开花,电商的发展,让人们喜欢在网上购物,购物中心的商铺只好变成了餐饮店。竞争激烈,商家只好打价格战,最终受益的是我们老百姓。

 

我在英国是做餐饮的,很同情他们赚钱难,竞争太厉害。